目 录
绪 言 ……………………………………………………………… (1)
第一章 概念释义与相关问题…………………………………… (29)
一 “神秘主义” 释义 …………………………………… (39)
二 “心学” 发微 ………………………………………… (46)
三 宗教性与人文性的儒家传统…………………………… (60)
四 明代思想史上一些问题的决疑与检讨………………… (64)
第二章 中国思想史上的神秘主义传统………………………… (71)
引言……………………………………………………………… (71)
第一节 古代宗教中的神秘主义……………………………… (74)
一 天人合一………………………………………………… (81)
二 直觉内省………………………………………………… (91)
三 万物一体………………………………………………… (96)
第二节 先秦两汉儒家思想中的神秘主义 ………………… (102)
一 孔子的默识体认 ……………………………………… (105)
二 孟子的反身而诚 ……………………………………… (113)
三 汉代的天人感应 ……………………………………… (122)
四 反思与评价先秦两汉的神秘主义思想 ……………… (136)
第三节 宋明儒学中的神秘主义 …………………………… (140)
一 宋代理学的神秘体验 ………………………………… (145)
二 宋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 (152)
三 明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 (164)
四 宋明神秘主义学说再省思 …………………………… (177)
本章结语 ……………………………………………………… (181)
第三章 心学本体论的神秘主义 ……………………………… (184)
引 言 ………………………………………………………… (184)
第一节 “心” 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 (188)
一 佛教入华前儒家之 “心” 的概念 …………………… (189)
二 吠檀多—禅宗之真心本体论 ………………………… (199)
第二节 良知作为神秘的本体 ……………………………… (211)
一 “心即理” 的神秘主义内涵 ………………………… (214)
二 “无善无恶” 的良知与神秘精神 …………………… (225)
三 良知自 “有” 入 “无” 的精神运动 ………………… (236)
第三节 阳明心学中 “心” 的几种譬喻 …………………… (239)
一 光喻 …………………………………………………… (240)
二 镜喻 …………………………………………………… (247)
三 太虚之喻 ……………………………………………… (255)
四 譬喻之于阳明心学的意义 …………………………… (259)
本章结语 ……………………………………………………… (261)
第四章 心学工夫论的神秘主义 ……………………………… (266)
第五章 王门后学的宗教意识与神秘主义 …………………… (364)
结 论 …………………………………………………………… (436)
附录一 关于神秘经验的要素和层次 ………………………… (459)
附录二 论奥义书与中国禅宗的神秘主义 …………………… (483)
参考文献 ………………………………………………………… (495)
索 引 …………………………………………………………… (515)
后 记 ……………………………………………………………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