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道通今--道家哲学的现代化与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者文库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3834938
  • 作      者:
    作者:徐沐熙|责编:彭伽佳
  • 出 版 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的核心立意是以道家传统为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及其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参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以及中国文化世界化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论证,探赜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作为中华民族本土资源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到底该怎样结合,以什么为标准去结合,结合之后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何指导社会生活实践,如何为民所用,如何实现学术理论的大众化传播。
展开
目录
上篇 问题的提出:道家现代化何以必要?
第一章 中西方对现代性的迎接、批判与反思
第一节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及后果
一 西方理性哲学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二 资本主义现代化产生的后果及付出的代价
第二节 西方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
一 西方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性的批判
二 哈贝马斯整合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
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现代性的“诊断”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现代性的批判
第四节 现代新儒家对现代性的应对
一 20世纪以来儒家学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作为
二 儒家学说到底能否生发现代性
三 新儒家学者如何应对现代性
第二章 道家传统的现代化具有必要性
第一节 现代性需要道家传统“应世”
一 从发生学角度讲,传统文化具备现代性不可消解的因素
二 从解释学角度讲,现代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传统
三 道家被“呼唤”接力新儒家并与其一道参与新时代文化建设
第二节 道家只有现代化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一 道家现代化是完成“时代化”的过程
二 道家传统只有融入新时代,实现现代化,才能持续发展
第三节 道家因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具有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 道家的内在价值取向对解决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意义
二 道家认识论的超越境界对解决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意义
中篇 理论论证:道家现代化何以可能?
第三章 道家自身具有现代性向度
第一节 道家文化具有现代化的内在诉求
一 道家具有和现代化对接的合理内核
二 民族本位思想使道家现代化具有内在适应力
三 道家具有现代化的内在发展逻辑和趋向
第二节 道家与市场经济
一 道家思想是市场经济的哲学基础之一
二 道家能够克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局限
三 从道家中汲取养分,丰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第三节 道家与科学技术
一 对中国科学技术的贡献
二 对工具理性及技术异化做出反思
三 “以技载道”“以技合道”——技术活动的最高境界
第四节 道家与民主、民本
一 古代民本与近代民主相遇
二 道家思想中的民主精神
三 道家思想中“民本”的内涵
第四章 道家传统具有现代化的内在可能性
第一节 道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使其具有现代化的可能性
一 以道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取代西方“人类中心主义”
二 道家生态环境伦理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二节 道家身心和谐的价值观使其具有现代化的可能性
一 道家“贵生重道”的生命观
二 道家的心灵观及其现代价值
三 以道家的身心观融入现代化的生活世界
第三节 道家人与物之间的和谐使其具有现代化的可能性
一 道家能够为现代人的“技术扩张性生存”给出“技道中和”的方案
二 道家能够为现代人的“物质依赖性生存”给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方案
三 道家为现代人的“竞争效率性生存”给出了“悠然闲适”的生存方案
下篇 路径论证:道家现代化何以实现?
第五章 在参与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实现道家传统的现代化
第一节 “两结合”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二节 “双创”
一 破题传统文化的“双创”困境
二 对道家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三 对道家传统的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扬弃”
一 对现代性的接弓l离不开对传统的扬弃
二 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为扫清现代化道路的障碍对道家进行批判反思
三 扬弃道家传统以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节 在中国文化世界化的进程中实现道家传统的现代化
一 道家传统现代化的全球化背景
二 道家与全球伦理及人类文明对话
三 道家与西方后现代的相通相异
结语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文化世界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