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已逾百年,其研究资料整理的系统与完整,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首屈一指,鲁迅研究已是硕果累累、卓见迭出,本书作者意欲在此基础上有所推进,侧重于运用“以鲁证鲁”“以鲁解鲁”,即以史料实证为前提,以经验归纳为逻辑原则的文学研究方法,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鲁迅的思想观念,让读者真正理解鲁迅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让读者深刻领悟鲁迅的论著何以在今天仍具有如此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度。
鲁迅思想是一个复杂、多向度的整体,它包括哲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百年来的鲁迅研究史,主要是在思想史和心灵史这两大方向展开,再延及对论著、作品的解读,本书则侧重于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鲁迅的思想观念。作者并非去论证鲁迅是位哲学家,而是从哲学的视角去审视他,企望能“探其本源,明其族类”,追溯鲁迅思想与外部世界哲学思潮之关联。如与严复的哲学、社会学译著(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与卢梭哲学、与尼采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等的关联等,追索其内在血脉之贯通,融合新知之悟觉;力求阐明鲁迅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及其相应的历史地位。
鲁迅为拯救民族衰亡,启蒙国民“自觉”,论及“立人”时曰:“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强调接纳世界之新近思潮,继承传统之有益血脉,两者聚合一体,“别立新宗”,方可使“沙聚之邦”的古国,转为“人国”,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一方面,从自我个体的视角,鲁迅亦深切感受到:“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于是觉醒,挣扎,反叛,要出而参与世界的事业——我要范围说得小一点:文艺之业。”\
于是,觉醒的鲁迅敞开胸襟,以充满自信的“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以广博厚重的中国经验,“同化”对象,拓展新路。鲁迅曾给几位现代名人寻出“家谱”:“梁实秋有一个白璧德,徐志摩有一个泰戈尔,胡适之有一个杜威”,那么,鲁迅自己呢?1932年,他为一位青年作者的诗学论著所写的“题记”有以下之语:“纵观古今,横览欧亚,撷华夏之古言,取英美之新说,探其本源,明其族类,解纷挈领,粲然可观”。这,亦可成为寻索鲁迅哲学思想的导向。
拙著取名为《哲学的鲁迅》,并非去论证鲁迅是位哲学家,而是从哲学的视角去审视他,企望能“探其本源,明其族类”,追溯鲁迅思想与外部世界哲学思潮之关联。如与严复的哲学、社会学译著(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与卢梭哲学、与尼采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等的关联等,追索其内在血脉之贯通,融合新知之悟觉;力求阐明鲁迅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及其相应的历史地位。
自序
第一编 鲁迅与严复
第一章 鲁迅对《天演论》之扬弃
第一节 需要纵向开掘的课题
第二节 天行与人治
第三节 进化与退化
第四节 立群与立人
第二章 《狂人日记》写作动机与《群己权界论》
第一节 严复译《群己权界论》中的“狂人”
第二节 鲁迅与《群己权界论》在观念上的叠合
第三节 “小己受制国人”的文学形象典型
第四节 鲁迅概括《狂人日记》意旨的辨析
第三章 鲁迅“执中”之道与严复译著
第一节 严复与鲁迅在学理上的贯连
第二节 鲁迅在学理上的“执中”之道
第三节 “执中”之道与“中庸”方略
第二编 鲁迅与卢梭
第四章 鲁迅研究需从尼采推进至卢梭
第一节 卢梭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第二节 鲁迅与卢梭之关联
第五章 鲁迅对卢梭的接纳——“掊物质而张灵明”
第一节 “掊物质”——反击唯物质主义
第二节 “张灵明”——“心声”洋溢、“内曜”清明
第三节 追随卢梭,开拓自由之路
第六章 鲁迅对卢梭的摒弃——“任个人而排众数”
第一节 愚庸“众意”淹没理想“公意”
第二节 愚庸“众意”与先觉者悲剧——《狂人日记》《祝福》《孤独者》之解读
第三节 “任个人”与“中国亦以立”——《药》《复仇(其二)》《铸剑》之解读
……
第三编 鲁迅与尼采
从阿Q读出“思想家言”,这是俞教授的近年力作所显示的纯粹视角。……所谓视角“纯粹”,是说未从小说叙事,而是侧重鲁迅思想史脉络来解析《阿Q正传》……读出了新意。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夏中义教授
文艺学出身的兆平兄,总是越界到现代文学,做出一系列的“脱节、解扣”工作,而且活儿做得扎实漂亮!从80年代初的《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90年代的《中国现代三大思潮新论》,到近年的鲁迅研究系列。笑意挂在脸上的俞兆平,下笔落字,却是“辣手著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李俊国教授
国内外的鲁迅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其各个侧向的求索几乎都已达到饱和的程度,那么,俞先生的这部论著能有哪些新的闪光点呢?比较明显的,它表现为独特的视角、独立的判断、独自的方法这“三独”的特点。
——南开大学文学院杨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