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分主题形式讨论了八个中国思想中自古至今始终关切的核心领域,包含为政之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礼”的意涵与功用,以及鬼神、自然、工作和饮食。既可逐篇顺序阅读,每一章也可独立成篇。作者摒弃了儒、法、道、墨这种以学说形塑思想的固有框架,而是从古人的观念、价值、认知着手,探讨从时空、至道、为政、公私、礼法、神明、祖先、自然、食货等等中国思想的层累剖面。
★ 以新鲜、敏锐、来自他者的思想史目光,带我们重新审视耳熟能详的典籍、习以为常的概念,将它们置于其原初的历史语境之中,让经典变得鲜活。
★ 无论是传世经籍,还是考古发现;无论是法条、历书这样正式成文的文献,还是医书、信札这样民间日常的遗存;胡司德信手拈来,为我们呈现了生动与厚重并存、朴素与复杂共生、天真与深刻兼有的百家争鸣。
★ 一本精彩的书,内容丰富,发人深思。胡司德是一位富有魅力、知识渊博的旅伴,他向我们献上了一个关于中国思想的精彩概述。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书来帮你理解中国文明的核心观念,我推荐这一本。——迈克尔·伍德
★ 对于那些渴望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作者引领我们随心畅游丰富厚重的中国思想世界,他的讲述彻底、简洁、清晰、易懂、迷人。我将向我的学生、同事和朋友推荐这本书。——迈克尔·斯科特
古代中国思想家如何看待世界?
关于中国古代的思想源流和核心观念,我们究竟知道多少?
了解古典世界的思想和文化,对今天的我们又有何种现实意义?
道与气、阴与阳、八卦与五行,外国汉学家如何解释中式概念?
孔孟老庄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财富观?
《孙子兵法》是本兵书,但为何其核心却在讲如何避免战争?
屠宰、烹饪、调羹,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如何将思想灌注入口腹之间?
剑桥大学著名汉学家胡司德教授写给大家的中国思想与文化史。
本书以分主题形式讨论了八个中国思想中自古至今始终关切的核心领域,包含为政之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礼”的意涵与功用,以及鬼神、自然、工作和饮食。既可逐篇顺序阅读,每一章也可独立成篇。作者摒弃了儒、法、道、墨这种以学说形塑思想的固有框架,而是从古人的观念、价值、认知着手,探讨从时空、至道、为政、公私、礼法、神明、祖先、自然、食货等等中国思想的层累剖面。
在这本富有启发性的书中,中国思想领域杰出的专家胡司德教授带领我们穿越几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从先秦的孔子、道家、法家和民间信仰,到汉代的史学、哲学与自然科学著述,以及它们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困扰着中国最聪明头脑的重大问题,不是关于我们是谁和我们是什么,而是关于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如何组织社会,以及如何确保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和我们为之承担责任的人的福祉。通过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法律文件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地援引例子,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如何深刻而全方面地影响了当代世界。
入选PEN国际基金会赫塞尔·蒂尔特曼奖短名单
试想自己迷失在一座繁忙的城市。起初,你或许惊叹于眼前高楼广厦的建筑之美,乐在其中。不过,紧接着你就想找到一条出城的路了。为了在这迷宫般的街道与建筑中感到自在些,你寻觅着由中心通往郊区的路。你尝试不同的路线,寻找地标。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能确定自己所走的街道和小巷可否将你带往正确的方向。你检视街道地图,你向警察和交通管理员问路。但他们每个人对最佳路线都有自己的看法,告诉了你相反的方向。有那么一会儿,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永远走不出这座城了。不过,当你穿行于迷宫般的街道和建筑中,一边惊讶于周遭所见,一边提心吊胆想着街角将出现何物,你便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很喜欢晃荡的感觉。你探寻着道路,新的风景在你面前展现,能否走出去的焦虑逐渐消散。毕竟,天色尚早,大可慢慢来。在街道间,广场上,弄堂里,你发现身边的城市魅力无穷。起初火急火燎寻找出城之路的焦虑让位于这样一种感受:尝试不同的路线,不知道它们将导向何方,这已将这座城从一个令人压抑的陷阱变成了一个诱人的游乐场。如果你想知道某条路通向何方,唯一的法子,就是沿着它走。但你终究会意识到,乐趣在于行走,而不是分析地图,或沿着这条路走到底。你已经成为一个不想到达某一特定目的地的漫游者。
道
“路”“径”或“路线”,这是汉字“道”的基本词义之一。“道”大概是中国哲学语汇中最重要、最常见的术语,所有中国思想家都谈论它。然而,“道”难以界定。“道”这一汉字在写法上包含两个图形:一个图形表示脑袋,另一个图形表示“移动”或“通向”。在汉字“道”的古体中,你甚至可以辨识出十字路口的形状。该词最早的用法之一,乃是指引导河流防止河水泛滥。那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道”只能被理解为其各种意义的总和:它是道路、途径、方法、方案、技艺;它是教导、解释活动或一种学说。“道”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它既是一条路,又是一条路形成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对如何生活的建议;它既是言说又是实践。
作为一切存在之物背后的引导原则、一切人和物循之而行的路径,道统摄万物的运行。道体现了调节宇宙循环的自然自发过程。然而,寻之则不见,听之则不闻。道无形,却让一切成形。就在你认为自己可以识别或命名它的时候,道已离你远去。就此而言,道是神秘的,却并非惑人;道是基本的,却并非初级。它超越了语言和理性思考。《道德经》开篇便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你当然可以尝试用文字来表达什么是道。在这方面,许许多多中国思想家和诗人留下了大量优雅的文字。但是,要表达无法表达的东西,语言终究是捉襟见肘。你不能将“道”分割为几个组件或成分,因为它是“一”。它是一个整体,一种渗透于万物之中并将万物(天、地、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统一体。所以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终极的实在或过程,一种驱使一切运动不息的力量。正因为此,语言不能通达它。讲得越多,道的本质离我们越远,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因此,接近道的技艺在于放弃判断。我们需要静下心,把语言抛诸脑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道德经》中有一些与此类似的格言描述了道的本质。这部书本身篇幅不大,共八十一章,每章都很短。与《道德经》相关的老子是一位准历史人物,相传生活在公元前6 世纪。从出土的抄本来推断,《道德经》至少要在两个世纪之后才成书。但我们无法知道谁写了这部书,又是在哪里写的,为什么而写。学者们如果揪住这些问题不放,恐怕就和《道德经》本身的反智主义背道而驰啦。
藏与隐
据《论语》记载,有人对孔子从商的弟子子贡说,他可能贤于他的老师孔子。子贡回答说: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论语·子张》)
子贡提醒自己的赏识者,虽然他有不俗的个人财富和天赋,但孔子的内在力量和魅力远远超过他。子贡的仕途比孔子成功得多,他曾经在两个不同的国家担任过高官。然而,他认为,要进入孔子深不可测的心灵,要求极高,困难极大。请注意子贡对高墙意象的运用。只有一道门的高墙背后隐藏着一个人独一无二的力量,但绝大多数人无法通过这道门一探其秘。墙高不可攀。除了极少数人被认为有资格从大门进入,其他人根本无从得知高墙后面隐藏着什么。
从孙子的战场谋略,到韩非子深不可测的君主观念,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始终有一种有意思的倾向:它将权力与权威和保持不可知、不可见的技艺关联起来。古罗马人通过公开展示来赞美他们统治者的功绩:肌肉发达的雕像、英雄(元老、作家和哲学家)半身像,以及庆祝政治和军事胜利的豪华仪式。在中国古代没有类似的肖像画和雕塑传统。画家以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描绘拿破仑骑在跃起的骏马上跨越阿尔卑斯山,挥斥方遒;而大清皇帝总是静静地坐在龙椅上,在宫殿深处,丝绸黄袍遮住全身只露了一张脸:“故天子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如四胑之从心。”(《荀子·君道》)宫廷建筑的设计是为了隐藏中国的统治者:用墙和屏风遮挡公众的视线。官车或皇家车马行进的道路两旁栽种着树木。马车掩藏着尊贵的乘客。陵墓将逝者从生者的视线中隔绝开来。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权力和权威源自能够在刻意炫耀(展示你是谁,你有什么,你能做什么)和策略性隐藏(隐藏你的才能和财产)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若暴露出了虚弱,统治者就有被更有能力的觊觎王位者推翻的风险。然而,公开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有可能激起那些觊觎地位的次要人物的嫉妒。由此生出这样一种观点:权力和威望只能通过采取一种被动的、接受性的,朝向内部而非外部的姿态而产生。圣王不用看窗外就能看清世界,但为了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权力,他的感官不应该暴露在每一件事物上,否则他的判断力就会受到蒙蔽,无法识清大局:
故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纩塞耳所以掩聪,天子外屏所以自障……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淮南子·主术训》)
因此,中国的统治者无需视听就能看到一切、听到一切。这种被动接受者的形象使君主成为一个近乎神秘而超然的人物。换句话说,他被看作一个强大的操纵者,从他隐秘的权力基础上指挥和安排世界—一个难以接近的剪影,其真实的身份不可捉摸。把统治者看成一个没有身体的影子,一个没有嘴巴的声音,一个没有个性的人物。开明的君主通过放手来统治。最好的行政长官也并不亲自执行政策,而是能够授权于人,使自己显得纯属多余,而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一直在幕后操纵一切:“故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是以近者亲之,远者怀之。”(《申子》)
每一个法家的内心中都隐藏着一个道家。专制主义统治者通过大臣处理政务,他应该能够袖手不管,听任大臣做实际的事情。他征求建议,检查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符合约定的计划,并根据业绩是否符合预期进行奖惩。中国的历史环境无疑影响了这种被动权力的观念。在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引人注意意味着很快暴露弱点。而在战场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敌人是看不到的,他低伏在山谷中,而不是穿着闪闪发光的盔甲在山顶上炫耀。
前言
历史年表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时空之中的中国
第二章 大道及其道之种种
第三章 为政之术
第四章 个人与集体
第五章 循礼而行
第六章 神灵与祖先
第七章 自然的世界
第八章 工作与财富
第九章 食而思
注释及延伸阅读材料
一手文献
插图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