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三教会通看中国精神(精)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283186
  • 作      者:
    作者:牟钟鉴|责编:王思惠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牟钟鉴先生涵泳中华文化长达半个多世纪,恪守学者本分,默默守望本土文化,探索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中华文明“宗法性传统宗教”新概念和“多元通和模式”新论断,构建“新仁学”理论,修德讲学,知行合一。本书梳理了牟钟鉴先生独具特色的学术历程,为读者提供了走近其精神世界的便捷渠道。


展开
作者简介

牟钟鉴,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荣誉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中国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中国宗教学会顾问等。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等。主要著作有《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新仁学构想》《中国宗教通史》《老子新说》《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为牟钟鉴先生的自选文集具有极大的代表性、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他的研究没有教条化、公式化和人云亦云的东西,都是个人思想和体验的表达,都蕴含着时代的问题和精神。本书涵盖了他本人三十多年间学术研究的若干主要方向,也能代表他在儒学、道学、三教会通等方面最具特色的基本观点,全面展现了牟先生探究和阐发中华民族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追求,以及对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贡献。力求使读者深刻、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国文化,继而以中国文化精神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展开
目录
儒学
儒家仁学的演变与重建
一、仁学是儒家的内在精髓
二、仁者爱人——孔孟之仁
三、以生言仁——宋明之仁
四、以通论仁——仁学之近代化
五、构建新仁学
二十世纪儒学的衰落与复苏
一、儒学在剧烈的社会大变革中的衰落和消沉
二、儒学在低谷萎缩中的延续、反思和探索
三、儒学在新时代社会转型期的复苏与重建
四、儒学发展的新特点及未来展望
重建诚的哲学
一、诚的哲学历程
二、建构当代的诚学
传统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
一、近代家庭伦理的大变革
二、家庭的永恒性
三、传统家庭伦理中的常道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生态哲学与儒家的天人之学
一、当今的生态危机
二、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抉择
三、儒家天人之学的生态哲学资源
四、构建新的生态哲学
中和之道与当代温和主义
一、中和之道
二、温和主义
道学
老子的学说
一、老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老子其人其书
三、老子哲学是主阴贵柔的生命哲学
四、老子学说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
道家学说与流派述要
一、引论
二、道家的基本理论与主要精神之把握
三、道家的演变与学派
道教精神略论
一、容纳汇合的精神
二、抗命逆修的精神
三、实践力行的精神
四、救人济世的精神
五、恬淡通脱的精神
道家与道教同异比较
一、从历史长河看道家与道教
二、现代学者从理论上做区分
三、道家与道教之三异
四、两者之相通处
论道教道德的特色及其现实意义
一、特色一:以神道的方式容纳古代社会主流的和普遍性的道德
二、特色二:道德践行与仙道修炼紧密结合
三、特色三:淡泊、谦和、息欲、包容
四、特色四:重视生命伦理
五、特色五:多教汇合
六、特色六:与民间道德教化相结合
七、道教道德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论道
一、道家创论,百家共之
二、大道一本而多元,异途而同归
三、宇宙生成于道——道的发生论
四、万物依赖于道——道的本体论
五、人生的最高追求在得道——道的价值论
六、完善自我依赖于道——道的修身论
七、结语
三教会通
论儒道互补
一、研究儒道互补的意义
二、儒道两家基本特征的比较和儒道互补的深层分析
三、儒道互补的历史考察
四、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
从赵朴老的若干诗词看人间佛教的真精神
两方净土 三位弥勒
从儒佛关系看韩愈、柳宗元与李翱
一、儒佛关系之消长
二、韩愈排佛理念
三、柳宗元崇佛理念
四、韩、柳综合评论与李翱《复性书》
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
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与历史作用
一、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
二、中国宗教的历史作用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试探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特点
三、敬天与祭天
四、祭祖与丧葬
五、社稷、日月及其他
六、总结
我国主流宗教观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创新
一、我国宗教的现状
二、中国历史上主流的儒家宗教观
三、民国时期主流宗教观的变迁
四、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当代新宗教观的建立和实践
五、1957年至1976年民族宗教理论的进展与失误
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宗教理论的创新
七、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几个认识问题
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宗教与民族的区别与联系
二、宗教是维系民族信仰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宗教在民族关系中的作用
四、当代民族冲突中的宗教问题及其对策
附录
试论“冯友兰现象”
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重新认识汤用彤先生的一篇书跋
追念厚重朴直的张岱年先生
追念任继愈先生
怀念朱伯崑老师
记忆中的牟宗三先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