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三宝”原核,挑战的是不“慈”、不“俭”、“为天下先”的世俗价值
★老子经过虚空记忆的体悟,构建以“无”为本源的“道”思想
★“正言若反”,是老子在世俗价值的判断基础上加以否定而产生的
★《老子》本不分章,其分章的出现,表明从很早起就不能通读《老子》。本书去《老子》分章之弊,梳理原有文脉
本书主要探讨了《老子》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老子的心理状态、《老子》的文本结构、老子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原则。
老子以虚空记忆的独特角度建构自己的“道”思想,并将虚空记忆“永恒的、不可言状的”同时又是“虚空”“无”的性质投射到他自己的思想体系“道”上,从而以“道”统摄自然、社会、个人的各个层面。《老子》一书的主旨是论“道”,论“道”作为全书的主线贯穿始终。《老子》一书本不分章, 全书结构可以分析为9个段落,每个段落始于形而上的“道”的阐发,继而阐述形而下的各种问题,意尽之处则再次回归主线“道”,从而开启另一个新段落。《老子》前三章为全书的总纲, 完成了三个核心概念“道”“无”“无为”的解题,并梳理了三者之间自洽的逻辑关系。《老子》最后五章为全书的结语。有诸多实例说明《老子》分章之弊。老子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原则,即“正言若反”,义为(老子认为是)正常的言论好像(与世俗价值)相反。在作为老子“道”的核心思想的“正言若反”中,老子创造性地将“道”的核心价值高度概括为与世俗价值相反的“反”。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研读《老子》的心得总汇,收录了从2002年以来有关《老子》专题研究和训诂考释方面的论文19篇,并在此基础上,对《老子》全书(王弼本)做了注释、今译、按语等工作,以求抵达《老子》的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