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主体性视野下的价值哲学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407976
  • 作      者:
    作者:倪寿鹏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倪寿鹏,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与文化批判理论。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主体性视野下的价值哲学》《詹姆逊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2019年获首届高清海学术基金奖论文类一等奖,2021年获第六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倪寿鹏教授多年研究价值哲学的论文集结,研究了价值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也从价值角度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与价值、马克思主义与道德价值、马克思主义与正义价值、马克思主义与法权价值四部分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主体性视野下的价值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也要继承和发扬以往革命、建设和改革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和民主、科学精神。对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种种错误思想行为,无论是出自“国学”复古派还是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都应加以深刻揭露和批判。
  文化能否打动人、鼓舞人,能否净化人心、升华人性,关键在于其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价值观以信念、信仰、理想为表现形式,包含着对宇宙人生的认知和态度。值得注意的是,价值观的认知基础无论如何科学,要对宇宙人生下整体判断都会面临广大的未知领域,无法避免超知识的主观想象维度;而同一价值客体对不同价值主体的价值关系也常不同,所谓“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在价值领域是常见现象。因此,价值观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不同,在本质上就具有因人而异的主体性特征,呈现着价值主体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生命境界与智慧。当前,我们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应该大力弘扬和践行。不过,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设没有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它的内容必将更加丰富、表述必将更加科学。
  从学理上看,中国人民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中国人民在多元多层主体身份中为了满足各种美好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价值追求。在我国国内,马克思批评过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对立已经被破除,国家不再是处于市民社会彼岸的虚假共同体,而是将其自由、平等的普遍原则贯穿到社会物质生活领域,形成了真实共同体;人民主体现实地表现为每个公民个人及其自由联合的各种社会共同体。国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共同体——就其作为最高政治实体而言,它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共同体的价值理想,即经济建设追求富强、政治建设追求民主、文化建设追求文明、社会建设追求和谐,还可加上生态建设追求美丽;就其是一种社会共同体而言,它也追求内部成员关系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但以和谐为最高导向。至于公民个人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是社会主义个人的本质规定,诚信、友善虽然也在此本质规定之内,但与前两者的逻辑关系还可推敲。要使个人价值观的微言更合乎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文化的大义,也可考虑如下表述,即爱国、敬业、宽仁、独立。因为在人民主体的现实个人层次,尽管爱国主义是我们要优先倡导的,但按照儒家推己及人、爱有差等的逻辑,对家国天下之爱奠基于个人内在善端的觉醒和亲子之爱的自然情感,像墨家那样有悖情理的兼爱型爱国主义只能是空想;按照马克思主义文明演进的逻辑,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超越资本主义的真正的个人独立性、普遍的自由个性,在其中个人的共同体意识与独立自主意识是一体两面、不可或缺的。有了独立的主体自觉,进而觉悟到真正的主体具有宽仁的美德(扩而充之,则有仁义礼智信),并在敬业、爱国等社会事业中知行合一地加以实现,这便构成一以贯之且与社会价值观回环呼应的个人价值观序列。
  第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继续凝练、弘扬和践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中华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也是人类文明众多民族主体之一。因此,我们既要做好中华文明内部的事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要积极参与解决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并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话语,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对西方话语霸权,争取全世界人民对中国崛起的道义支持。
  针对“美国优先”和“美国例外”等霸权主义谬论,以及颠倒黑白的“中国威胁论”等,我们要予以坚决驳斥。中国崛起不是为了在国际上取代美国的霸权,而是会发扬中华文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的精神,推动构建世界各国守望互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金融动荡、生态失衡、毒品泛滥、跨国犯罪、国际恐怖主义、大流行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首先,“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譬如,15世纪初,东西方都开展了航海事业。葡萄牙亨利王子对非洲西海岸的航海探险,拉开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序幕。我国大明王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战力举世无双,却对周边国家十分尊重,只是一队睦邻友好的和平使者。其次,中国即使再强大,也不会像苏联、美国一样“输出革命”。革命本质上是国家内部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在内部没有造成极端阶级对立的情况下,苏式革命是无法输入一个国家的。而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等输出美式“民主”革命,也都以失败而告终。当今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已经赢得世界上众多国家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问题导向的、实事求是的,对内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外就是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满足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与价值
重审“柯尔施问题”——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互释
从人的本质到人的价值——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一个关键问题
高清海与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
从人类共同价值到中国价值——与叶险明教授商榷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价值
道德·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以凯·尼尔森《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切入点
对卢克斯“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关系”论的反思与批判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与正义价值
从自然法到契约论——兼评列奥·施特劳斯的正义理论
试论正义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
正义的多面孔:马克思与罗尔斯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与法权价值
孔子、马克思与法治——论法治话语的两种非典型构境
从“电车难题”看价值多元与法治共同体建设
社会变革中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哲学反思

附录
哲学视域中的生命教育——兼评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说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