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与宇宙技术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031539
  • 作      者:
    作者:许煜|责编:王寅军|译者:苏子滢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递归与偶然》续篇,提炼道家思想中的山水逻辑,重启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之思,回应海德格尔西方哲学终结论。

●从中国道家思想中提炼出与西方悲剧逻辑相反的山水逻辑,以解答哲学与艺术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何作为。
●关照艺术经验与审美思维的多样性,在技术时代的观念局面中,重启哲学与艺术的思想关联。
展开
作者简介
许煜(Yuk Hui),英国金匠学院哲学博士,曾在法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在德国完成哲学教授资格论文。先后任教于德国吕纳堡大学、包豪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现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技术哲学与美学。
专著包括《论数码物的存在》(On the Existence of Digital Objects,2016)、《论中国的技术问题》(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in China. An Essay in Cosmotechnics,2017)、《递归与偶然》(Recursivity and Contingency,2019)等,已有德、法、意、俄、韩、日等多国译本。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可以视作《递归与偶然》的续篇,主题是美学。我不把审美看作一种低级认知能力,而是把它转移进逻辑领域中;我将并行地讨论悲剧逻辑和控制论逻辑的递归性,同时勾勒出道家思想中的递归性,即道家逻辑。 我既非艺术史学家也非艺术评论家,本书试图回应海德格尔所谓的西方哲学终结之后,尚未确定的其他开端:在后欧洲哲学中,艺术的位置是什么?进而,通过重新敞开艺术和体验的多样性问题,我们得以思考美学思维如何有助于理解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以致对更一般的哲学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
精彩书摘
§17当今机器智能的现状
我在导论中提议说,有必要阐明当今机器的现状。如果不理解这些机器,我们就无法提供任何洞见,只能给出模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或是基于技术与自然、有机和无机、人与神的经典对立的含糊批判。事实是,我们已经不是在和19世纪蒸汽机那样的机械存在打交道,而是和正在成为有机的技术系统打交道。这种成为有机以及反思性,是基于反馈和信息的概念的,诺伯特·维纳在1948年就已经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已经不处在重复性的机械再生产时代了,而是处在递归的数字再生产时代。后者采取了一种非常不同的形式,它越来越类似植物和动物的有机再生产模式,但突变的能力和速度都强得多。

在这个有机(或者更准确地说,成为有机)机器的时代,艺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海德格尔确实认真研读了控制论,他在1967年的论文《艺术的起源与思考的使命》中,对基于控制论的未来主义做出了回应。艺术必须找到它在科学世界中的位置,打开科学所遮蔽的东西。自17世纪以来,[212]科学的主导地位主要不是由于它的知识形式,而是由于科学方法的胜利,我们在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等人身上都发现了这一点。在20世纪,控制论又作为另一种科学方法取得了胜利。《艺术的起源与思考的使命》和他那篇著名的《明镜》采访《只有一个神才能拯救我们》出自同一时期,文中已经指明了控制论的统治地位,并提出艺术必须通过一种重新定位(reorientation)来寻找它的起源。海德格尔在面对控制论时比他同代的大多数哲学家更清醒,因为他试图同时理解控制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过程相互关系的相互调节以循环运动的方式进行。因此按控制论设计的世界的基本原理是控制回路。它基于自我调节,也就是基于运行中的系统的自动化的可能性。在控制论世界中,自动机器和生物的区别消失了。

确实,维纳本人声称有可能制造出一种生活在伯格森所说的生物性、创造性且不可逆的时间中的控制论机器。控制论方法的胜利似乎已经消除了让生机论和机械论对立的二元思维,它也以一种机械有机论向二元主义哲学思维提出了挑战。正如海德格尔本人指出的,根据控制论,人和世界被理解为由反馈回路维系的统一体。然而这个反馈回路也创造了一个输入[213]和输出、需求和供应的封闭世界,它由工业世界实现,存在于工业世界之中。这种基于还原主义(reductionist)控制论的世界注定是封闭的。

最广的控制回路包含了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这个封闭的范围里发生了什么?人的世界关系及其整个社会存在,都包含在控制论科学的领域中。未来学也体现了同一种封闭,同一种囚禁……因此显然:工业社会是在它自身力量的封闭范围的基础上存在的。

在今天的计算机科学中已经很少听到“控制论”这个词了,但它把自己的灵晕(aura)转移给了人工智能,而后者完全是基于控制论所明确下来的范式的。见我的《递归与偶然》,第二章。在今天,当人们认为控制论把有机体还原成了机器,把生命还原为计算,海德格尔的问题对我们依然成立。对海德格尔来说,寻找艺术的起源,就是在希腊思想(或者说它对存在的体验)中为今天的工业和技术世界找寻一个不同的开端。然而,这另一个开端并不是自明的,它需要从已经选定的第一个开端出发并重新定向,以便通过过去重新配置未来,通过未来重新挪用过去。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论感知性的教育
§1悲剧宇宙的历史心理学
§2悲剧艺术的递归逻辑
§3艺术体验的多样性
§4道家或悲剧主义的宇宙技术
§5递归机器的赶超
§6欧洲之后,艺术与哲学

第一章 世界与大地
§7哲学终结后的艺术
§8通过艺术的另一个开始
§9人造物之中的真理
§10思考与绘画
§11艺术与宇宙
§12关于未知者的认识论

第二章 山与水
§13可见与不可见:现象学笔记
§14首论山水:逻辑
§14.1象和形的概念
§14.2玄的逻辑:对立的连续性
§14.3玄的递归性:对立的统一
§14.4宇宙与道德
§15本体界
§16感与应

第三章 艺术与自动化
§17当今机器智能的现状
§18有机主义的局限
§19不可运算与不可计算
§20理智,理性与直观
§21次论山水:地方
§21.1山水的场所
§21.2安放在场所作为重置
§21.3空间与地方
§22作为知识型革命的艺术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