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课教学设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丛书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712704
  • 作      者:
    编者:陈跃|责编:牛振宇
  • 出 版 社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以此作为研究生课程设置、讲授和学习的主要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质量评估的重要参考。
  此次研制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丛书,是又一系列成果的鲜明展示,同样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历史长河中写下重要一笔。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课”教学设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我国的根本制度。
  1.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包含了很多具体的内容,如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道德、哲学、艺术等,这就说明意识形态包含的内容实际上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在这些领域中都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占统治地位的就应该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思想,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是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理应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揭示了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观念上层建筑,同时意识形态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发挥着对社会生活的重大的反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正确的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避免因思想混乱导致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混乱。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揭示出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从而使得意识形态本身呈现出合理的状态,同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维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为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坚守初心和使命,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孕育催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锤炼出来的政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郑重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历史深刻表明,党的初心使命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和召唤,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在于指导思想上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基础在于思想理论上的先进和纯洁。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坚守初心、坚定信仰,更加自觉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一以贯之地保持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不断焕发新的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始终成为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无论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的经济发展,更需要文化的繁荣和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引领整个社会不断进步。
  再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保证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筑牢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第七部分是“坚持和完善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正是在这部分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就明确地告诉人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为了保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固本开新、永葆生机,否则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国文化建设长期实践表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得好、把握得牢,就能形成文化繁荣兴盛的生动局面,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坚持得不好,发生动摇和偏差,就必然造成思想文化上的混乱,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为了筑牢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与共同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团结一致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回顾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才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是要坚定主心骨、把准定盘星,牢牢坚持实现共同目标的方向,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正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找到了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建立并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中国,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是要保持思想定力、政治定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我们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蓬勃发展。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篇目概述
二、教学目标
三、讲授导入
四、内容阐释
五、课堂研讨
六、资料运用
七、案例推荐
八、归纳小结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和本质特征
一、篇目概述
二、教学目标
三、讲授导入
四、内容阐释
五、课堂研讨
六、资料运用
七、案例推荐
八、归纳小结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一、篇目概述
二、教学目标
三、讲授导入
四、内容阐释
五、课堂研讨
六、资料运用
七、案例推荐
八、归纳小结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想
一、篇目概述
二、教学目标
三、讲授导入
四、内容阐释
五、课堂研讨
六、资料运用
七、案例推荐
八、归纳小结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一、篇目概述
二、教学目标
三、讲授导入
四、内容阐释
五、课堂研讨
六、资料运用
七、案例推荐
八、归纳小结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革命和国家学说
一、篇目概述
二、教学目标
三、讲授导入
四、内容阐释
……

第六讲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专题研究
第七讲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思想
第八讲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第九讲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