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24辑)
0.00     定价 ¥ 7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2676696
  • 作      者:
    编者: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责编:徐建新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学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导从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旨在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本书(总第24辑)分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及其研究、《批判理论论争——与阿克塞尔·霍耐特的交锋》书评、现代性社会分析批判和后浪空间:疫灾社会研究专题四个部分,收录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叙事批判与记忆解放:论本雅明的意象辩证法》《主体与规范的纠缠》《“共和机”与康德式共和主义》《密思本德社会“再秩序化”思想探要》《“自然状态”里的秘密——兼评麦克弗森政治哲学研究》等多篇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论文,对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而切实的探讨,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24辑)》:
  二、黑格尔式的主体悖论
  客观地讲,本雅明能否解放记忆是个未知数,但其中反映的问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问题域,并为反思现代性提供了新视角。如果历史不能被理解,探索历史客观性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理解行为很容易将历史限定在主体视域之中。对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道:“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因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动力,以社会革命推动思想革命,迫使历史跳出主体视域,回归客观现实。
  但本雅明所遇到的问题是,如何使历史意识优先获得解放,从而使大众在法西斯主义的蒙蔽下觉醒。“上层建筑的转变却要比基础的转变慢得多。它花了半个多世纪方在文化的各个方面表明了生产条件的变化。只有在今天我们方能说明这种转变的形式。这些论断应该符合某些预言性的要求。”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生产力进步必然引发社会革命,但从个体意识角度看,在革命尚未到来之际,这种必然性未必会得到正确且充分的解读。即便面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如果失去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也就很难真正跳出历史境遇。
  因此,如何使自我意识在生产力面前建立自我革命的自觉,依然是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问题,它使我们返回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当中。马克思揭示出主体性的社会根源,并明确指出,仅依靠否定自我意识不足以超越意识的狭隘,而且思想拥有社会支配力也并非单单依靠思想自身,其背后必有社会原因。因而不从改变世界入手,只是停留于解释世界之维,既无法解放思想,更不能解放社会。
  毋庸置疑,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思想,它不仅从批判角度揭示了思想意识的社会性,而且从建构视角揭示了超越主体狭隘性的路径。理论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显露自身的相对性与局限性。而在19世纪,德国思想界虽然意识到思想解放的必要性,但依然坚持通过思想解放来实现社会解放。黑格尔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海涅也曾坚信:“我以为我们这样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民族是必定从宗教改革开始,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从事于哲学,并且只有在哲学完成之后才能过渡到政治革命的。”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体性开辟了社会历史维度,通过批判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确实达到了颠覆德国古典哲学思维传统的目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本雅明的问题毫无意义。当人们身陷历史境遇,如何形成正确的前瞻性认识本就是个难题,因为其中包含着一个黑格尔式的悖论。《小逻辑》指出:“思想是思想的自身又是思想的对方,思想统摄其对方,绝不让对方逃出其范围。”站在认识论角度,世界是自我意识的外化。如果世界不能被合理地转化为知识进而得到理解,就自我意识而言,所谓外在的客观世界并无实质价值。诚如罗克摩尔所言:“黑格尔虽然同样是一个观念论者,但是他相信,我们人类归根到底只能学习那些作为我们的经验之产物的东西——这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在经过了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的不同阶段之后,终于理性进展为精神,随即是宗教,最后达到绝对知识,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一路上所遭遇的任何事物都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自己的产物,或者说就是我们自己。”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纵自我意识,主张走主观主义路线。自我意识的认识能力取决于自身的境界与层次,如何超越自我的局限性才是自我意识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而不是简单实现认识世界与自我意识的同一。在存在统一于思维的理念指引下,自我意识必须以思维矛盾为动力跳出逻辑“同一性”的误区,在对绝对普遍性的期许中实现自我否定,以期步人更高阶段。
  ……
展开
目录
一、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及其研究
社会学和经验研究
《德国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之争》“导言”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叙事批判与记忆解放:论本雅明的意象辩证法
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阶级分析:霍克海默的“帮会理论”

二、《批判理论论争——与阿克塞尔·霍耐特的交锋》书评
书评引介
主体与规范的纠缠——评萨尔《内在规范性与统治的事实:“内在批判”评注》
“共和机”与康德式共和主义——评福斯特《康德式共和主义vs.新共和主义机器——政治自主性的意义和实践》
自由主义的危机——评门克《自由主义的危机:政治与管辖的辩证法》
承认的盲区与复杂社会性——评怀特布克《论人类的社会化能力》

三、现代性社会分析与批判
密思本德社会“再秩序化”思想探要
“自然状态”里的秘密:兼评麦克弗森政治哲学研究
论安德烈·高兹的科学技术观
元政治学:穿越资本主义国家的幻象——论巴迪欧关于政治内涵的全新界定
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还是工业化劳动——当代劳动转型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对女性“情感劳动”的再审视
共有物城市和历史性多元主体共治

四、后浪空间:疫灾社会研究专题
对“群体免疫”策略的再思考:基于生命政治维度的考察
社会免疫范式视角下“后疫情时代”的隔离与融合
重思现代性文明话语中的社会:人与病毒共处
作为一种持恒批判理解的现代性与竞速学视域下的新冠病毒
疫情下的“共同时刻”:关于流动性与公共空间的反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