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0.00     定价 ¥ 89.9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482495
  • 作      者:
    作者:华杉|责编:丁小卉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传习录》中大量引用“四书”原文,满是艰深晦涩的儒学术语。尽管市面上已有不少《传习录》文自对照本,但对于不了解儒学的人来说,远远不能满足求知之需。 本书作者华杉,集众儒家学说所长,完成了这部《传习录》解读之作。对于《传习录》中的每一句话,华杉都指明其出处,并结合历代先贤大儒的观点,条分缕析,逐一讲解。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从思想源头系统地读懂阳明心学。 翻开本书,轻松读懂《传习录》中的每句话,透彻理解阳明心学的智慧精髓。
展开
目录
自序 学以润身,切己体察
2024新版序 “格物致知”是王阳明对儒学的最大贡献
第一章 传习录序
读书不能知行合一,就是玩物丧志
第二章 传习录上
如果一个人说他打通了儒道释,那就是说他儒道释都没入门
《大学》第一学案:亲民还是新民
心即理也,你自己心里都明白
凡事能“走心”,自然左右逢源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大学》第二学案:格物致知
“精”的目的在于“一”,“博”的目的在于“约”
知行的三重境界: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从困知勉行,走向学知利行,最后走向生知安行
看世界的另一个角度: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去其不正,以全其正
“博学于文”不是只读书,而是读世间一切事
人只有一个心,心中要么是天理,要么是人欲
韩愈与中国的道统
为往圣继绝学,最忌讳添加“自己的观点”
《春秋》不写罪行过程,就没人跟着学坏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文明的样板
学习第一是立志,事业第一也是立志
要学习,先改掉阻碍进步的坏毛病
知行合一,学无止境
下学而上达,应在“下学”上下功夫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要存天理、去人欲
心学就是“学习学”
读书要先确定自己的“本体书”
“明明德”就是“致良知”
儒家方法论,是时时刻刻都在复盘
儒家之学,就是人情事变
我心光明,万理灿然
要拿挑别人毛病的习惯来对付自己
集义,是养浩然之气的心法
凡事如果开头错了,往后怎么也对不了
情绪和初心
随时要自省,永远不自责
养浩然之气,就要从“夜气”开始养
居仁行义,就是心在腔子里
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胜过别人
占卜之事,君子不信
儒家的中道,是变化的、动态的“中”
学者当务为急
始终服务于终极目的,随时回到原点思考
道的表里精粗,远近旁类
小人怕缺钱,君子怕缺德
正确运用才智
别哀叹世风日下,存养自己就行了
时时刻刻知道自己所当想和所当行
大宇宙、中宇宙、小宇宙,感而遂通
求之于心、坚定其志、充盈其气、如有神助
知不足,路才会走得更长
中庸没人能做到,只能无限趋近
颜子没而圣学亡
在心上存养,学问自己就会来
集义、积德、养气、修身,四者是一件事
“理”是先于“事物”而存在的
“口耳之学”和“义袭而取”都是治学修身的大忌
工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
墨家之“爱”与儒家之“爱”
持志如心痛
理学和心学,本质没有区别,只是角度不同
减一分人欲,就是增一分天理
万事只凭诚意,不起私意
志有定向,一条路走下去
要做“达人”,不要做“闻人”
只问精纯,不问斤两
下愚不是智商低,而是不学习
学习,不但要用心,还要践行
一以贯之的“一”,就是忠恕之道
最高的效率,是不返工;最快的进步,是不退步
学习先立志,然后只问耕耘、不求回报
居敬、穷理、尽性
戒惧和慎独
儒学的根本是行动
有一丝一毫非礼的萌动,就像刀割针刺一样受不了
超越死亡恐惧,就进入了“天寿不二”的境界
真知就是行动
活在当下,夭寿不二
戒慎恐惧,就是自己教导自己
过分自信是成功人士最大的弱点
学习“四书”的次序,就是从诚意到诚身的次序
第三章 传习录中
诚意正心,是一种内心宁静的状态
对标圣人
心存敬意,深信不疑,切实笃行
心是一个整体,要向心中求理
走正道,立正命
你的学习,是不是一种玩物丧志
找到自己的拘蔽在哪里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格物、致知、诚意的逻辑次序
我们不能伟大,因为我们不肯平凡
不温故,则无以知新
圣人对“义理”生而知之
拔本塞源论
不羡慕别人的本事,也不争逞自己的本事
正邪之辩,是人心永恒的主题
读书是和古人对话,交友是和活人对话
无我,则连通天地
人人皆可成圣的道路
功夫就是一刻也不能松劲
学习的目的,在于给自己加分,不在于给别人打分
要在事上琢磨,不要在字眼上纠结
越是刻意要心静,就越是静不下来
养成好习惯,是修身的最高成就
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要省着点用
良知本体,不增不减
天有定理,人有定心,胸有定见,志有定向
读书要还原作者的语境
不要钻牛角尖
不要“将迎意必”
你想得,所以就失去了;只有你不想得,它自己才会来
从陆原静身上看到六大流行“学习病”
在困勉之中,循着良知良能,也是生知安行
苦不苦,想想阳明亡命天涯处;乐不乐,学习颜回箪食瓢饮、鼓瑟高歌
学问贵在反求诸己,不是靠学知识、求解答就能得到
良知不滞留于见闻,也不离开见闻
丧尽天良的会议
当做则做,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不怕被别人欺,怕的是自欺
凡事不能只“动脑筋”,还得靠身体力行
孔门之学是身心之学
王阳明谈《大学》旧本
诚意正心,至诚如神
离开了具体事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