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民家国:赣鄱古村落的文化表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83551
  • 作      者:
    李桂平著
  • 出 版 社 :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从哪里来,祖先为何迁徙至此?日渐远去的故乡,怎样影响了我们的走向?

本书图文并茂,带你一路漫游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一路穿越沧桑岁月,探秘何为传统、何为信仰、何为乡愁;

耐人寻味的古村、古建、历史名流、轶闻、兴衰、宗祠、族规、家风、移民、甚至风水秘密;

从千年古村中涌现的历代宰相、官员、文豪、士子、富商,为子孙后世留下了哪些宝贵财富?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桂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滩歌》《骑驴琐记》《保留意见》《突围中的农村》《被颠覆的村庄》《赣江十八滩》《赣江边的中国》《天下良知》等。作品多次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江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美誉。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让地方文化更加鲜活?作者遍访江西古村落,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让消逝在历史烟尘中的人和事活起来。

展开
精彩书评

游道勤(江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伴随着你行走赣鄱大地的所见所闻和将因感触、感怀生发的情感与哲思经由笔端流泻而出的富于思想的文字,我读到了江西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根脉厚重;读到了一个个古村的历史故事、文化特性与兴旺缘由;读到了赣地先民的坚韧执着与不朽创造,俨然一副历经岁月侵蚀而风采神韵尤存的山水人文图景。当然,更读出了你对这方水土发自内心的挚爱!开篇第一章,你将目光投向对江西文明的孕育、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的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新干大洋洲与樟树吴城、筑卫城和那条长近800公里、流域面积超8万平方公里的赣江,希图以万年的稻作与陶冶文明、新干、樟树一带的青铜文化、邦国文明和万千年来一直滋养着赣地民众的赣江文明,表达江西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绚丽多彩,根脉厚重与自成体系。或许你对它们文化景象、文化地位、文化意义的描写揭示,并不是特别系统和特别精致、精准,但仍体现出了您作为一位作家、文化学者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感悟。第二至第七章,是著作的主干,也是您用心用力最多的地方,各章名称和目的标题,富有诗意和特性。各篇文字,讲历史、讲故事,让人得见其源流、其传统、其风尚;写山水,写建筑,让人得以察见其灵秀,其风物,其追慕;记人物,记思想,让人得以领略其风骨,其灵魂,其信奉,可谓斑斓多彩,摇曳生姿。有几段文字,我特别爱读,给我以深刻印象。《严台有约》行文如流水,几无窒碍,对浮梁县严台古村山水田园、道路屋舍、历史遗存、风土人情的叙写、勾勒,皆极精致、灵动。读来正如这段文字所记,让人得见“乡愁的模样如此鲜活”。《象山之悟》有化繁复、深奥为简近、通透之效果,陆象山是大哲学家,是心学开创者,但却是“一个没多少故事的人”,但文中通过对他的学说源流、思想旨趣做深入浅出的讲述,通过对朱陆鹅湖之辩做场景还原,对朱陆“文化之辩”实质做切中肯綮的意义辨析,实现了文学讲述与学术表达的艺术统一。《习氏花门楼》对习贤故事的讲述与褒赞极富意义。习贤之于花门楼,之于湖州村,董燧之于流坑,在村庄史的研究中,应予以特别关注。他们未必是村庄中最为显赫的人,但他们于村庄的营建、规制的创设和对传统的造就,意义远非达官显宦之能比。习贤、无疑是古代社会开明士绅投身村治理的典型代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政治伦理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理解你由此生发他的故事会强烈地撞击你的心灵,即是一种在对历史传统做意义、经验总结的同时,遇到现实乡村治理中因澎湃社会变革新风尚未能完全确立,历史的做法无法延续时生发的某种感悟与惆怅。

整体来说,整部著作的文字既能给人以“义”和“质”的厚重感,也能给人以“文”和“情”的抚慰。


夏蕾(诗人、作家)

李桂平系列文化散文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使沉睡的江西文化遗存生动“复活”。人们常常对身边的文化人物、文化物象、文化物语熟视无睹,李桂平却苦苦在江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寻找有价值的文化元素、文化坐标,然后拂去历史的迷雾和现实的风尘,让它们像考古发现一般,再次生动呈现、精彩陈列。

二是通过文化“反刍”来重新阐述地域文化。什么是赣文化?什么是庐陵文化?什么是客家文化?什么是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也许作者没有告诉你明确答案,但他以一种新的视角,以强烈的忧患和担当,对地域文化进行一番打量、拷问和新的阐述。

三是始终用向上向善的文化情怀“观照”现实。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这正是文化散文创作目的所在、价值所在。李桂平深谙此理,并孜孜以求。他通过历史文化叙事,告诉我们大地应该有什么样的颜色,生活应该有什么样的姿态,人类应该有怎样的改恶从善的历史,从而引领读者不断走向更高的心灵海拔。


展开
精彩书摘

关西之围

我多次去过龙南,却不识关西。这一次直赴关西,虽是上午,心头还是涌上“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无端生出幽古情愫。

公元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王阳明主持南赣剿匪,在程岭设关。处在程岭之西的这个地方得名“关西”。其实,关西之前应有他名,只是无人计较,似乎“关西”正好。

关西之地青山环抱,盆地中的小河只见来水不见走水,水口处金龟把守,正是堪舆家心仪的风水宝地。传说,关西徐氏始祖徐有翁做货郎时,走村串户卖吆喝,偶遇风水大师赖布衣,两人处得很熟。经赖布衣指点,徐有翁寻得关西这块风水宝地。公元 1237 年,关西以火一样的热情接纳了远徙而来的徐有翁。

关西多姓杂居,徐氏祖先与大多数姓氏一样,以种地务农为主,兼做木头生意,由于关卡繁多,一单生意下来,并没有几个钱上手。自徐氏迁居关西,到十三世祖徐立孝时,四百八十多年间,徐氏并未出现发达的迹象,似乎辜负了这方宝地。但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出现了转机,关西徐氏涌现了“五个翰林三个半”(龙南出了五个翰林,而关西占了三个半。半个是徐家女婿),以及营建关西新围的徐老四等商贾大佬。

徐老四本名徐名均,在兄弟六人中排行老四。在关西,我听到最多的是关于他的故事。龙南文物局张局长是关西人,对客家围屋有很深的研究。他跟我说,过去龙南的木材被称为“龙木”,关西是龙木的主要产地,徐老四的父亲徐立孝的“西昌号”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由于苛捐杂税多,所以赚钱并不多。徐老四从小跟随父亲闯荡江湖,三十岁时接过父亲放排贩运木材的生意。他的运气果然比父亲好。一次木排泊在赣州,一位落难公子求上门来,恳求徐老四带他回南昌。徐老四不仅答应,而且一路上细心照顾,木排泊在南昌,徐老四又给了公子一些银两让他回家。第二天,公子家人抬着轿子来请徐老四,这才知道受他相助的是道台家的公子,因为跟家人赌气,流落到赣州。道台大人为了感谢徐老四,给了他一道手令,凡是烙有“西昌”字号的木头一律放行,免收捐税。一夜之间,西昌字号成为抢手品牌,徐老四成为赣江上做木材生意的老大。从此,徐老四的生意顺风顺水,越做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赣州、信丰、龙南等地开始出现徐老四的药铺当铺。

关西多围,保存较好的有40多座,建筑年代自明末到清末,跨越三百多年。这种四面围合聚族而居的居所让关西盆地古意盎然。被誉为“围屋之王”的关西新围气势恢宏,建筑面积11 448平方米,分三大功能区:第一是防御区,第二是生活区,第三是后花园。围屋主人就是徐老四。他从四十七岁开始建关西新围,直到七十六岁才完工,历时二十九年,耗银数百万两。

从围外看,关西新围近乎方形,四角有四个高大的炮楼,长近百米,墙上布有几百个梅花枪眼和外大内小的射击孔、瞭望窗。敌人来犯,若在远处,居民可以从梅花枪眼打击敌人;敌人到了墙脚下,居民可以从炮楼上的射击孔打击敌人。炮楼上的射击孔和正面的梅花枪眼正好形成一个射击的死角,使得敌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从空间布局到地下设施无所不用其极,四周墙基皆埋有10米深的梅花桩,千年不坏,以防敌人从地下偷掘入墙。瓦面上布满用剧毒药水泡过的三角铁钉,能见血封喉,以防敌人爬上屋面进入围屋。围门顶上设有注水孔,围内关键部位设有消防池和消防缸,永避火患。围内设有粮仓,足够吃两年,以防围内断粮。

关西围屋防御的设施可谓登峰造极,在这些设施的背后,我仿佛能够窥见客家人防御的心理、防御的智慧,以及防御的文化。而正是这样的防守养成客家心性,谦虚、谨慎、吃苦、耐劳,正是这样的文化品质树立了客家永远不倒的自信。

围屋是客家人的居所,是客家人心中最具乡愁气息的意象。

站在新围墙下,我能感受到外围墙体的厚重,以及被高墙遮蔽的压抑;我能感受到客家人寻求安全的谨慎,以及客家人繁衍的信念和对家园的坚守。

从东门进入围屋,一道深巷把防御区和生活区隔开,跨过一道门步入生活区,眼前豁然开朗。一组宏大的建筑群以祠堂为中轴线纵深展开,围屋里面竟有如此大的空间,居住的设施,集会的场所,花园戏台,甚至小孩玩耍的坪,无不齐全。站在围中,我能感受到一种神性空间的磅礴气象,以及放飞心灵的惬意;我能感受到客家人营造家园的细致,以及对飞黄腾达的无限期许。

祠堂坐南朝北,门口立有威武精美的石狮。雄狮左爪握官印,甚是威严;雌狮左爪抓元宝,仰头向上,面含微笑,身上附着两只小狮子。如此造意恰好暗合主人心意。据说当年徐老四在苏杭结识了两位张姓女子,生意低迷时,这两位女子变卖细软资助徐老四。徐老四有情有义,发达后,娶回两位女子,相伴终生。在西门外,徐老四另辟3600平方米,建了苏杭格调的小花洲,供两位小妾娱乐。

祠堂的门簪石雕“四不像”,左边的雕刻是象头羊身,寓意“太平有象”,右边是猴头马身,寓意“马上封侯”。徐老四不缺钱,缺的是出将入相的文才。他的两个孙子徐赠和徐峰没有辜负他,多年后分别荣中文武举人,也算是光耀门庭。门楣高悬着的“赏戴蓝翎”匾额,据说是光绪皇帝所赐。过去关西一带流寇土匪出没,光绪赐匾,实际上是交给这两兄弟先斩后奏的特权,可见当时徐氏在地方上的势力。

进入祠堂,依次为下厅、前厅、中厅、上厅,与厅并列的三组建筑称为下栋、中栋、上栋。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口天井对称分置十八厅豪华大宅。与大宅相配套的还有内外花园、戏园、土库、偏房等建筑,其间以廊、墙、甬连接,整个平面结构严谨,序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丰富。这种家祠合一的建筑样式,带着浓郁的客家风情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当你用心领会建筑之美的时候,你依然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江西天井式建筑的元素。

高大的空间和华丽的装饰,营造了一种庄严的氛围。这座客家祠堂让我觉得新奇的东西太多。中厅两边摆放着两条10米长的马古凳,据说是修建围屋时木工师傅的工作台,围屋修好后变成了长寿凳,春节吃团圆饭,是辈分高、年长者的座席。中堂一块整体屏风,是一扇六面开合相间的大门,只有七品以上的官来了,才可以打开这道中堂门。传说徐老四死后有十八副棺材出殡,东门出了九副,西门出了九副,虚虚实实,给围屋增添了神秘色彩。

与大厅下相连接的边屋,犹如左膀右臂拱卫着大厅下,靠墙建的偏房、土库、走马楼等建筑无一不面对中心建筑。这种向两旁横向连体的建筑脊梁、边屋忽略自然朝向而面对祖宗牌位祭所位置的设计,正是客家人崇宗敬祖、公利为大、向心聚居的精神元素。

离开新围,我还去了徐老四的祖围西昌围,以及他兄弟的围。这些围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品位难以与新围同日而语,这说明客家围屋并无严格的规制。它是客家人寻求安全感、加强家族亲和力、强化家族伦理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客家人所秉承的文化精神,在建筑元素的排列组合中被聚集和放大,它照耀着子孙万代的心灵。


展开
目录

引言  乡愁是中国人共同的信仰  01


第一章 / 从历史走来  1

江南万年 ......2

三千年故国 ......13

赣江向北流 ......25


第二章 / 灵魂的居所  39

临川的百年时空 ......40

月光里的易堂 ......48

墨庄的梦想 .......61

义宁陈家大屋 ......70

消失的东园 ......82


第三章 / 乡愁的模样  95

严台有约 .......96

畲山缠绕 .......104

塘边的圆 .......115

关西之围 .......123

周田之村 .......132


第四章 / 繁衍的逻辑  141

千年流坑 .......142

温暖原乡 .......160

俗成沧溪 .......168


第五章 / 良知启蒙  177

水木清华 ........178

渼陂的表达 ......190

白鹭的意象 ......200

 

第六章 / 心灵的宗教  209

象山之悟 .......210

豢灵护应 .......221

通往心灵的手艺 ......231


第七章 / 秩序与仪式  243

钓源樟树林 .......244

东龙千手杉 .......253

爵誉千年殊 .......266

习氏花门楼 .......275


后记  行走江西  29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