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微反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48989
  • 作      者:
    姜振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各大热播节目特邀的微表情心理学嘉宾。

姜振宇是《吐槽大会》《最强大脑》《非诚勿扰》《我们恋爱吧》等节目特邀的心理学嘉宾,在节目中普及微表情知识,获得王力宏、孟非、朱亚文、陈乔恩等人以及众多粉丝的一致好评。

◆中国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研究NO1。

姜振宇作为心理应激微反应科学院院长,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研究NO1。他是国内多家公安、检察、纪检机关办案顾问,中国纪检检察院常邀教师,国家检察官学院常邀教师。专为中国“FBI”上课的微表情导师。

◆市面上唯(一)有实证研究做基础的微表情心理学作者。

作为心理应激微反应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帮助侦破众多复杂案件。本书经过15年研究积累 ,25家司法机构联合支持,超超过1000小时刑事案件录像总结而成。

◆什么是微反应?

微反应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心理应激微反应是指人在受到有效刺激之后,所做出的“不经意”的反应动作。

◆微反应能干什么用?

人际交往的行为非常复杂,台前的表现和幕后的动机,往往经过数次加工,才最终呈现在你面前。透过“失控”的微小反应,挖掘那些当事人有意或无意隐藏的“真实想法”。


展开
作者简介

姜振宇

心理应激微反应科学院院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国内多家公安、监察、纪检机关办案顾问

中国纪检监察院常邀教师

国家检察官学院常邀教师

专为中国“FBI”上课的微表情导师


《吐槽大会》《最强大脑》《非诚勿扰》《我们恋爱吧》等热播节目特邀嘉宾。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科学院院长姜振宇的代表作,是经过15年研究积累 ,25家司法机构联合支持,超过1000小时刑事案件录像总结而成。是一套有科学、有系统的微反应心理学知识。书中详细分析了人体的八大反应:安慰反应、冻结反应、爱恨反应、杨氏反应、领地反应、战斗反应、胜败反应和呼吸反应。为我们逐步科普了人体的刺激源,微反应类型和鉴别。人体的秘密都在小动作里,肢体语言会暴露你的内心,读懂微反应,掌控人生主动权。

展开
精彩书摘

八大反应类型

微反应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是指人在受到有效刺激之后所做出的不经意的反应动作,它可适用的领域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场景。微反应,人人都逃不掉!



人在受到有效刺激之后,大脑会根据对刺激源的认知和评估产生应对策略。这些应对策略包括神经系统向身体各器官所下达的复杂指令集。

头颈部、躯干和四肢会根据指令做出复杂动作,用来应对刺激源。其中,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因为受到社交行为的抑制和掩饰,不会显现得太过明显和完整。这两类反应并不是当事人经过逻辑思考之后刻意做出的行为,甚至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这些忠实于行为人的应激反应有着重要的解读意义。

特别强调,有效的分析对象必须是应激反应。如果没有刺激源,行为人自己就做出某种风格的举动,或者行为呈现出某一种状态,不论是豪放大方,还是拘谨谦虚,无论是耸起肩膀,还是双腿跨立,都属于“单向表达”,我们不分析!

我们把可供解读的反应归纳为八类。



2.1安慰反应

解读意义:看到安慰反应,可知对方心里不自在或者不舒服,心态呈现减弱趋势,但行为人在试图挽回不利局面。


安慰反应具有两个必要特征:一是动作和言语表达无关,没有辅助表义功能;二是动作能够让行为人自己感到舒适。

在很多发言表达的过程中,手、脚和身体姿态能够辅助表达行为人的语义、心态和立场,比如对数量的表示、对大小多少的描述、对顺序的排列、对位置的指向、对感受的形象描述(脑袋都炸了)等,这些动作属于社交行为,属于语言的辅助工具,不具备线索意义。

但是,当语言和动作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这些动作就值得注意了。如果这些动作对于行为人的意义,相对于他们所处的情绪而言是舒适的,那么就可以定义为安慰反应。

例如,揉鼻子,生理上是舒适性的效果,与表达无关,又与生理病症无关(比如鼻炎、感冒鼻塞等),就可以定义为安慰反应;挠头皮,生理上是舒适性的效果,与表达无关,又与生理病症无关(脏、痒、头疼等),就可以定义为安慰反应;如果情绪比较痛苦激动,那么自抽巴掌可以起到排解情绪,转移疼痛的生理舒适效果,又与表达无关,就可以定义为安慰反应,尽管常规情况下会引起疼痛。踢墙角、撞后背、揉捏手臂、闻香水、舔嘴唇、咀嚼口香糖、需要喝水抽烟等,符合上述两个特征,都属于安慰反应。


经典表现:

说错话之后掩口,支支吾吾的时候揉鼻子,紧张期待时搓手。



2.2冻结反应

解读意义:看到冻结反应,可知对方心态大幅减弱,呈现害怕状态。


冻结反应具备两个特征,动作频率降低和幅度减小,也就是变少和收缩。完全冻结就是所有动作停止,同时身体呈现收缩姿态。收缩姿态的典型动作包括:耸肩、脊柱弯曲、双手拘束、双膝并拢、双脚踝并拢等。

动作频率降低和停止的原理是,行为人评估认为刺激源可能带来危害之后,肢体少动或者不动是最佳生存策略。动物进化出主动猎食的生存策略,肉食动物进化出的感知系统对运动的猎物更加敏感,这套系统会调用全身的感觉器官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和皮毛触觉,所以无论是猎物还是猎手,都会在情况不明、需要避免对手关注的情况下,采取少动或者不动的策略。只有在做出明确决策(战或逃)之后,才会做出大幅和高频的动作。在松弛状态下,幅度可大可小,频率慢。

动作幅度减小甚至收缩的原理是,在进攻力度、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把身体面积收缩变小,把重要器官收缩在内保护起来,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会减小。100根箭射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可以射中100根,射在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就只能射中1根,这是基本的物理规律。

经典表现:

新手求职应聘的时候,规矩的坐姿和谨慎的言行就是冻结反应的典型代表。求职者担心对方不认可甚至带来负面结果。同理类推,当看到相关人员出现冻结反应之后,可以判断出其心态减弱,心里出现恐惧类情绪。



2.3爱恨反应

解读意义: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非常微妙,喜欢就靠近,不喜欢就远离;感兴趣就靠近,害怕就远远离开。


我们把爱恨反应分为逃离反应和亲近反应分别讨论,方便理解。


逃离反应


逃离反应的显著特点是面孔远离刺激源。面孔上聚集了很多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大部分毛发,而且面孔之后就是神经中枢所在,所以当受到负面刺激之后,会主动远离刺激源。负面刺激源的力度越大,远离的距离就越大,二者成正比。因为是应对负面刺激源的反应,所以会在远离动作同时呈现紧张状态,包括不松弛的面孔、视线、呼吸,以及身体不会松弛,四肢很有可能保持紧张状态或阻隔状态。

逃离之后,视线会呈现稳定的状态,但方向不一定。如果向上,是消极逃避策略;向下,是隐忍逃避策略,有进攻的可能性;如果是对视,是顶撞对抗。

总结:看到逃离反应,可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和评估为轻蔑、反感、排斥、惶恐、害怕等。


亲近反应


亲近反应是表达积极意愿的主要方式,表达了希望获取更多信息,希望更有效地表达,或者希望更好地进行身体互动。对应的意图可以分别设计台词为:“你说什么?”“我也好喜欢他!”“这件事不要让别人知道”,以及没有台词的亲昵动作。

亲近反应可以分成试探性的小幅度与低频率和获取性的大幅度与高频率。在不明结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尝试性的动作进行干预,比如侧耳倾听;在对结果有确定性判断后,可以通过剧烈运动表达并获取结果,比如表达热情欢迎的拥抱。



2.4仰视反应

解读意义:看到仰视反应,可知对方心态变强,对刺激源不接受、不服气、不认输,对抗性增强。


常态下,下巴线条和颈椎的夹角可以作为判断基线,如果夹角增大,则可以判断为有抬头动作,如果再加以侧向角度变化,则对抗性和不服从性更加明显。

个子大的动物打架容易赢,它们的强弱规则就是这么简单。

人类也继承了这种经过千百万年进化留存下来的意识,在心生对抗不服输的时候,会试图通过挺直躯干和仰起头颅改变自己的身高。身高的增加量其实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个动作的确能改变自己的视线角度,让自己感受到自上而下的视觉感受。在精致对抗过程中,这样抬下巴的角度也许只有一点点的增加,但仍然可以凸显出行为人的不服从和拒绝接受。


负仰视反应


解读意义:看到负仰视反应,可知对方愧疚、难过、无力感,出现弱势心态。


在我们的社会礼节中,做错事情之后道歉,使用的是鞠躬甚至跪拜。所有希望道歉被接受的人,都会使用相同的姿态——弯曲脊柱和低头。躯干弯曲和头面部向下,是弱势心态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自己愧疚、难过,请求原谅的诚意。双腿和双手的动作,则通常符合冻结反应的规律,体现了自己的谨慎和担心,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触怒对方。



2.5领地反应

解读意义:看到领地反应,表示对方出现统御和控制的强势心态,非常自信且有掌控感,承压能力强。


扩张


敢于扩张和舒展肢体,尤其是双臂和双腿间的夹角扩大,就意味着行为人敢于用胸、腹、生殖器一面——最脆弱的躯体,迎接即将到来的压力和刺激,甚至是相信在展开的区域内,不会存在负面刺激。这是一种非常强势的心态,是有自信和有掌控感的表现。

当你对面的人把双臂张开的时候,或者坐姿把双腿张开的角度变大的时候,都表明了他有着强势的心态。


松弛


在自己的领地中,领地主会拥有较强的统御感,认为领地内不存在阻力或敌意,所以肢体姿态和行为都较为松弛,不会出现安慰反应的无意义小动作,也不像冻结反应那样拘谨行事。比较典型的松弛状态,是眼神不犀利和集中,躯干或倚或靠寻找支撑,二郎腿或舒展腿,行动自在。


挥洒


领地反应的第三个特征是动作幅度大,频率却不高,呈现出轻松下达命令的挥洒状态。不论是下巴指向,还是点头摇头,或者是挥动手臂和手掌,又或者是站姿和坐姿的转换,都会呈现出上述特征。


自卫


如果领地遭受侵犯,如尊严受到挑衅,会直接产生愤怒的强烈反应,出现明显战斗反应。



2.6战斗反应

解读意义:看到战斗反应的进攻态,可知对方内心正在进行对抗,取胜欲望强烈,属强势心态;相反,看到防御姿态,可知对方内心承受进攻并试图自我保护,属弱势心态。


战斗反应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战斗准备、战斗发力和防御保护。


战斗准备


战斗准备的反应特征,是行为人在使用不明显的方式暗中发力,只是发力的对象不是外界目标,而是“自己和自己使劲儿”。比如,握拳、抓握手臂、两手指大力对顶、咬牙切齿、拉拽自己的衣饰、脚踩碾压或者用力捏自己手里的核桃等。


战斗发力


战斗发力的反应特征,是嫌疑人在使用明的或暗的发力方式,将不起眼的力量发挥到外界对象上,但往往不会直接指向刺激源。比如,手指的戳点动作、敲桌子、拍桌子、甩书本、墩杯子、摔手机、摔门等,这些动作经过变形之后,原有的进攻意义变得隐晦而不起眼,但是仍然能够表现行为人的抗争心态和求胜欲望。这是强势心态的表达方式。


防御保护


防御保护的反应特征,是躯干弯曲、手脚四肢实施隔断,同时还会自然出现躯干的扭转,以避免刺激源直接侵犯胸、腹、生殖器一面。



2.7胜败反应

解读意义:看到胜利反应,可知行为人内心因为收益感或优越感而兴奋,认为自己获得对抗的胜利;看到失败反应,可知行为人内心因为无可挽回的损失而沮丧。


胜败反应可以分成胜利反应和失败反应两类加以讨论。


胜利反应


胜利反应表现:有胜利心态的人,会变得神经和肌体都很兴奋,充满着能量的支持,所以在有所抑制的前提下,他们会有很多活跃的表现。比如:

①眉毛动作多,笑容抑制不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眉飞色舞。

②眼睛会灵动多变,会不断观察值得注意的人,试图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成就,甚至希望获得认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意地炫耀和示威。

③头部晃动,不是点头,不是摇头,而是朝各个方向晃动。在戏曲艺术中,花旦有时为了表现得意,眼睛会向两侧大幅转动切换,同时配以笑容,再加上头部向两个耳朵指向的方向摇晃。

④双肩快速抖动。

⑤摇晃躯干,与摇晃头部是一样的道理,就像松弛的人走进舞厅里随着音乐摇摆那样,只是动作幅度小很多。

⑥手指动作多且没有目的,比如用手指连续轻轻敲击桌面。

⑦如果椅子有弹性,还可能出现依靠椅背前后轻轻摇晃躯干的动作。

⑧双脚交叠在一起,脚不断晃动摇摆。


失败反应


失败反应主要表现在精神注意力和身体支撑力的双重无力感。精神上无精打采,不关心新的事物和信息,因为失败者已经损失了最重要的利益,此时此刻不会也没有能力关心其他的事情。而身体方面则因为颓废和没有精神,呈现出自然散落状,头、躯干、四肢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低沉,脊柱不会挺直,头不会昂起,双手不会高举,不会大幅挥舞,双腿不会呈现出大幅分开、踮脚尖、抖动或者晃动等姿态,也不会笔直地站立,等等。



2.8呼吸反应

解读意义:通过观察呼吸的幅度和频率,判断行为人神经系统和身体状态的兴奋程度是增加还是降低了。呼吸的幅度或频率增加,说明行为人兴奋度增加,反之兴奋度降低。如果行为人在控制呼吸的速度并减少单位时间呼出和吸入的量,则说明行为人进入了小心翼翼的对抗状态。


呼吸的作用是为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等代谢物,保证体内能量源源不断地供给。

生理活动越多、越兴奋,客观上就需要更多的氧气。增大氧气吸入量的方式,既可以是单次深吸气,也可以是加快吸气的频率,或者二者同时进行。

因为呼气的幅度增加,会快速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呼吸中枢感受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后,会引发吸气增加。此时如果行为人同步增加吸气,就是我们前述的呼吸加剧,则表示处于非常兴奋的情绪状态,最经典的表现就是愤怒,行为人会快速用鼻孔大幅度呼气,进攻的发力动作,往往会配合着快速大幅度呼气;此时如果行为人不再同步增加吸气,而采取的是缓慢地大幅度呼气,则是放松或无奈的表现。

生理活动减少、进入低迷状态,客观上就会降低体内对氧气的消耗,所以呼吸中枢会自动降低呼吸的频率和幅度。

在比较克制的行为中,深长呼吸更加常见,从外表来看,行为人似乎没有任何动作和表情变化,可能言语的音量及频率都不会有明显变化,但小心翼翼地深长呼吸却可以表露其有控制的对抗心态。

所以,当我们看到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呼吸增强,都可以判断出行为人尽管表面平静,但内心和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平静只是刻意控制的结果。


深呼吸的抑制兴奋作用


大脑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0%~25%,大脑需要的氧气如果供给不足,会出现专注力、认知能力降低,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减弱,更容易情绪不稳、暴躁及易怒,这样的状态会让行为人在社交活动中遭受很严重的损失,包括社交评价和利益获取。

血液中的含氧量充足的时候,大脑就能够更加清醒和高效地思考,也能更好地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行为。所以,人在感受到紧张和轻微失控时,通常会使用深呼吸的动作,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让大脑能够有充足的氧气使用,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减缓失控的感觉。


展开
目录

第1章  专业十一问入“微”门

问题1:什么是微反应 006

问题2:微反应有国外的研究吗 010

问题3:微反应的“微”字是什么意思 012

问题4:为什么“单向表达不分析” 019

问题5:关注微反应有什么用 022

问题6:刺激源的形式有哪些 026

问题7:为什么人类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 031

问题8:什么是基线 038

问题9:微反应能被控制住吗 045

问题10:表演会克制住微反应吗 047

问题11:有哪些常见的研究方法 050


第2章  八大反应类型

2.1安慰反应 063

2.2冻结反应 065

2.3爱恨反应 067

2.4仰视反应 069

2.5领地反应 071

2.6战斗反应 073

2.7胜败反应 075

2.8呼吸反应 077


第3章  不怕,不怕,我能行——安慰反应

3.1视觉安慰 081

3.2听觉安慰 088

3.3口唇安慰 090

3.4肌肤安慰 098

本章总结 113


第4章  注意!千万别动——冻结反应

4.1冻结反应的原理 117

4.2惊:意外且关心 119

4.3怕:跪叩求生 122

4.4先惊后怕 124

4.5隐晦的冻结反应 126

本章总结 135



第5章  爱则亲,恨则逃——爱恨反应

5.1逃离反应 139

5.2亲近反应 155

本章总结 164


第6章  傲慢与谦卑——仰视反应

6.1 仰视反应 169

6.2 负仰视反应 175

6.3 四种握手方式的不同含义 180

本章总结 184


第7章  这是我的领地——领地反应

7.1扩张 187

7.2松弛 194

7.3挥洒——我的地盘听我的 202

7.4空间的禁忌 204

7.5自卫:对外防御 206

本章总结 207


第8章  进攻与防守——战斗反应

8.1 战斗准备 212

8.2战斗发力 220

8.3 防御保护 228

8.4专业人士的例外情况 240

本章总结 242


第9章  胜败并非常事——胜败反应

9.1胜利反应 248

9.2失败反应 257

本章总结 263


第10章  关键时刻,别被呼吸出卖——呼吸反应

10.1呼吸的生理作用 267

10.2呼吸的控制问题 268

10.3呼吸增强 270

10.4呼吸减弱和抑制 278

本章总结 281


第11章  微反应辨谎

11.1什么是说谎 285

11.2说谎的目的——趋利避害 291

11.3说谎的形式 292

11.4微反应分析谎言的方法 294

11.5设计好的谎言怎么破 29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