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齐家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育儿要深思
养孩子为什么比从前苦、比从前累?在杨早看来,很大一个原因是,孩子作为家庭中心的角色越来越明显。1980年代独生子被称为“小皇帝”,30多年后他们依然“高踞龙庭”,而且耗费的资源正在以倍数递增。前30年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哺养与照顾,后30年为无微不至地哺养照顾下一代而努力,这种交叠的传承图景,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人生吗?
这部《早生贵子》是杨早以“养娃”为起点,探寻“成长”多元可能性的行思录。全书有以下3方面看点——
一是“父亲杨早”的一线养娃体会与经验,如:怎样当好一名育儿能力不强的父亲?孩子不睡觉怎么办?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启蒙?上幼儿园的孩子要不要学英语?有没有必要追求学区房?
二是“媒体人杨早”对近十年教育热点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涉及一度引发热议、至今余波未歇的国学热、中小学生减负、高考作文、文科教育、大学角色、就业难、留学生毕业去向等。
三是“学者杨早”借由回顾鲁迅、梁漱溟、沈从文等中国现代文人的经历,对处理教育问题、维系代际关系的思悟。此间对于结婚、生育、父母角色等问题的观照,同步于当下时代大潮中个体的思虑。
总体上,问题意识贯穿始终。诙谐中不乏严肃的思考,是一部活生生的“纸上脱口秀”;着眼点见高度但不高冷,是一部凸显人文底色的“教育行思录”。亦是作为父亲的知识分子十年间的珍贵思想档案,启发读者跳出窠臼,换一种眼光看未来。
《早生贵子》是学者杨早当父亲十年的心灵史,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教育问题的50项思考,内容辐射家庭、学校、社会、未来,质疑与反思精神贯穿始终。
全书分为四辑,先后观照养娃日常、中小学教育、大学角色、代际关系。字里行间,所谓“成长”,探寻的是孩子、家长、社会的共同进步,指向多元价值观。在成为焦虑的家长之前,翻翻这本书吧!人生并非只有一种解法,一如每个孩子的成长。
选摘一
孩子,你会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吗?
宝宝:
再过几天,你就满一岁七个月啦。在那天之前,是爸爸妈妈九周年的结婚纪念日,还有爸爸三十八岁的生日。年底真热闹啊。
宝宝,你每天都要去会所玩,认识了好多小朋友。你知道吗?爸爸妈妈六年前决定买下这里的房子时,还没有想清楚要不要宝宝哟。不过,你常玩的会所对面,有一所小学;小区里,有一所幼儿园。不知道这两点,是不是在潜意识里影响了爸爸妈妈购房的决定?
爸爸和妈妈小的时候,幼儿园和学校都离家蛮近的,最近的时候只有一墙之隔,可以由一个狗洞钻来钻去。远的时候,也就是一条长街或一条小路的两端。爸爸觉得,不怕到校才发现忘记带东西,中午可以回家睡一觉,晚饭后还能找到同学一起玩,是儿童时代最幸福的事了。
宝宝,你慢慢长大,会进小区的幼儿园,会进小区对面的小学。可是,你的玩伴会少去好些。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觉得,咱们住的这个区教育条件不好,所以他们卖掉房子,搬到教育条件好的区去,或是在那边租房子,把这里的房子再租出去。
爸爸小时候,因为爷爷读研究生、爷爷奶奶两地分居什么的,转了好多次学,多得履历表都不够格子填。现在回想起来,小学同学在爸爸的脑海里都很模糊,也没有什么从小到大的朋友。宝宝,爸爸希望你能在这个家里一直长大,一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有真正的发小,成人后还记得他/ 她奶声奶气说话的样子那种。
宝宝,今年校车问题成了新闻热点,倒不是说爸爸妈妈有先见之明,但是住在一个有幼儿园有小学还有书店的小区,确实让人心里安生不少。爸爸在电视节目上说,校车问题,其实反映了小朋友们的家长在与学校谈判时的弱势地位:一方面,确实学校少、小朋友多;另一方面,家长也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援,学校的入学资格、收费、办学条件,都没有严格的监管。这种情况下,给小朋友选学校就成了“撞大运”或“抢椅子”的游戏,难怪很多爸爸妈妈都尽力奔那些传说中的好学校。
宝宝,现实很复杂,环境很残酷,可是爸爸妈妈还是不相信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爸爸妈妈只想给你一个健康快乐的小环境,一个平安喜乐的童年。爸爸妈妈的一位老师说过,鲁迅爷爷虽然后来经常愤怒,看上去很冷很酷的样子,可是因为鲁迅爷爷童年有过许多在乡下玩、看社戏的欢乐,所以他的愤怒下面,还是有着一层温暖的底色。宝宝,每个人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爸爸妈妈能给你的,也就是这一层温暖的底色了。
宝宝,爸爸妈妈都是在这个社会中长大的,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可是,添了你之后,爸爸妈妈的信心开始打折扣了。爸爸妈妈不知道,如果你上学后,老师教给你的,跟爸爸妈妈坚信的,有强烈的冲突,该怎么办?那些历史与现实的苦难与黑暗,爸爸妈妈是不是应该先瞒着你、骗着你,让你长大成人后,再去自己慢慢揭开那些“华丽的袍子”?如果不瞒着你,会不会吓着你,让你变成一个心理阴暗的小孩?如果瞒着你,会不会让你踏入社会时,有强烈的幻灭感?哎呀,爸爸妈妈真为难啊!
宝宝,这种焦虑在我们这个社会到处弥漫,所以“虎妈”“狼爸”才会大规模吸引眼球啊。要让爸爸说,倒也不是“虎妈”“狼爸”的教育理念让人信服,而且他们的教育方式似乎更“中国化”,我的意思是,似乎更适合中国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宝宝,现在的爸爸妈妈们真是纠结啊,他们一边手捧着层出不穷的民国教材,向往那种优雅的、全面的、充满温情的教育,一边又要应付一个充满竞争的现实。宝宝,自从爸爸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基本接受美式教育观念,就很少听说有文化的家庭打孩子了。爸爸妈妈可以纵容宝宝的天性,但社会可不是吃素的啊,于是逼得许多爸爸妈妈不得不想:是不是用棍棒和威吓,把孩子教育得温顺驯良,会让他学习更多的玩意儿,将来更能讨领导和老板的欢心啊?
宝宝,爸爸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很多爸爸妈妈已经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中不溜儿的、默默无闻的常人,就好像满地铁的白领们脑海里都是些响当当的名字。他们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爸爸最喜欢那个满脑子想回家喝酒养狗的捷克胖子——他叫“好兵帅克”。宝宝,爸爸希望你长成一个有趣的人、会自己找乐的人,神经大条,作风剽悍,喜欢琢磨点儿什么,琢磨不通也不放在心上。那就让咱们一起往那个方向奋斗吧。互相鼓励,抱团取暖。就像有时我疲惫地倒在你的床上,你伸出小手,轻轻拍拍我的头,对,就是那样。
爸爸
2011 年12 月14 日
选摘二
怎样当好一名育儿能力不强的爸爸?
我儿辣子,今天满四岁。自从他出生,我家的纪年方式就变了,基本上进入“赛季模式”:辣子元年、辣子二年、辣子三年、辣子四年……从明天开始,就是辣子五年。
“单反穷三代,养娃毁三观。”举个例子,昨天我给辣子打洗澡水。往澡盆里倒完水之后,他用手推我:
“你走吧,到那屋去吧。让妈妈来。”
照我的大爷脾气,谁敢跟我这么说话呀?肯定是掉头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但此刻我就得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
“你看这水是不是爸爸给你打的?你脱下的衣服是不是爸爸一会儿给你拿去洗?大舀子是不是我给你的?你还要赶爸爸走,你有没有良心?”
辣子垂首不语。
“有没有?不说话我胳肢你喽……”
“有。”
就是这样,大约在辣子心中,爸爸只是可有可无的生物。跟他说“爸爸要出差”,他说“没事没事,我们不去远的地方玩不就行了?”,意思是死了张屠户,不吃混毛猪,走了当司机的爹,正好宅家里。
得空陪他玩。有时辣子欣然接受;有时他心情不好,小手挥挥:“你走吧。你也帮不上什么忙。”还得死皮赖脸候着他心情转好。
在辣子纪元,这样的人就是吃闲饭的,生活朝不保夕,随时有下岗之虞。因此有时被老婆甩上一句,哽心哽嗓,也莫可奈何。十篇好文章也抵不上陪辣子一下午。
上周在西安曲江寒窑,晚上,一对夫妻跟一孩子——妈妈哄着说:“给爸爸说,今天想爸爸没?”孩子不吭声。爸爸一甩手:“我替你说,没想!”气哼哼地兀自走了。我同情的目光跟了他几十米。
悲惨吗?有点儿。可是,人得适应环境,不能让自己一直悲催。朱自清先生是我太师祖,不过我对怹老人家的生活态度不是很赞同。朱先生有文章说,自己这一生,朋友就那么几个,老婆就那么一个,孩子一大堆,实在没什么味道。这也未免太苦情了,似乎走入《背影》的循环,老这样压抑焦虑也不是办法。
总之现在还没法改变辣子,他还没到为了一款新手机、新运动鞋来讨好老爹的年龄。所以只好改变自己。首先要承认现实,现实是什么?就是在辣子这个团队里,我是能力不强的那个。能力不强怎么办?能力不强的员工又不想被炒,除了要跟老板有裙带关系,还要态度好。如果这个团队里都是裙带关系,就只能拼态度了。
能力不强的员工最重要的是安分守己,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这事儿你是输在起跑线上的,没法破。在戏班里,人家是角儿,你是跟包;在公司里,人家是CEO、工程师,你是前台扫地的老大妈;在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人家是齐达内、罗纳尔多,你就得是马克莱莱,不求名利地干些脏活儿。
今年“三八节”那天,辣子的幼儿园开家长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妇女节,来的多是当爹的。轮到我讲话,我就说了说父母的角色,我说一个家庭像一支球队,根据特色分前中后场,孩子顶到第一线当前锋,父母分工不一定,但大多数情况下,当妈的是中场,负责串连与传球,有时还要冲上去助攻。如果父亲注定只能踢后卫,那就得好好踢后卫,该补位补位,该放铲放铲,得分不争功,丢球不埋怨。
散会了,就有当爹的来跟我握手:“说得好啊。下次一块儿看球。”
听着,我并没说父母就该这样内外分工,只是限于环境与社会,不得不然。养娃是个独立的小宇宙,在这里你不行就是不行,别拿挣钱啊、事业啊说事儿,更不能觉得太太管孩子多一些就是天经地义。电视里常有那样的情况:孩子一出什么事,当爹的第一时间冲上去骂当妈的:“你是怎么管孩子的?”有本事你来管嘛,孩子又不是女方单性繁殖的!说这种话、有这种想法的,不管地位多高、财力多大,都是“渣男”,我以为。
所以,能力不强不是逃避的借口,只是现实一种。须基于此,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设计与自我塑造。如果三观在这个小宇宙里行不通,那就毁掉重建吧。
这个团队里,能力不强的人,就得有当替补和碎催的觉悟。这里就不举例子了,大概原则是:不决策,但领导需要意见参考时要勇于表达;不干涉,但外围的麻烦能解决就主动帮领导解决了;不抱怨,两位领导处于交锋状态时既要勇于站边,又要保持冷静,因为两位领导的心理与生理健康都必须得到保护,不然小宇宙就毁灭了……
那位说了:难道你的追求就是补锅救火?不对,在任何小宇宙里,人的最高追求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不算是优秀的父亲,但我仍然是一位神圣的父亲。鲁迅先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题目太大了,一般都是没当爹的人负责思考。我还是很现实地考虑“我怎样当好一个辣子爸”呗。
目测这份工作的前途,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宠辱不惊,相妻教子。辣子团队里我反正是唱白脸那位,所以倒不怕骨头轻。能让他自由自在的时刻越多越好,但违反基本价值底线的时候,总不能为了讨好儿子就放任不管吧。比如,孩子心情不好不想叫人是没关系的,顶多爹妈丢个脸,但给别人造成困扰和麻烦就不行了。
第二重是尽心竭力,保驾护航。社会多乱啊,人心多险啊。能躲着点儿就躲着点儿。有人说要让孩子早点儿适应这个竞争性社会,我倒觉得等等无妨,很多负面信息,其实可以通过间接经验,比如阅读来获得,而年龄越大,内心越成熟越强大,抗病抗倒伏能力就越强。作为一个五岁半上学的赏识教育承受者,我还是喜欢慢慢来,三分养七分等。
第三重最难,我几乎不敢保证我能做到。辣子是我必须爱的人,而爱从来不会无缘无故,也不会无欲无求。所以这一关是“保持克制,不求回报”。这个意思就是,辣子应该也必须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爹的无权也不必控制他的人生。
上次回成都,跟祖父说到他表哥汪曾祺的家庭。说到汪的父亲汪菊生先生,祖父说:“他是一个花花公子。”随意一句话,我却有一点儿顿悟。我们经常赞美汪氏父子“父子多年成兄弟”,但这桩美事的前提,是父子两人都不必为生计所迫,又有共同的爱好,可以一起度曲、种花、写字、作画……对彼此没有要求。我们想想《背影》,父亲事事帮儿子安排,买个橘子都亲力亲为,这怎么当兄弟嘛!
我希望等辣子懂事了,我俩之间能达成一个默契:容忍对方不完美。他不当孝子贤孙,我也不是二十四孝老爸。我不指望他光宗耀祖,他也别想着拼我这个爹。我不提“别人家的孩子”,他也别质问我为什么不赚大钱。有冲突我们坐下来聊,争取像辛亥年那样达成妥协。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小宇宙里,各自独立,像两棵树一样并排站着,但不是靠着。
咱们一起努力吧,辣子。
2014 年5 月22 日
序 言
v 对自信的人保持警惕(邱小石)
xi 一边相信书本,一边选择现实(绿茶)
第一辑 要不要做100 分父母?
003 孩子,你会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吗?
007 怎样当好一名育儿能力不强的爸爸?
012 四岁孩子不肯睡觉怎么办?
019 “屁股”是一个粗鲁的词吗?
025 幼儿园该不该学英语?
034 关于虐童,我们到底在恐惧什么?
043 父母有没有能力毁掉孩子?
051 高学历的父母为什么还要追求学区房?
058 “油腻中年”怎样跟孩子讨论叛逆期?
062 如何让孩子认知恐怖主义?
069 五年级小学生为什么会被妈妈勒死?
076 孩子莫名的怒火因何而起?
078 假如你的孩子初二看A 片怎么办?
083 要不要努力做100 分的父母?
第二辑 时代会变得越来越好吗?
093 谁在伤害中国儿童?
110 求一年级小学生家长的心理阴影面积?
117 教育部给小学生减负是“胡闹”吗?
120 中小学能不能体罚学生?
127 为什么《弟子规》是精神雾霾?
143 语文教材的“精华”是什么?
151 文学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56 只靠背背背,就能弘扬传统文化吗?
172 为什么八成考生都不敢跟英雄生活一天?
180 睡个懒觉,怎么就惹到你了呢?
187 见义勇为耽误高考,能单独重考吗?
192 高考是最公平的制度吗?
197 时代会变得越来越好吗?
203 为什么人们不再称赞自己的老师?
第三辑 谁的大学?
217 为什么报志愿应该多考虑考虑文史哲?
223 北大拒绝某些高考状元说明了什么?
226 穷人家孩子要不要上大学?
230 贫困生能不能穿耐克鞋?
236 大学有权利限定学生的生活方式吗?
241 “非‘211’毕业生不要”算是就业歧视吗?
245 大学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248 中文系学生怎样才能让人看得起?
257 留不留?往哪儿留?学什么?回不回?
263 留学生觉得美国真好,为什么还要回中国?
第四辑 该不该群嘲上一代?
271 逼你结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
279 生或不生,是一个辩题吗?
284 为什么不该骂一个有罪的孕妇?
287 该不该群嘲上一代?
290 两代之间和平相处的关键是啥?
300 从“五四”到今天,中国家庭进步了吗?
310 鲁迅当年怎样做父亲?
338 孝子鲁迅如何处理跟母亲的关系?
369 梁漱溟怎么选择他的立身之本?
375 乡下青年沈从文怎样走出自己的世界?
390 年轻人鲁迅三次返乡都经历了什么?
398 中国家庭为什么一直是乡土性家庭?
后 记
405 伤花怒放
《早生贵子》仅仅是一本育子亲子之书吗?熟悉杨早的人就会知道,如果最终不对社会的现实话题加以观照,他是不会甘心的。
这本书已经帮不了我养娃,但可以帮助我解惑,或者,增强信心。
——邱小石(“读易洞”书店创始人)
书中这些看似闲情的自问自答,实则招招击中家长痛点。
——绿茶(资深书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