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020年教育部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各个专业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理念自提出以来,迅速得到高等学校和教师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当前,随着学科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相对粗浅泛化的融入模式逐渐无法满足教学实践与时代所需,亟须在转型增效中回归专业建设本位。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的职业助人活动,由于专业价值的助人属性,社会工作专业具有天然的思政育人功能属性。思政元素与社会工作专业学科教学的融合既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念,又有利于提高高校社会工作类专业课的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师基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撰写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课程实践案例。本书从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内容与融入点、课程思政步骤和措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五个方面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做出设计,详细阐述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引领的核心优势,促成超越课程建设层面的专业课程思政转向。总体而言,本书的编写主要贯彻以下原则。
1思想性原则
本书自觉以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指引,主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的要求,充分发挥专业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呈现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意识到党建引领是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根本价值遵循,增强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度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确保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
2专业性原则
本书突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所涉及的专题基本覆盖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本书强调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理论、方法、体系及专业技巧,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科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相统一,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提炼总结课程思政渗透的方法和模式,丰富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系统和方法体系,不断推进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更新进程。
3标准性原则
本书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方法、手段等方面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案的编制,精准把握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原则渗透其中。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注重多种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既有教师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网络教学法,也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形式;既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也有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既有面对面交流沟通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也有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沟通的线上教学方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课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主体性原则
本书的重点是以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为主,将学生和教师共同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中,教师既是主体,也是主导者,对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主动的创造,将课程思政要点经过加工后传授给学生,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则建立在与教师共同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沟通对话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对课程思政的内容自主吸纳、内化,并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自发实践行动。
5时代性原则
本书顺应新时代教学技术方法更新要求,因时制宜,妥善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实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利作用,积极开展理论+实践、线上线下教学,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现有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理念、方式的转型与升级。
本书参照依《社会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的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21年最新人才培养方案及方案对专业课程的安排进行编写,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的成果,编者虽然对此进行了十分认真的探讨,但受每门课程思政建设时间长短、课程思政挖掘深度不一的影响,在课程思政理念、核心内容、结构体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章节点在对教学目标或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的表述上,有的教师倾向于完全保持一致,有的教师则处理为前略后详,在此一并说明。本书中的错误与不妥之处,敬请学术同仁批评指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