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探微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10064069
  • 作      者:
    赵学功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赵学功,1966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史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美国研究》编委等;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美国史、国际关系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出版学术专著5部;2016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探微》:
  1968年,理查德·尼克松在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表示,在对苏关系上,要从对抗走向谈判。尼克松执政后,对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旨在实行战略收缩为主要内容的“尼克松主义”。在对苏关系上,开始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谋求与苏联对话,推行缓和政策。这是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美国失去了昔日的核优势,美苏两国战略力量己接近均衡。如果美国对苏联发动大规模核进攻,苏联也能以同样的手段进行报复,给美国以重创。美国战略导弹数量从1967年之后冻结在1700枚的水平上,苏联的战略导弹数量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已增至2358枚,并且也拥有了分导式多弹头导弹,美苏之间形成了战略均势。尼克松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来遏制苏联的时代已经过去,对苏强硬政策己难以奏效,唯有通过改善两国关系、进行军控谈判才能约束苏联军备的发展速度。
  从苏联方面来讲,推行缓和政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苏联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在战略核力量方面与美国达成了均势,苏联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给国内经济造成了很大压力。苏联希望通过缓和、控制军备竞赛,改善国内经济状况,同时从西方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第二,苏联的战略力量己得到大大加强,这就使它可以与美国达成某些协议,以此来约束美国的行动,同时迫使美国承认苏联的均势地位,这对苏联的战略利益将有益无害。倘若在形成均势后继续大规模扩大战略武器的数量优势,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美国的竞争,促成新一轮的激烈军备竞赛,这对苏联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第三,美苏关系缓和有助于加强和巩固苏联在东欧国家的地位。第四,苏联试图通过改善美苏关系来阻止中美的接近,进而实现苏美联手对付中国。基于上述考虑,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1971年4月举行的苏共二十四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以缓和为核心的“和平纲领”,宣称要在70年代把缓和放在苏联外交政策的首位。尽管出发点不同,缓和双边关系却成了美苏两国的共同需要。
  这一时期美苏之间一次直接的对抗就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为了阻止苏联出兵,美国政府再次命令包括战略空军在内的武装部队处于三级战备状态。10月22日,以色列违反停火协定,向埃及军队发动进攻,埃及政府要求苏联和美国派军队出面干预。对此苏联表示接受,甚至考虑不惜单独采取行动。苏联空降师奉命进入戒备状态,做好出发准备,85艘舰只也随即进入地中海。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认为,允许苏联出兵中东会导致今后苏联对中东事务的严重干涉,有损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美国政府向苏联明确表示,在目前情况下美苏出兵埃及是不合时宜的,美国不会容忍苏联单方面出兵的举动,此种行动将导致“不可估量的”结果。与此同时,美国加紧进行军事准备,第82空降师待命行动,“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开始驶向地中海,使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航母达到3艘,60架B-52轰炸机也由关岛返回美国本土,进入警戒状态。25日,苏联领导人建议苏联将同美国一道派70名代表去中东观察停火协议的执行。基辛格认为,苏联在危机中退缩了,避免了军事对抗。次日,美国取消了战备状态。此次危机之后,美苏两国再也没有进行类似的核威胁。
  尼克松、福特两届政府的核战略基本上是“相互确保摧毁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其立足点是避免核战争,更加强调常规力量的主导作用,以核武器为盾,继续加强第二次打击力量的建设。尼克松执政后,公开批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指出“我决不能(而且我的继任者也决不能)把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敌方平民作为对挑衅唯一可能做出的反应”。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修改了前一时期准备重点打击苏联城市的核战略指导思想,转而强调用数量有限的核武器有选择、有限制地打击数量有限的军事目标,首先是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基地。这一被称为“有限核选择战略”首先由国防部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提出,因而也被称为“施莱辛格主义”。
  实际上,1974年初,包括施莱辛格在内的一些美国政府高层官员就开始谈论美国正在修订核战略。“有限核选择战略”主要体现在1974年的《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第242号》中,1975年初施莱辛格首次公开披露了其基本内容。第一,控制升级。这是第242号备忘录提出的新战略主张的核心内容,要求在威慑一旦失败、冲突爆发时,美国应有选择地、有控制地使用核武器,以便“在尽可能低的冲突级别上谋求战争的早日结束”。第二,建立一支由多种核力量组成的、可靠的战略预备力量,目的在于实施“战争间威慑”和作为谈判时讨价还价的筹码,从而迫使对方接受对美国有利的条件而结束冲突。第三,阻止苏联的战后恢复。在控制升级失败的情况下,美国剩余战略力量的目标是摧毁对敌人在战后恢复大国地位有决定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资源的70%,使美国在一场核大战后先于苏联恢复强国地位。另外,鉴于美苏在战略核力量方面达成了所谓的“恐怖平衡”,尼克松和福特政府认为美苏间发生核大战的可能性减少了。
  1977年卡特政府重新采用“相互确保摧毁战略”,认为美国只要拥有可以在还击中摧毁苏联20%-30%人口和50%-60%工业的“充足的核力量”,就可以遏制核战争的爆发,没有必要耗费巨额军费发展打击军事目标的核能力,因而采取了以打击城市为主的核战略。卡特政府对于施莱辛格的“有限核选择”思想持否定态度,认为使用任何核武器都必将使冲突迅速升级为全面核战争,从而使美苏双方都遭到毁灭。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在全球扩张势头的不断增强,美苏关系趋于紧张,美国政府开始重新评估其核战略。
  ……
展开
目录
核问题与美国外交
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思想的演变
一、核战略形成期
二、大规模报复战略
三、灵活反应战略
四、缓和背景下的调整
五、里根政府的核战略
六、结语
核武器、美苏关系与冷战的起源
一、美英核垄断政策
二、核武器与美苏关系
三、美国国内对原子能国际控制的争论
四、原子能国际控制计划的失败
五、结语
美国对苏联首次核试验的反应
一、美国对苏联研制核武器的评估
二、美国国内围绕研制氢弹展开的争论
三、美国政府决定研制氢弹
四、结语
制约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若干因素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考虑
二、美国的军事考虑
二、西欧国家反对美国扩大战争
核武器、古巴导弹危机与美苏关系
一、战后美苏核军备竞赛
二、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决策
三、美苏军事对抗
四、危机的和平解决
五、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中的美苏秘密交易问题
一、导弹交易方案的提出
二、公开还是私下交易
三、导弹交易与危机的解决
四、肯尼迪政府兑现诺言
五、结语
……

美国对古巴的政策
美国对东亚的政策

附录 读史偶感——赵学功教授访谈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