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思维 中国梦想
长江商学院创办于2002年11月21日,彼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尚不满一年,全球化进程方兴未艾,中国企业即将从国内市场的竞争,转变成参与全球的竞争,这种紧迫性与日俱增。
在此背景下,我们希望创办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为中国、在中国,以有竞争力的待遇,把全球顶级的教授、学者请回国内来,研究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能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家。
成为一所世界级商学院的必备条件是拥有一支真正的世界级、全职教授队伍,这既是难中之难,更是重中之重。取势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政府、企业界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兼之长江商学院秉承“教授治学”“学术研究立校”,自身也进行了一系列机制和体制的探索,在教授招聘上,长江商学院和全球顶级商学院直接竞争,基本上用同等待遇竞聘到一批在世界管理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全职加入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目前共有56位教授,其中全职教授42名,实践教授8名,访问教授6名。他们拥有世界顶尖院校的博士学位;大部分曾执教于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全球知名大学与商学院;多位教授曾获得沃顿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与商学院的终身教职,甚至获聘讲席教授。
在这一基本面之上,本着在中国、为中国的初心,长江商学院从创办之日起便高度重视“四通教授”(通理论、通实践、通国内、通国际)的培养。作为一家中国的商学院,得益于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我们在中国问题研究上做了大量投入,加之长江商学院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校友与世界级教授教学相长,使得长江商学院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更系统、全面、深入,并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这也成为长江商学院与全球顶级商学院的差异之一。
从月球看地球Ⅳ
以全球视野探寻中国发展之道全球思维中国梦想长江商学院在“四通教授”培养方面的例证之一是,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与廖建文先后被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聘为首任首席战略官。一所年轻的商学院,培养出三位顶尖企业的首席战略官,这在全球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长江商学院全职世界级教授队伍的归国,一方面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济学理论、理念及实践系统及时地介绍回中国;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中国问题在全球视野下的深入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源自中国的、原创的、系统性的、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并在全球舞台传播,打破了以往管理理念与实践从西方到东方的“单向交流”,推动了东西方的“双向交流”。
创办20年来,长江商学院还在全球商学管理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引领式的“大风流创新”,其体现之一便是商学院传统客户群体的拓展。一方面,长江商学院独创“灌顶式打法”,聚焦头部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极具影响力的创业家等商界领军人物;另一方面,自2015年起,又将客户群体拓展至新生代经济迭代力量的成长型企业,尤其是聚焦“独角兽”企业和即将成为“独角兽”的企业。
长江商学院的“大风流创新”还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和从1.0到4.0阶段的探索与实践之中。早在2005年,长江商学院便作为全球第一家将历史、宗教和哲学等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的商学院,为企业家重视公益慈善及企业社会责任奠定基石;自2010年起,长江商学院首创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公益慈善的选修和必修课程,引导企业家重视财富的整个循环,拓宽了全球商学管理教育的逻辑;自2016年起,我们将“社会创新”课程系统引入管理教育,倡导通过跨界协作来整合社会资源,以寻求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之道;近年来,长江商学院将构建全球新生代“独角兽”培养的生态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力图为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初心下,长江商学院自2016年起推出长江商学院书系,以期定期与广大同仁们分享长江商学院教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商业管理洞见以及长江商学院在商学管理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月球看地球Ⅳ》共遴选了15位长江商学院教授近两年见诸媒体的40篇署名文章,其中既有以全球视野探寻百年变局的应对方案,又有深度剖析中国资本与金融市场的真知灼见,希望能够在全球大变局的今天,共同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贡献良方,为东西方管理理念与实践的双向交流贡献力量。
弹指一挥间,长江商学院已走过20年的岁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面向未来,全球大变局的今天充满了机会和挑战。长江人将继续在全球视野之下,通过从月球看地球的视野和“取势、明道、优术”的思维,更好地做到全球学习与借鉴,并通过全球资源整合,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同时也为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贡献源自中国的智慧、洞见及方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