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北新区发展研究报告 (2021-2022)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42728
  • 作      者:
    李北群,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一篇创新篇
  第1章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路径转型与制度创新研究报告
  1.1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目前国家新区已经设立21个,这些新区肩负着建设国家扩大对外开放重要窗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承担着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使命。和其他国家新区相比,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呈现“后发劣势”的特征,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即以往国家新区建设以投资和政策支持为驱动力,现在以内生动力作为来源,需要国家新区具备更积极、吸引力更高的条件和环境,如更高端的企业、更前沿的技术、更贴近现实的政策等,才能集聚人才、发展产业和推动创新。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20〕74号),“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如何有效落实成为重要挑战。因此,探究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路径与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本研究将聚焦“新区发展路径转型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探析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管理模式。为了提升研究的普适性,进一步结合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情况,并识别影响管理模式中的发展路径转型和制度创新的内容。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贡献是以国家新区的发展模式为研究情境,寻找发展路径转型和制度创新的规律,构建区域差异对发展高质量化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进而丰富和扩展国家新区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相关理论。
  1.2制度创新背景
  制度创新是国家新区核心、持久和独的发展动力,是区域内各种资源高效率流动的组织方式,是国家新区开展建设的重要“工具”。发展路径管理背景下的“制度创新”是指新区设立后如何根据区域差异制定符合发展的政策法规、管理办法、治理机制,如何协调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学者关注制度创新对国家新区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以区域差异为基础的“制度设计”对国家新区的经济影响。虽然区域差异能够反映出新区发展过程中经济实力的客观差异和区别,但是难以描述出采用哪些制度和管理举措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制度创新的吸引力具有方向性,包括正向吸引力和负向吸引力,而区域差异并不体现出来。考虑到制度创新吸引力表现在产业规模、新区对外形象、区域价值等维度,因此,国家新区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措施也能够体现在以上维度当中。
  区域差异使得国家新区发展过程中“路径管理和制度创新”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已有研究主要针对现状描述,而在区域差异基础上,开展国家新区的发展路径转型和制度创新缺少理解。如虽然已有研究提出了多种发展管理模式,如“政府主导”“产业主导”等模式,但这些模式主要适用于“强弱联合”。相反,现实的情况是多种优势和劣势交织在一起,难以采取传统的方式对新形势下的国家新区进行管理。特别是区域比较邻近的新区如何寻求新的突破,更需要对其中的发展路径和制度进行管理。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区域差异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探析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路径转型和制度创新的实现机制,进而丰富和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国家新区管理研究。
  1.3案例研究设计
  1.3.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路径转型与制度创新问题。本研究按照“根据案例研究构建理论”的研究规范,探析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过程中“如何”发展路径转型和制度创新。与解释性案例研究方法和描述性案例研究方法相比,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目标在于形成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为南京江北新区提供方法指引。扎根理论方法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的代表,能够从大量原始的资料中自下而上归纳出理论和规律,而当前成果对于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路径转型和制度创新缺乏有效解释,需要通过该方法进行理论模型的建构。此外,结合多案例的分析,有利于为南京江北新区带来经验借鉴,在发展过程中不但尊重客观规律,而且从有利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构建新理论的基础上解决发展路径转型和制度创新的难题。
  1.3.2案例选择
  根据研究问题,本研究选择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三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能够满足理论构建的需要,对研究问题能够有效回答。三个案例新区在发展路径、制度创新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揭示国家新区如何开展转型和创新。第二,多样性和代表性原则,即所选案例在国家新区的设立时间、发展模式、区位条件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有利于提升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这三个国家新区是依次获得批准的前三名,建设时间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利于为后续国家新区建设提供宝贵的实践。第三,资料可获得性原则,由于三个国家新区广受媒体的关注,能够从公开渠道获得大量资料,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具体的案例描述见表1-1。
  1.3.3数据来源
  根据样本案例,本研究主要从新区的内部档案和外部资料两个方面获得。
  1.新区内部档案
  内部档案主要包括新区介绍、年度总结报告、内部访谈等。本研究主要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收集内部档案,特别是按照时间序列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此外,为了能够对案例的国家新区深入分析,通过朋友联系,采用访谈的方式获得一手资料,本研究还收集相关责任人员的讲话、访谈视频以及相关的书籍。
  2.新区外部资料
  外部资料来自网络,主要包括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学术期刊。本研究重点关注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特别关注发展路径转型的内容。数据来源见表1-2。
  1.3.4数据分析
  1.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即对原始资料逐字逐句分析,同时保持对数据的敏感性,对与主题相关的语句进行标记,形成编码条目,形成概念化。如对于国家新区自然地理情况的表述,可以界定为区位面积概念。其次是对概念进行范畴化,即进一步将概念归纳和提炼,形成副范畴的结果。如“区位面积”“人口总量”“发展历史”“生态环境”四个概念反映客观条件,本研究进一步将这些概念归纳为副范畴“个性特征”。经过以上步骤的处理,得到58个概念和15个副范畴,具体处理结果见表1-3。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创新篇
第1章 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路径转型与制度创新研究报告 3
1.1 问题提出 3
1.2 制度创新背景 3
1.3 案例研究设计 4
1.4 案例发现 8
1.5 基于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路径转型和制度创新 11
第2章 南京打造江北新区自主创新策源地的对策研究 13
2.1 南京核心科技缺失的特征事实与成因 13
2.2 保障江北新区科技自主攻关的区域创新体系 15
2.3 支持江北新区核心科技突破的创新政策组合 18
第3章 公共卫生危机下江北新区创新资源多源集聚优化路径研究 21
3.1 国内外科技园区创新资源集聚的经验借鉴 21
3.2 江苏高科技园区创新资源集聚的现状 23
3.3 江北新区集聚创新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24
3.4 公共卫生危机下江北新区的机遇和挑战 26
3.5 江北新区集聚创新资源的优化路径及对策 27
第4章 江苏省推进江北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重点目标及关键举措研究 29
4.1 产业链现代化背景 29
4.2 江苏省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实挑战 29
4.3 江北新区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基本原则和重点目标 31
4.4 江北新区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政策启示 32
第5章 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及对江北新区的启示研究 36
5.1 新时代下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背景 36
5.2 江苏省数字经济的SWOT分析 36
5.3 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评估 38
5.4 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路线图 43
5.5 江北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45
第6章 江苏省推动江北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 46
6.1 引言 46
6.2 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空演化分析 46
6.3 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证分析 54
6.4 江北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启示 58
第二篇 协调篇
第7章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以江北新区为例 63
7.1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63
7.2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64
7.3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74
7.4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策略探讨 76
7.5 南京江北新区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 77
第8章 分级诊疗体系下江北新区医疗资源配置机制研究 80
8.1 研究背景 80
8.2 医疗资源与分级诊疗现状 80
8.3 南京市及江北新区医疗资源状况 82
8.4 建议和对策 82
第9章 江北新区与南京主城交通一体化研究 85
9.1 江北新区对接南京主城的过江通道数量与布局研究 85
9.2 江北新区对接南京主城的过江通道周边交通衔接分析 88
9.3 江北新区与南京主城交通一体化的规划设计 92
第10章 新发展格局下提升江北新区物流运输效率研究 94
10.1 研究背景 94
10.2 江北新区物流行业的现状 94
10.3 江北新区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 96
10.4 江北新区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 98
10.5 江北新区提升物流运输效率的对策建议 99
附录 访问提纲 101
第11章 江北新区夜间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102
11.1 研究背景 102
11.2 夜间经济的概念界定 102
11.3 江北新区夜间经济的发展基础 103
11.4 先锋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106
11.5 江北新区发展与繁荣夜间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108
第12章 后疫情时代南京高质量发展研究 112
12.1 后疫情时代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112
12.2 构建后疫情时代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114
12.3 后疫情时代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118
第三篇 绿色篇
第13章 江北新区建设新金融中心先行先试的思路研究 123
13.1 江北新区建设新金融中心背景 123
13.2 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启示 123
13.3 江北新区建设新金融中心的科学定位 124
13.4 江北新区建设新金融中心先试先行的政策建议 127
第14章 南京江北新区总部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131
14.1 引言 131
14.2 南京总部经济发展概述 131
14.3 南京总部经济评价实证分析 132
14.4 江北新区总部经济发展对策 135
第15章 江北新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140
15.1 江北新区面向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 140
15.2 江北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现状评估框架构建 141
15.3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现状 144
15.4 江北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路径和对策 150
第16章 江北新区收入增长、气候变化与居住能耗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152
16.1 引言 152
16.2 江北新区收入增长、气候变化与能耗结构关系的识别策略 153
16.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156
16.4 结论及政策建议 163
第17章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江北新区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165
17.1 引言 165
17.2 江苏省能源消费现状 166
17.3 江苏省碳排放现状 169
17.4 基于“脱钩”理论的江苏省碳排放预测 171
17.5 结论及政策建议 174
第18章 江北新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 176
18.1 引言 176
18.2 江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基础与融合程度测算 177
18.3 江北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存在的挑战与问题 183
18.4 江北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对策建议 184
第四篇 开放篇
第19章 江北新区“双区”叠加新机遇与新突破研究 189
19.1 江北新区“双区”叠加新机遇的时代背景 189
19.2 在改革和创新中迎接“双区”叠加新机遇 191
19.3 “双区”叠加机遇下深化改革开放的六大突破点 195
第20章 新发展格局下江北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对策研究 200
20.1 新发展格局下江北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必要性 200
20.2 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做法 200
20.3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结果分析 205
20.4 江北新区营商环境的不足 206
20.5 江北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207
第21章 江北新区构建开放高效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211
21.1 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体系内涵与框架 211
21.2 江北新区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体系的现实状况 213
21.3 国内外典型地区构建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体系的经验 215
21.4 江北新区构建开放高效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217
第22章 新发展格局下江北新区打造数字化服务贸易中心研究 222
22.1 中国数字化服务贸易发展 222
22.2 南京发展数字服务贸易的环境分析 225
22.3 南京发展数字服务贸易的制约因素分析 226
22.4 江北新区打造数字化服务贸易中心措施 228
第23章 新发展格局下江北新区推进数字金融的创新思路研究 231
23.1 江苏省推进数字金融的情况分析 231
23.2 江苏省数字金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33
23.3 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 236
23.4 江北新区推进数字金融的对策建议 237
第五篇 共享篇
第24章 江北新区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的对策研究 241
24.1 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41
24.2 江北新区公共服务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244
24.3 国内新区公共服务发展的经验启示 247
24.4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248
第25章 江北新区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优化研究 251
25.1 江苏省人口发展现状分析 251
25.2 江苏省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 256
25.3 江北新区人口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 260
第26章 江北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与风险管控机制研究 262
26.1 研究省景 262
26.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现状 262
26.3 江北新区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266
第27章 江北新区构建社区公共卫生智治共同体的对策研究 269
27.1 群体脆弱性与社区空间生产 269
27.2 江北新区构建社区公共卫生智治共同体的政策建议 270
第28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北新区防御暴雨灾害策略研究 272
28.1 研究方法 272
28.2 结果分析 275
28.3 江北新区提升暴雨灾害防御能力的对策研究 278
第29章 江北新区人口集聚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80
29.1 江北新区人口集聚面临的影响因素 280
29.2 提升江北新区人口集聚功能的对策 285
参考文献 28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