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上编”围绕“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八大文化传承发展片区展开。“四廊一线”构筑的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的文化交通线纵横交错,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其特点是以脍炙人口的故事形式联通“四廊一线”的人物事迹、重点景区、遗址遗迹等,厚植文化体验廊道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八大文化传承发展片区,既涵盖了沂蒙、渤海、鲁西、胶东四大红色文化片区,又吸收了泰山文化、儒学文化、齐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演奏出山东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交响。 本书讲述了圣地儒学历史文化故事。
前言
导语
一、斯文在兹的文明高地
(一)黄帝在这里诞生
(二)这里是曾经的商都
(三)周公的封地
(四)韩宣子赞“周礼尽在鲁”
(五)吴季札观乐“叹为观止”
二、灿若群星的春秋诸贤
(一)鲁国诸贤大夫的风采
1.曹刿谏鲁庄公
2.臧文仲的仁德之举
3.臧文仲赴齐借粮
4.柳下惠批评臧文仲
5.柳下惠以“信”为宝
6.不离父母之邦的柳下惠
7.廉政典范季文子
8.以贤为富的孟献子
9.叔孙豹论“三不朽”
10.臧武仲为何不捕盗贼?
11.叔孙昭子义杀竖牛
12.公仪休拒鱼
(二)贤淑的鲁国女性
1.敬姜论劳逸
2.敬姜诫媳
3.鲁义姑“退”齐师
三、高山仰止的儒家圣贤
(一)元圣周公
1.周公吐哺求贤
2.周公制礼作乐
(二)至圣孔子
1.夫子洞与圣人降生
2.孔子的儿时游戏
3.孔子学琴于师襄
4.孔子向老子问礼
5.孔子太庙问礼
6.孔子的“七岁师”
7.孔子观欹论道
8.孔子在齐闻《韶》
9.孔子的诗礼庭训
10.孔子怒斥季孙氏
11.孔子治理中都
12.孔子“诛”少正卯
13.孔子审理不孝案
14.孔子的外交“战绩”
15.孔子与子游论大同
16.孔子堕毁三都
17.孔子离鲁周游
18.孔子辨物如神
19.孔子的“神预测”
20.孔子为鲁昭公辩护
21.孔子师徒陈蔡绝粮
22.孔子途遇隐士
23.季康子迎孔子归鲁
24.孔子与哀公论大婚
25.四子侍坐谈志向
26.孔子斥骂原壤
27.孔子批评管仲
28.“贴心”的孔子
29.“会养生”的孔子
30.孔子老而好《易》
31.“西狩获麟”与“《春秋》绝笔”
32.孔子的“曳杖歌”
33.孔子的葬礼
(三)复圣颜子
1.箪食瓢饮的颜子
2.颜子闻一知十
3.颜渊观马知政
4.颜子也会偷吃东西?
5.“亦步亦趋”的颜子
6.颜子的早逝
(四)宗圣曾子
1.曾子耘瓜
2.曾子杀猪
3.曾子临终易箦
(五)孔门群哲
1.子路“初见”孔子
2.子路百里负米
3.子路辞盟
4.子路治蒲有政绩
5.子路死不免冠
6.子贡想“休学”
7.子贡“货殖”
8.子贡的救鲁外交
9.子贡赎人挨批评
10.闵子骞芦衣顺母
11.宰予“昼寝”
12.宓子贱“掣肘”
13.宓子贱禁止收麦
14.宓子贱的生态治理
1 5.子游“杀鸡用牛刀”
16.南容“三复白圭”
(六)述圣子思子
1.子思问孔子
2.子思见卫侯
3.鲁穆公师事子思
(七)亚圣孟子
1.孟子的志向
2.孟子辟杨墨
3.孟子与淳于髡的辩论
4.孟子见梁惠王
5.孟子见齐宣王
6.孟子教滕文公
四、三孔两孟里的千载辉光
(一)三孔的典故
1.鲁哀公建孔庙
2.刘邦以太牢祭孔
3.米芾与先师手植桧
4.金人设立下马碑
5.胡缵宗与金声玉振坊
6.康熙亲题万世师表匾
7.康熙诗礼堂听经
8.雍正督修孔庙
9.乾隆与“万仞宫墙”
10.另版“赵氏孤儿”?
11.孔府二门的“白话碑”
12.孔府的冷板凳
13.乾隆与孔府“结亲”?
14.纪晓岚为孔府写对联
1 5.内宅有幅《戒贪图》
16.子贡庐墓见真情
17.子贡手植楷的故事
18.孔尚任智扩孔林
(二)两孟的典故
1.孟母断机教子
2.孔道辅创建孟庙
3.孟府的“礼门义路”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