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圣地儒学历史文化故事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969050
  • 作      者:
    王志民
  • 出 版 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上编”围绕“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八大文化传承发展片区展开。“四廊一线”构筑的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的文化交通线纵横交错,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其特点是以脍炙人口的故事形式联通“四廊一线”的人物事迹、重点景区、遗址遗迹等,厚植文化体验廊道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八大文化传承发展片区,既涵盖了沂蒙、渤海、鲁西、胶东四大红色文化片区,又吸收了泰山文化、儒学文化、齐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演奏出山东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交响。    本书讲述了圣地儒学历史文化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志民,本丛书总编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齐鲁文化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曾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主持完成齐鲁文化研究12项重大学术工程,主编《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山东区域文化通览》《中国名门家风丛书》《历代诗咏齐鲁总汇》等大型学术丛书。出版个人专著《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中华书局)、《齐文化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等,发表学术文章100余篇。13次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重大成果奖两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社会科学名家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曲阜,今天不过是鲁西南的一座小县城。但是,它却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黄帝出生地、殷商故都、周公封国,更是孔子故里、儒学发祥地,是名副其实的文明高地,是足以代表儒家文化的东方圣地。历史上,有那么多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来到这里朝圣,三孔里那些林立的碑碣可以做证!
(一)黄帝在这里诞生
在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有处文物古迹,当地人称为寿丘少吴陵景区。前有院落,其中有水池一汪,在池的东西两侧,各竖着一幢巨型石碑。出此院落北望,有一古道,翠柏掩映,尽头又是一座院落。门前牌坊上书“少昊陵”三字,内有大殿,殿后有一座奇特的建筑。这座用石头砌成的锥形建筑,被当地人称为“东方金字塔”。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寿丘”。寿丘之后的巨型封土便是少吴陵。
寿丘,据古史记载,为黄帝诞生地。黄帝生于寿丘的说法自古便有。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也赞同这种说法。宋代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以轩辕黄帝为赵姓始祖,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闰十月,下诏将曲阜县改名为仙源县,并将县城迁往寿丘之西,又兴建了大型宫殿景灵宫来奉祀黄帝。根据记载,景灵宫原共有1320间建筑,并将寿丘叠石为山,上供奉玉雕黄帝像,用太庙的礼仪祭祀,礼制是当时最高的。可惜在金兵南下、蒙古铁骑南下时,屡遭破坏,最后偌大一座宫观烟消云散,只留下几幢巨型石碑,供人凭吊。
在邹鲁之地,黄帝文化影响深远,有着“黄帝三百年”的传说,孔子师徒曾专门讨论过这一话题。宰我问孔子:“以前我听荣伊说:‘黄帝活了三百年。’请问黄帝是人,还是神呢?为什么能活三百年呢?”孔子讲述了关于黄帝的生平大概。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名叫轩辕。他生下来就神奇灵敏,说话很早,小时候聪明睿智严肃庄敬,笃实审慎诚实守信,长大以后更是耳聪目明,明辨一切。他探究五行之气,设置五种度量衡标准,保护天下人民,考察四方情况。他驾乘牛马,驱赶驯服的猛兽,与炎帝在阪泉之野上展开大战,三战以后打败了炎帝。他创制了衣服,制作了黼黻等美丽的花纹。治理人民,以顺应天地之法则,了解昼夜更替的原理,明白生死存亡的道理。按时节播种庄稼,品尝各种草木以便发现药用价值,他的仁厚美德施及自然界的鸟兽昆虫。他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以确立历法,耗费耳目,耗费心力,用水、火和财货来养护人民。因此,黄帝生前,人民受其恩惠一百年;黄帝死后,人民敬畏他的神灵一百年;之后,人民沿用黄帝之教化又一百年才改变。所以说“黄帝活了三百年”。所谓“黄帝三百年”,并不是说他如神仙一般生命长久,而是用来说明他的影响力之久远。这样的影响力源于他养护人民、教化人民,因此得到人民的敬畏尊重,进而远播他的声名,传颂他的故事。
(二)这里是曾经的商都
2019年至2020年,山东考古队在曲阜城南的小雪镇西陈村发现一处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的遗址。经过考古发掘,确定遗址的主体年代为晚商到西周早期。考古专家认为,西陈遗址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房址数量最多、祭祀遗存最为丰富、聚落布局十分清晰的大型商周遗址,遗址等级较高,年代与文献记载的“奄”基本对应,为我们探寻中商奄都、了解晚商时期东方地区政治态势、探索商周交替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变革提供了较为明确的线索。让考古人苦苦寻觅了几十年的商代都城“奄”,极有可能要“浮出水面”。
曲阜及其周边地区,在商代曾经是文化发达的地区。商族本来是兴起于东方的。根据《诗经·玄鸟》的说法:“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商人的图腾就是玄鸟,而玄鸟说的是黑色的燕子。上天命令玄鸟降临人间,生了商的始祖契,在广袤的殷地居住。在商朝的开国之君商汤时,今鲁西南地区正是商人的根据地。
商朝从成汤到盘庚时,曾多次迁都。成汤以后,王位十传而至仲丁,再到第二十任君主盘庚期间,五迁商都。商朝为何要频繁迁都呢?其中缘由既有天灾要素,也有人为原因。说到天灾,大部分是洪涝灾害,这在当时是没办法避免的,所以只能靠迁徙改变命运。至于人祸指的则是宗室内斗、争夺王位的现象。其中,商朝第十八任君主南庚将商都从庇(今山东郓城)迁到奄。南庚在庇本来过得好好的,或许是由于外敌入侵,又或许是由于继承权的问题再次爆发,使得商朝的国力面临威胁。这个时候南庚想起了老祖宗们的办法,继续迁都,这才将都城从庇迁徙到了奄,也就是山东曲阜,在这里安居乐业。后来,南庚传位于阳甲,阳甲之后盘庚继位,盘庚最后一次迁徙王都,定都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商朝才开始称为殷商。
P2-5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语
一、斯文在兹的文明高地
 (一)黄帝在这里诞生
 (二)这里是曾经的商都
 (三)周公的封地
 (四)韩宣子赞“周礼尽在鲁”
 (五)吴季札观乐“叹为观止”
二、灿若群星的春秋诸贤
 (一)鲁国诸贤大夫的风采
   1.曹刿谏鲁庄公
   2.臧文仲的仁德之举
   3.臧文仲赴齐借粮
   4.柳下惠批评臧文仲
   5.柳下惠以“信”为宝
   6.不离父母之邦的柳下惠
   7.廉政典范季文子
   8.以贤为富的孟献子
   9.叔孙豹论“三不朽”
   10.臧武仲为何不捕盗贼?
   11.叔孙昭子义杀竖牛
   12.公仪休拒鱼
 (二)贤淑的鲁国女性
   1.敬姜论劳逸
   2.敬姜诫媳
   3.鲁义姑“退”齐师
三、高山仰止的儒家圣贤
 (一)元圣周公
   1.周公吐哺求贤
   2.周公制礼作乐
 (二)至圣孔子
   1.夫子洞与圣人降生
   2.孔子的儿时游戏
   3.孔子学琴于师襄
   4.孔子向老子问礼
   5.孔子太庙问礼
   6.孔子的“七岁师”
   7.孔子观欹论道
   8.孔子在齐闻《韶》
   9.孔子的诗礼庭训
   10.孔子怒斥季孙氏
   11.孔子治理中都
   12.孔子“诛”少正卯
   13.孔子审理不孝案
   14.孔子的外交“战绩”
   15.孔子与子游论大同
   16.孔子堕毁三都
   17.孔子离鲁周游
   18.孔子辨物如神
   19.孔子的“神预测”
   20.孔子为鲁昭公辩护
   21.孔子师徒陈蔡绝粮
   22.孔子途遇隐士
   23.季康子迎孔子归鲁
   24.孔子与哀公论大婚
   25.四子侍坐谈志向
   26.孔子斥骂原壤
   27.孔子批评管仲
   28.“贴心”的孔子
   29.“会养生”的孔子
   30.孔子老而好《易》
   31.“西狩获麟”与“《春秋》绝笔”
   32.孔子的“曳杖歌”
   33.孔子的葬礼
 (三)复圣颜子
   1.箪食瓢饮的颜子
   2.颜子闻一知十
   3.颜渊观马知政
   4.颜子也会偷吃东西?
   5.“亦步亦趋”的颜子
   6.颜子的早逝
 (四)宗圣曾子
   1.曾子耘瓜
   2.曾子杀猪
   3.曾子临终易箦
 (五)孔门群哲
   1.子路“初见”孔子
   2.子路百里负米
   3.子路辞盟
   4.子路治蒲有政绩
   5.子路死不免冠
   6.子贡想“休学”
   7.子贡“货殖”
   8.子贡的救鲁外交
   9.子贡赎人挨批评
   10.闵子骞芦衣顺母
   11.宰予“昼寝”
   12.宓子贱“掣肘”
   13.宓子贱禁止收麦
   14.宓子贱的生态治理
   1 5.子游“杀鸡用牛刀”
   16.南容“三复白圭”
 (六)述圣子思子
   1.子思问孔子
   2.子思见卫侯
   3.鲁穆公师事子思
 (七)亚圣孟子
   1.孟子的志向
   2.孟子辟杨墨
   3.孟子与淳于髡的辩论
   4.孟子见梁惠王
   5.孟子见齐宣王
   6.孟子教滕文公
四、三孔两孟里的千载辉光
 (一)三孔的典故
   1.鲁哀公建孔庙
   2.刘邦以太牢祭孔
   3.米芾与先师手植桧
   4.金人设立下马碑
   5.胡缵宗与金声玉振坊
   6.康熙亲题万世师表匾
   7.康熙诗礼堂听经
   8.雍正督修孔庙
   9.乾隆与“万仞宫墙”
   10.另版“赵氏孤儿”?
   11.孔府二门的“白话碑”
   12.孔府的冷板凳
   13.乾隆与孔府“结亲”?
   14.纪晓岚为孔府写对联
   1 5.内宅有幅《戒贪图》
   16.子贡庐墓见真情
   17.子贡手植楷的故事
   18.孔尚任智扩孔林
 (二)两孟的典故
   1.孟母断机教子
   2.孔道辅创建孟庙
   3.孟府的“礼门义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