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你是不是对“亲爱的”有什么误解?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463920
  • 作      者:
    蔡苏燕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23:10前付款,预计明天(05月18日)送达
收藏
编辑推荐

   抖音播放量过1000万的热词“回避型依恋”,戳中了现代人的什么痛点?有些人遇到爱会一再推开,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一本书读懂这群人的内心独白。    年轻人纷纷单身,背后的心理学秘密是什么?更懂沟通、更高情商的一代人,为什么反而找不到对象了?值得我们了解的一种心理依恋类型,他们不卑微、不拖延、不盲从,甚至还有一些“社牛”行为,但他们在关系中体会不到应有的松弛感,压抑又紧绷。    双色排版,厘清重点。再聪明的人都有眼睛累的时候,书中的金褐色标记能让你一下子就看到重点,无论是精读、泛读还是做个思维导图,都非常省时省力,再也不用担心会近视眼了。

作者简介
蔡苏燕,笔名“有故事的蔡老师”,资深心理咨询师,知乎高活跃度心理学博主、热门网站“哔哩哔哩”专题高播放量博主。个人专注于“回避型依恋”的亲密关系危机处理。
精彩书摘
“不需要爱”是种幻觉
爱永远不会消失,而是一直存在于他们的内心,在漫漫长夜中不停地叩问着孤单的灵魂。
“我不需要爱!”
这是我的某些咨询者最喜欢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实际上,任何人都需要爱,哪怕这种爱不是谈恋爱,而是朋友之间的关心和温暖。但有些人会把自己的独立放在第一位,绝大部分事情都能自己扛下,不奢求别人的关心,更害怕麻烦别人。这些人,心理学上称之为“回避型依恋者”。
但人是社会性动物,怎么会有人真的不需要爱呢?爱与被爱,正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能力。
事实上,回避型依恋者把自己的爱压抑后,爱不会消失,而是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存在于他们的内心深处,从意识层面进入了潜意识层面。
有些回避型依恋者,会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纸片人”明星身上,他们的内心住着一个完美伴侣。完美伴侣的人设,多半是虚拟的,现实中不存在的。完美的伴侣在他们心目中是“白月光”般的存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他们虽然不接受亲密关系,也不能忍受束缚,但还抱有期待。他们只需要远远地看着,期盼着,就能有继续做梦的机会。
这时候,他们对外的表现是冷漠和疏离,外人会认为他们高冷、难以接近,但实则他们内心是向往爱的。
这是因为,对爱的向往,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渴求。
如果把被爱的温暖比作食物,把对爱的渴求比作进食,焦虑型依恋者和安全型依恋者,都能够从意识层面知道自己饿了,不会压抑这种感觉。
只不过焦虑型依恋者容易狼吞虎咽,没过几分钟就把食物吃光;而安全型依恋者则更为谨慎,他们多半会在吃食物之前先测试看看食物有没有毒、想到未来几天自己依旧会饿,想要把食物存储起来慢慢吃。
而回避型依恋者们肚子也会“咕咕”叫,也会体力不支,但他们很难有意识地开始觅食。
甚至,他们面对食物还会逃跑。他们说不定还会边跑边念叨,“天上不会掉馅饼,这食物是有毒的”,看起来可怜又可笑。
当然,也不是说保持一定的警惕就不对——安全型依恋者也会检测爱的真伪,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心态是开放的;但回避型依恋者们的想法,却一开始就具有倾向性,容易从负面去设想一段关系。
如果伴侣在未征求他们同意和接纳的前提下推进关系,他们会本能地推远你,回避过于亲密的关系。回避型依恋者习惯把他人好意的“亲近”和“关心”,错误地解读为“打扰”和“控制”,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防线”而向后退缩。
与之相应,回避型依恋者的情绪感知能力,多半处于滞后的状态。换句话说,他们的外在变化和内在情绪反应,是不同步的,在这中间多了一个空白期。
比如说,你关于某件事征求了他的意见,当时他没说什么,但事后却因为自己没有拒绝而懊恼起来,甚至为此生你的气。
换句话说,他们的情绪反应窗口被堵死了,变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伴侣需要关心的时候,他们没办法给予正常的回馈。与此同时,他们也最害怕伴侣的合理询问。
“你又怎么了”“你倒是说句话”这样的沟通口吻在他们的角度看,是“咄咄逼人”的。
对他们来说,即便是长期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每个人也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小事,都喋喋不休地诉说。
可事实是,即便是回避型依恋者本身,也没法完全靠自己来调整情绪,只是被延时的反应机制给“拖住了后腿”而已。
P3-6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你没那么坚强,只是习惯了伪装
“不需要爱”是种幻觉  / 003
别再用冷漠掏空人生  / 008
“没有那种世俗的愿望”  / 015
接近受不了,但是还想要  / 020
第二章
既冷漠又痴情的一群人
所谓的“对的人”,只是自己骗自己  / 027
那个折磨你的人,其实比你还痛苦  / 032
被“善意虐待”过的人们  / 046
你只是看起来在换位思考  / 050
越怕欠人情,越不懂珍惜  / 055
第三章
你不用一个人抗下一切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冷漠?  / 063
打败交往中的“糊弄学”大师  / 068
可恨,但可爱  / 073
自私无法让人真的快乐  / 077
对他人的敌意,实际是一种自我攻击  / 081
让爱与被爱同时发生  / 086
接纳不完美  / 092
第四章
敢于依赖的力量
爱是长久保持舒适距离  / 099
“猫系恋人”如何找到“犬系恋人”  / 102
总有人能让你乖乖交心  / 107
你的幸福我只给一半  / 115
即便没能成长,也要让自己爱过  / 121
第五章
通透的人生不设防
让别人靠近你,这并不可怕  / 127
打破边界的时机  / 132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怎么办?  / 136
走出亲密关系的“隐恨陷阱”  / 141
让自由的豹子遇上自由的树懒  / 145
从“喜欢”到“爱”的六种手段  / 151
虽然已经过去,我还是期望你在  / 159
第六章
告别依赖无能的自己
变优秀,就会更容易被爱吗?  / 167
情绪价值高的人,缘分都不会太差  / 173
重建爱的能力  / 182
获得你的亲密、激情和承诺  / 190
一起学会适度依赖  / 196
“分开了,还是朋友”,可信吗?  / 201
“很好复合时机”是存在的吗?  / 205
孤独不是生命的初衷  / 213
附录:无须思考也能读懂的潜台词  / 21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