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3辑
0.00     定价 ¥ 10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13332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宜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2010-2014年)。从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主编Social Ment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Singapore:Springer Singapore,2019)。
展开
目录
从冲突到善治:社会转型时期的秩序反思与道德重建(代卷首语)

道德与秩序反思
道德滑坡了吗?美式英语语言中的社会道德时间变化
不道德行为惩罚的公平感研究:“富人严惩效应”
努力的意义:基于中国学生成长思维与成就动机的阶层分析

道德与个人成长
善良人格影响善行表达的边界条件:基于控制与直觉加工的视角
大学生道德能力KMDD培育模式的中国化实践
小学儿童宽容品质的概念内涵与量表编制

道德与文化建设
三达德:中庸的德性意涵及其测量
活力美德: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理论建构与量表编制
工匠精神的量表开发与意涵探析

道德与共同体建设
社会猜疑对多重身份融合的影响
使用人工智能提升人类认同
归属需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人际信任和公我意识的链式中介作用

道德心理思想史
寻道而行·向德而生:纪念道德能力发展领域的先驱格奥尔格·林德先生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社会变迁视角下困境儿童的积极心理》

征稿启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