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优势品格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669506
  • 作      者:
    岳晓东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优势品格》这本书讲了岳老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岳老师借这些事情给大家讲述了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心理,一是能让孩子自己理解自己当时为何会那样做;二是能让家长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家长眼中的“坏事”;三是遇到事情,孩子和家长如何换个积极的角度去解读,使“坏事”变好事,并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培养孩子的优势品格。

展开
作者简介

岳晓东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分会首任会长,中央电视台特邀心理专家。

岳晓东博士在心理健康、创新心理、咨询心理、幽默心理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的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岳晓东博士还著有《登天的感觉》等心理学科普读物,深受读者的喜爱


展开
精彩书摘

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他们去的是游乐园,手里拿的是iPad,玩的是网游,比的是智能玩具,看的是卡通片。而在我成长的年代里,孩子们根本没有这份福气。那时候男孩子们聚在一起,玩的是捉迷藏之类的古老游戏,是争上游、升级(又名打百分)一类的扑克牌游戏,再不就是赢个杏核、玻璃球、烟盒、蛤蟆片(一种铁片)之类的东西。

那年头,我们玩不起花钱的玩意儿aa 那年头,小孩子玩的东西大多是不需花钱买的,如香烟纸盒就是跟大人要来的,杏核、铁片就是相互换来的。

在当年的游戏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赢玻璃球(又称弹珠珠或弹球),因为我曾有过大起大落的经历。赢玻璃球的游戏,就是用食指与拇指夹住跳棋大小的玻璃球弹射,如果弹中了一颗玻璃球,就可以将它赢走。

曾几何时,我辛辛苦苦才搞到十余颗各色花样的玻璃球aa 那年头,玻璃球是很难搞到的。我的这些玻璃球都是拿各种小玩意儿与别的孩子换来的。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玩赏一阵(我当时上小学三年级),有时还会向我信得过的小朋友展示一番,那是我当年最宝贵的财富了。

一天,我们院儿bb 我当时住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校园里。

里一个比我矮半个头的小孩儿,不知从哪里听说我有这些玻璃球,提出要与我赌玻璃球。我望着他那张蹭满鼻涕的脸,毫不犹豫就应了战。没想到,那天我不光将老本儿输了个精光,还倒欠他l8颗玻璃球。到后来弹球时,我的手都在发颤,那么近的距离都弹不准。而他的手却像着了魔似的,那么老远都一弹一个准儿,赢得我心里直发慌。

那天,还有不少孩子观战,都在为他助威,这更搅得我心烦意乱。后来,那孩子的一个邻居(一个比我大几岁的男孩子)提出不要再玩了,让我回去先筹集这l8颗玻璃球,等还了账再玩,并给了我一个月的期限。

就这样,我红着眼睛默默地离开了那群人。听着身后那些观战的孩子对那个孩子发出的一片欢呼声,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望见那个装玻璃球的空盒子,想着还欠人家18颗玻璃球的债,我又大哭了一场。

那天,我第一次尝到了愁的滋味。

败也败了,哭也哭了,大半天过去了,我开始冷静下来。我心里想他凭什么赢了我,是有高人指点还是他疯了似的练习过?也许是两者合一?他能这样,我也一定行!想到这里,我走到水龙头边洗了把脸,握紧了拳头,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赢,我一定能赢!

在以后的一个月中,虽然没有高人指点,我依然每天在家苦练弹射玻璃球的功夫,有时练到手指疼痛,我都顾不上了。

这番苦练使我从相距几厘米都弹不准到几十厘米之外都能弹得准。我在等待时机赢回自己失去的宝贝。

终于,一个月后,那个孩子流着鼻涕来向我讨债,我告诉他现在还没有凑全,并提出接着玩,无论赢输都会一并还债,但他说要回去问一问隔壁家的大孩子。

“为什么?”我奇怪地问。

“因为上次是他叫我来找你玩的,而且在玩之前,他还教了我半天怎样弹玻璃球才准。”那孩子得意地说。

“噢?你弹得那么准,为什么上次又不接着玩了?”我又问。

“是啊,我也不知道,是他不让我再玩的。”

“那我们今天再玩,他就管不着你了。”说着,我拿出两颗新找到的玻璃球给他看,提出只要他答应与我玩,我就给他。望着那两颗漂亮的玻璃球,他的眼睛都放光了。

于是,我们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开始弹玻璃球。不一会儿,我就将欠他的所有玻璃球都赢了回来,包括我刚给他的那两颗。到后来,那个孩子忽然恳求我,问我能不能给他9颗玻璃球,并解释说这是因为他每次赢玻璃球,都要分给那个邻居大孩子一半,所以他等于欠了那个大孩子9颗玻璃球。

我无奈地摇摇头说:“我上次已经将所有的‘家产’都输给你了,我也没求你还给我那些玻璃球啊。”

就在我们争论不休时,那个大孩子出现了。他上来就问我有没有还债。

“我已经一颗都不欠了。”我坚定地说,声音都在颤抖。

“什么?”他瞪着双眼望着我,然后一步跳到那个小孩子面前,厉声问他是否属实。

“是的,我们刚玩完,都让他给赢回去了。”他哭丧着脸说。

接着,我就听见一记响亮的耳光和一阵狂烈的号哭。在这哭声中,我离开了他们两人。但那个大孩子还是不甘心,追上来提出要亲自与我玩。

我望着他那副着急的样子,指指他身后那个眼泪鼻涕流成一团的小孩子说:“要玩,我也只跟他玩。”

那一天,是我儿时少有的开心日子。

这一个月的苦练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我出其不意地赢了那小子一回,一扫我因上次输玻璃球而生的满脑子晦气。

回家以后,我放声高唱:“太阳出来了——”aa 这是《白毛女》舞剧中,喜儿见着前来救她的旧日恋人大春时在山洞口唱的歌。


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我心里仍感到无比激动!

输赢玻璃球,不过是小孩子的一种游戏罢了。但那次经历,使我懂得输和赢都不会是永久不变的事情。只要下足了功夫,输赢的局面是可以改变的。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在困难中盼望光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个10岁的小孩子能领悟到这番道理,我要特别感谢那几乎已经绝迹的游戏。

在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中,我曾多次身临这般困境,但都闯了过来,这得益于早年的生活磨炼。从心理学来讲,也许那一次的输赢经历已经在我的潜意识深处种下一颗信念的种子,它开始自然地生长,积聚了积极的能量,在我以后的成长中深深地影响着我。

孩提时代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与游戏上的起落,长大之后也当会更积极  面对生活与工作上的挫折。人的生活之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自我信念和信念引导下的行为,能够使一个人摔倒后再次爬起来,而毅力就是摔倒后再爬起来次数的积累。

心理分析——意志力是不断强化的结果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主张:人的性格形成是不断强化aa 强化,心理学概念,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reinforcement)的结果。人的习惯行为因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而不断加强,因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而不断削弱。所以,人欲塑造自己的某种性格特点(如坚韧不拔、胸襟开阔等),就必须在生活中不断为自己的性格塑造提供正强化的机会和条件。

在输赢玻璃球这件事情上,我的收获不仅在于赢回了那18颗玻璃球,扫去了笼罩在心头一个月之久的阴云,还在于我学会了怎样在困难面前不弯腰、不低头,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由此,这次经历强化了我性格中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一面,使我以后在面临生活挫折时,都会自然地从此次经历中吸取巨大的精神力量。

换言之,因为你以前有过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所以当你再次陷入困境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抱有必胜的信念,还要争取成功一回。而一旦你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你就不再畏惧失败的到来。

这份从失败中追求成功的信念,就是你坚毅性格的基础。

成长启示——如何从危机中看到生机

在生命旅程中,一次生活上的失意、一次恋爱上的失望、一次生意上的失利、一次考场上的失误,都同时包含着危机与生机两个方面。如果我们的认知把当下的挫折和苦难灾难化地放大,通常会带来更为挫败的情绪、更为受阻的行动。当一个人面临挫折的危机时,他很容易被负面情绪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地将挫折夸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自己定义为失败者,再难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他也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应对挫折。

其实,挫折可使人成熟,失意可使人清醒。如果一个人总能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境中看到希望,抱有积极的信念,并将此付诸具体有效的行动,那么他就是在塑造自己的坚毅性格了。

此外,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可使一个人沉沦、气馁;也可使一个人变得坚毅、顽强。这两种心理状态其实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关键看一个人怎样辩证地看待其中的得与失。只要他能够从失中看到得,从得中看到失,那么他就是在强化自己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毅力了。

更进一步,在这种勇气和毅力的帮助下,我们还需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地行动,才能够度过危机,有所成长。

古人云:智者善因祸为福。西谚亦曰:生活的诀窍就是将绊脚石变为敲门砖(The secret of life is to make stepping stones out of stumbling blocks.)。这本质上就是鼓励人们在面临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每个人能越早感悟到这一点.就越能够在困境中战胜困难,完善自我。

由于有了那一次输赢玻璃球的经历,日后在生活中遇到其他挫折时,我都力争扭转局面,追求那心花怒放、扬眉吐气的一刻。多年来,这种坚定的信念常常敦促我,即使不能立刻如意,想一想那次输赢玻璃球的经历,我也感到很温暖,浑身充满了力量。

所以说,信念是让人继续追求成功的基础,毅力是失败中成功经验的强化与积累。

相关科学研究1——信念影响行为

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对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心理学研究的诸多结果证明了这一观点。

科隆大学达米施(L. Damisch)、斯德波洛克(B. Stoberock)和穆斯威勒(T. Mussweiler)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一些大学生做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两组实验。

实验一组中,12名男生、16名女生被随机分成两组,进行10次投篮。激发信念组被分到“幸运之球”,控制组被分到“普通的球”。结果显示激发信念组平均投中6.42次,控制组平均投中2.15次。

实验二组中,参与者都被要求带上自己的幸运符去参加一个电脑记忆游戏。来到实验地点后,工作人员会把他们五花八门的幸运符暂时拿走拍照登记。一半参与者在实验开始前就能拿回属于自己的幸运符,而另一半参与者则被告知由于相机故障,只能稍后才能拿到幸运符。

结果,电脑记忆游戏的数据表明,实验前拿到幸运符的参与者在游戏中的成绩明显高于未拿到幸运符的参与者。正如预期的那样,带着幸运符参加记忆游戏的参与者,显然有了更多的积极心理暗示,从而比没有带着幸运符的参与者表现更好。

这种心理机制表明:积极的信念能够提高人的自我效能,从而改善行为表现。


展开
目录

自我磨砺篇

输赢玻璃球——如何在失败中培养毅力 / 002

心理分析——意志力是不断强化的结果 / 006

成长启示——如何从危机中看到生机 / 007

相关科学研究1——信念影响行为 / 008

找啊,找啊,找朋友——如何在冲突中升华友谊 / 011

心理分析——互敬共鸣是友谊的基石 / 014

成长启示——反思、理解、主动是友谊的关键 / 015

相关科学研究2——伙伴关系对成长的影响 / 016

与“老博干”下象棋——如何在玩耍中增进友谊 / 018

心理分析——游戏是开启社会的钥匙 / 022

成长启示——玩耍中的交流能增进友谊 / 022

相关科学研究3——镜像神经元与共情 / 023

那一架我打得很惨——如何在欺凌中培养自尊 / 026

心理分析——攻击与被攻击之链 / 029

成长启示——培养人格中的自尊 / 030

相关科学研究4——攻击性行为的习得 / 031


做个男子汉——如何在模仿中认同男性 / 034 

心理分析——性别的认同与模仿 / 036 

成长启示——练就男子汉气概 / 037 

相关科学研究5——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 / 038 


拾粪的苦与乐——如何在吃苦中净化心灵 / 041 

心理分析——认知改变后的升华 / 044 

成长启示——人需要在体验中完善自我 / 045 

相关科学研究6——趋避冲突与升华 / 045 

荣辱之间——如何在褒贬中平衡自我 / 048 

心理分析——褒贬之间练乐观 / 050 

成长启示——自我激励与压力管理 / 052 

相关科学研究7——罗森塔尔效应 / 053 

下乡学农——如何在集体生活中完成“断乳” / 055 

心理分析——在集体生活的体验中获得自立 / 058 

成长启示——集体生活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 059 

相关科学研究8——良好的社交和群体活动能提升安全感 / 060 

发动群众——如何在集思广益中培养领导力 / 062 

心理分析——挖掘集体中每个人的潜能 / 066 

成长启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067 

相关科学研究9——脑力风暴的心理效应 / 067 

自我奋斗篇

儿时梦幻多——如何在梦想中聚焦目标 / 072 

心理分析——心理成长阶梯 / 075 

成长启示——现实自我不断趋近理想自我 / 076 

相关科学研究10——埃里克森成长八阶段 / 077 

少年偶像——如何在榜样学习中成就自我 / 080 

心理分析——偶像崇拜的力量 / 083 

成长启示——偶像崇拜需要价值内化 / 084III 

相关科学研究11——精神分析谈偶像崇拜 / 085 

吾为何人——如何在自我探索中确立自我 / 088 

心理分析——解答“我是谁” / 090 

成长启示——寻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接合点 / 091 

相关科学研究12——胼胝体与自我意识 / 092 

自学英语——如何在兴趣中追求梦想 / 095 

心理分析——兴趣+ 能力= 心流 / 098 

成长启示——坚持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 099 

相关科学研究13——动机激励与大脑奖赏回路 / 100 

私授英语——如何在实践中培养智慧 / 103 

心理分析——统一性与差异化的结合 / 106 

成长启示——在帮助别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 107 

相关科学研究14——差异化教育触发心流 / 108 

只有香如故——如何在诗词学习中进行自我激励 / 110 

心理分析——暗示的心理效应 / 112 

成长启示——让积极的自我暗示助力成长 / 113 

相关科学研究15——暗示是一种内隐式的学习 / 114 

那一天我战胜了自己——如何在学习中抗拒诱惑 / 117 

心理分析——自我- 本我- 超我的平衡 / 120 

成长启示——意志就是给自己念紧箍咒 / 120 

相关科学研究16——棉花糖实验 / 121 

我的l977 年高考——如何在考试中超常发挥 / 124 

心理分析——积极的心态触发超常发挥 / 127 

成长启示——高考是“实力、技巧、心态”的综合检验 / 127 

相关科学研究17——自信能带来更多成就体验 / 128 

浪漫情怀篇

男女生的“冷战”年代——如何在困惑中走向异性 / 132 

心理分析——男女交往发展四阶段 / 134IV 

成长启示——两情相悦,人之常情 / 135 

相关科学研究18——脑对爱的渴望 / 137 

莫名我就喜欢你——如何在好感中理解异性 / 139 

心理分析——青涩之爱的艺术 / 142 

成长启示——爱,应该在成熟时节 / 143 

相关科学研究19——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 144 

谁之过——如何在误解中学会道歉 / 147 

心理分析——夸张的“臆想观众” / 149 

成长启示——误人的自我中心 / 150 

相关科学研究20——自我中心与认知归因 / 151 

替二虎子写情书——如何在爱情中自我“牺牲” / 153 

心理分析——爱是情感的升华 / 156 

成长启示——纯粹的爱是心灵不竭的动力 / 157 

相关科学研究21——爱情三角形 / 157 

无言的结局——如何在朦胧中理解爱情 / 160 

心理分析——爱在朦胧中 / 164 

成长启示——无言的美好 / 165 

相关科学研究22——恋爱成长四阶段 / 166 

自我困惑篇

那把无辜的二胡——如何理解自己的心血来潮 / 170 

心理分析——“逆反”是发展的心理需求 / 172 

成长启示——寻求独立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标志 / 174 

相关科学研究23——青春期是孩子经历心脑统整的关键期 / 175 

老爷庙迷路——如何理解青春期的反叛心理 / 177 

心理分析——逆反是心理转型的标志 / 180 

成长启示——大胆尝试是青春的特征 / 181 

相关科学研究24——逆反:自主性的不断增长 / 182 

镜中的我——如何理解自我觉醒 / 184V 

心理分析——心理觉醒的一扇窗 / 187 

成长启示——自我形象的审视 / 187 

相关科学研究25——自我客体化 / 188 

替同学担过——如何理解仗义心理 / 191 

心理分析——透视心理忠诚度 / 193 

成长启示——对人要无愧我心 / 194 

相关科学研究26——同伴关系对发展的影响 / 195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如何理解你对理解的渴望 / 198 

心理分析——理解万岁 / 200 

成长启示——人需要学会自我平衡 / 200 

相关科学研究27——自我中心和换位思考 / 201 

吃咸蛋——如何理解同学间的恶作剧 / 204 

心理分析——厌恶疗法 / 206 

成长启示——恶作剧有度 / 207 

相关科学研究28——透视恶作剧 / 208 

“土豆英语”和“巴特英语”——如何理解自我中心的负面效应 / 210 

心理分析——隔离臆想听众 / 212 

成长启示——相互埋怨,伤人伤己 / 213 

相关科学研究29——人际亲和是幸福的核心要素 / 213 

吸烟的故事——如何理解仪式中的心理意义 / 215 

心理分析——吸烟的象征意义 / 217 

成长启示——习惯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 / 218 

相关科学研究30——习惯是潜意识的操作 / 219 

我爱我家篇

偷钱招待小朋友也算偷——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修正不良行为 / 222 

心理分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 225 

成长启示——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认识错误自觉改正 / 226 

相关科学研究3l——说谎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必经阶段 / 227VI 


有个弟兄真是好——如何引导孩子接受弟弟妹妹的到来 / 229 

心理分析——良好交流的积极效应 / 232 

成长启示——有个兄弟真是好 / 233 

相关科学研究32——依恋促进健康成长 / 233 

甘心为兴趣吃苦头——如何通过兴趣培养孩子的意志 / 236 

心理分析——家庭教养的四种模式 / 239 

成长启示——民主权威型家教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 240 

相关科学研究33——情境中的动力学研究 / 241 

家有“三机”好处多——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 244 

心理分析——自我效能感 / 248 

成长启示——自主行动会强化自我效能感 / 249 

相关科学研究34——模仿学习实验 / 249 

妈妈,您听我说——家长如何化解孩子的逆反行为 / 252 

心理分析——倾听孩子的心声 / 254 

成长启示——有效的沟通化解冲突 / 255 

相关科学研究35——青春期家庭关系的转型 / 256 

给孩子需要的帮助——如何用心伴随孩子成长 / 258 

心理分析——他人如何影响自我概念 / 261 

成长启示——用爱心和科学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 / 262 

相关科学研究36——罗杰斯自我实现理论 / 26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