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力学学科总论
力学是关于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的科学,研究介质运动、变形、流动的宏观与微观过程,揭示上述过程及其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过程的相互作用规律。力学为人类认识自然和生命现象、解决实际工程和技术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是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技术的众多分支学科的发展起到支撑、引领与推动作用。我国具有完整的力学学科体系,包含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主要分支学科,以及生物力学、环境力学、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物理力学等重要交叉学科,对坚持“四个面向”的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性支撑作用。
第一节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
力学是人类自然认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理论概括,是众多自然科学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自然学科的全面发展,且不断推动人类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进步。力学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大规模利用自然的时代。力学促使人类将认识自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及正在发生的技术变革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是支撑现代工程科技的基础学科。力学是人类科学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类文明和进步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不断自我完善,具有促进学科交叉、探求认知突破、应对复杂与不确定性系统、培养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在支撑社会现代化、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国家总体学科布局中占有独*地位。因此,力学堪称“理科之先行,工科之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2012)。力学学科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可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自然科学的众多学科深度交叉与融合,并对各门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力学是人类*早从生产实践中获取经验并加以归纳、总结和利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力学的发展是与人类的文明相伴而行的。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精密科学的建立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让科学挣脱了神学的束缚。列奥纳多 达 芬奇(Leonardo da Vinci)说过:“力学是数学科学的天堂,因为,我们在这里获得数学的成果。”力学的发展始终与数学交织在一起,一种力学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往往和相应的一个数学分支相伴产生,两者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许多科学大师既是力学家,又是数学家,甚至在很长的时期内力学与数学被视为不可拆分的一门学科。力学和数学共同支撑起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大厦。力学为数学发展提供需求牵引和应用范例,建立在公理化基础上的力学模型可进行数学演绎,并揭示物理世界的演化规律与内在机理,使力学具有抽象化、严密化、普遍化、系统化的特征(赵亚溥,2018)。
18世纪,连续介质力学的形成,使力学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体系严密并被广泛应用的基础科学。力学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独*的认识自然规律的方法,从物理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评价连续介质力学时说:“除了其伟大实际意义之外,这门科学分支还创造了一些表示工具(如偏微分方程)。对于以后寻求整个物理学新基础的努力而言,这些工具都是必需的。”力学学科的基本原理无时无刻不在物理学发展中得到应用。赫尔曼 冯 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曾经指出:“所有物理学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即物理学的任务在于把自然现象归结为简单的力学定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分别指出了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反映了人们对力学认识的深化,是经典力学在微观和高速、宇观领域的衍生。力学曾经推动并将继续推动其他基础学科包括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的发展。
在20世纪,力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不仅完备了自身的学科体系,也推动了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力学与数学的进一步交叉,提升了对非线性、复杂系统和优化问题的可计算、可量化能力;力学与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的进一步交叉,拓展了研究对象的多物理场、多尺度和多过程耦合能力,还形成了生物力学、环境力学、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物理力学等新兴交叉学科;此外,力学与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推动了应用数学和计算科学的发展,与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推动了纳米科技的发展,与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交叉孕育了生物医学工程新学科,与环境与灾害研究的交叉推动了环境科学的发展。
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可持续性发展等诸多极具挑战性的世界难题,而纳米、信息、数字等前沿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对力学提出了超越经典力学研究范围的新科学问题,涉及非均质复杂介质、极端环境、不确定性、非线性、非定常、非平衡、多尺度和多场耦合、多过程等问题,这必将促使现代力学体系发生新的重大变革。
二、力学是工程科学的基础,解决工程设计、制造和服役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对现代工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艾萨克 牛顿(Isaac Newton)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指出:“古人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力学。一方面是理性的,用论证来精确地进行;另一方面是实用的。一切手艺都属于实用力学,力学之得名就是这个缘故。”经典力学从解释科学现象到提高科学认知和促进技术发展,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卡尔 马克思(Karl Marx)曾指出:“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18~19世纪,莱昂哈德 欧拉(Leonhard Euler)、奥古斯丁 路易斯 柯西(Augustin Louis Cauchy)、乔治 格林(George Green)、西莫恩-德尼 泊松(Simeon-Denis Poisson)等的出色工作,奠定了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典力学理论体系趋于成熟。以路德维希 普朗特(Ludwig Prandtl)和西奥多 冯 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创立应用力学学派,把对自然的认识与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近代力学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在工程需求的牵引下,力学按其自身逻辑进一步演化,几乎与所有工程领域结合并进行渗透,形成了力学的各个学科分支,成为许多现代工业的基石,结合范围广、应用多、成效高。
在工程需求的牵引下,应用力学研究率先进入非线性科学世界,揭示了边界层、激波、旋涡、湍流、薄壳失稳、混沌等一系列新现象、新规律、新机理。普朗特提出的边界层理论和升力线理论,解决了现代飞机设计关键问题;卡门带领一批学术精英,发展了可压缩空气动力学,克服了声障和热障,奠定了航空航天工业的基础,推动了应用力学的全面发展。20世纪50年代,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强度设计的观点,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核能等众多工程领域。结构力学与波动力学的发展,突破了在地震多发区不能建设高层建筑的禁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世纪60年代,非线性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分岔、混沌等现象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促使人类的自然观再一次发生重大变化。此外,力学家及时预见到计算将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提出了有限元方法,并发展了计算力学学科。这不仅使数值模拟成为继理论、实验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范式,还把力学分析方法和工具普及至各个工程领域。
在我国,钱学森等科学家继承和弘扬了应用力学学派的学术思想,提出必须建立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学科——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加速科学与工程的结合,而力学正是科学与工程结合的桥梁,是工程科学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代表学科。
百年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实践表明,力学不仅是航空、航天等工程的先导,而且还与能源、环境、海洋、石油、化工、土木、机械、交通、材料、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有紧密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处于核心地位。
三、力学具有鲜明的普适性和系统性特征,揭示自然界与工程技术中*基本的作用规律与机制,培养杰出的工程科学人才
“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力学关注自然界*基本、*普遍的作用。在科学认识论方面,牛顿力学是自然规律因果论和确定论思想的重要来源和直接证据;反映初始扰动敏感性的混沌理论,则是认识论的又一飞跃。力学所建立的“观察—实验—理论”科学方法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力学研究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洞察事物本质,又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的数学途径,逐渐形成一套特有的方法。例如,力学家所发展的量纲分析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指导实验,还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识别主次因素。力学家善于结合理论和实验,由表象到本质,由现象到机理,由定性到定量,解决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许多关键科学问题。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分化”,以具体物质对象为客体的学科越分越细,导致了对科学研究进行分门别类划分的现象。然而,力学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客体,而是寻求力学原理的不同形式以及不同条件下的一般原理,并将一般原理推广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复杂情形,增进对复杂体系或系统的认识,进而成为一门横贯众多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学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