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心手之间的手艺:光韵与差异性
在生产中保护和发展
——谈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
从本雅明“光韵”理论看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价值与传承
第二编 变迁中的手工艺:机器、工业化与现代性
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
——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
老字号的技艺传承
——以北京盛锡福皮帽制作为例
传统工艺遗产的保存与再利用
——以石羊镇盐文化博物馆的工艺展示为例
20世纪中国年画的时代变迁
——兼及民间文化的自身规律
第三编 传统中的创造:个人与群体
生产性保护理念下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固守与通变
法度中的创造:西藏唐卡画师对造像量度的艺术实践
西藏铜佛像制作“昌都工匠群”的考察
论多工序性民间制作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以非遗宣纸制作技艺为例
第四编 技与艺:道体与器用
岩茶产制中的“技”与“术”
——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
从杨柳青年画看天津年俗
——兼论年画的文献价值
文化边界上的道器传承
——非遗视野下的拉卜楞唐卡艺术
第五编 手艺传承与地方文化
让传统手工技艺进入当代知识系统
民间工艺传承中的“家族”、市场与展演
——以山东菏泽穆李面塑工艺调查为例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阐释及发展路径探究
——以江西文港毛笔为例
“非遗”后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
——以水族马尾绣为例
第六编 生产性保护:政府与市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思考
——中国北方民间布老虎现状反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市场“巴泽尔困境
——以香云纱染整技艺保护为例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短板和解决的可能:壮锦的实践
走出瓶颈:浙江青田石雕的生产性保护经验
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
思考手工(代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