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诊国医大师柴嵩岩临床实录(配增值)》:
月经先期,就是月经周期的缩短,根据患者的基础体温,了解是前一段(指卵泡期)缩短还是后一段(指黄体期)缩短。如果是前一段短,那么在月经第五天开始用药的时候要考虑到固的问题。前一段短,或者月经根本没规律,舌质淡的情况下,要加补肾、固肾的药。如果舌质红,要清肝热,首选的药我觉得应该用白芍,白芍敛阴、养肝。用柴胡可清热,但其性散,有启动相火之弊。
如果是后一段短,也就是高温期短,那我们应该在体温上升后的第四至五天加固的药物。为什么是第四五天呢?因为过早地固,患者没排卵,体温没上升就固的话,可能体温就升不上去了,也要注意这一点。体温升上去以后很稳定——有个三五天就能看出来了是不是稳定——这个时候就要加固的药,固的药里面的一定要加养血的药,固到何时呢?固到第十天,就不要再固了。因为毕竟有温补的药,这样如果她怀孕了,你可能会影响到胚胎的稳定性。不说胚胎的问题,起码也会干扰血海。如果太动血了,患者已经怀孕的话,就可能给鼓动下来。如果患者没有怀孕,你过多地固了,可能导致月经后淋漓出血(因为固,导致内膜的剥脱不畅),所以一定要以十天左右为期,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剩下的药下次月经第五天继续吃。
一个月经周期,中医的理论是“月满则盈”,“满则溢”,所以血海在不断充实的时候你要加用充实的药。那么你想鼓动血海的时候,就一定在她排卵的时间点。如果排卵了——从我的经验看——说明血海就已经有了不足,那么最低限度就是这样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加大、加重补肾的药。
为什么十天以后就不再用了呢?因为怕过,什么都不能过。与所谓的消其大半思路差不多,就是补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可而止。这么考虑的时候就对药物做了分析。比如莲须,为什么用莲须?因为有血海不安。肾气过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血海不安,那我们就要清热、固下焦。为什么用覆盆子?因为她肾气不够。这样两个不同功能的药一起用,就选得非常得好。
关于养阴药,如果患者的脉细滑无力、舌质红,说明她血海伏热,阴亏,阴受灼,虽然她有月经,但是由于血海不安,容易出现月经淋漓,是浮热就会鼓动血海,不管这热之程度。就像贼,不管是大贼还是小贼,他总是要偷的。大贼有大方法,小贼有小方法。所以这时候要用养阴的药。
假如体温升上去以后,舌质红、脉数,脉是数而且动,它有动象说明血海根本不安定,所以治疗要敛,不用收,故五味子之类的药都不能用。要安定血海,可以用旱莲草、莲须,甚至椿皮都可以用。如果是阴亏血热,就不用这一类的药了,加上天冬、生地、地骨皮,甚至可以用点茅根。妊娠期茅根要慎用,因为它凉血,我治妊娠期感冒的时候不用茅根。虽然书上没有写它属于妊娠禁忌药,但它毕竟有凉血作用,凉血、动血的药此时都不用。我用芦根,我不用茅根,不用双花(金银花),我用荷叶,荷叶收敛。
再比方说月经先期的时候,天冬怎么用?
月经先期属热性的多,可由阴血不足导致,或由下焦有虚火导致,这样的月经先期,在什么时候加入天冬?我们认为天冬主要是走下焦的,它跟麦冬不一样,两者一个入肺一个入肾。治疗月经先期,要看患者就诊时处于月经的哪个阶段。如果月经先期属排卵期短的,就在月经后第五天加上天冬,但注意不能按20天给药了,要随时调整药。如果月经先期属排卵后黄体期短的,就着重在排卵后期,也就是黄体期加入天冬。
那么当归,什么时候用它呢?当归辛温活血,虽然有养血之功,但它有动血的之弊。所以,为了避免其动血之弊可能对妊娠后的胚胎造成影响,患者基础体温上升后我们就不用当归了——虽然体温上升后不能确定她是否已经排卵了且怀孕了。如果要用,比如滋腻养阴的药有点多,想用当归佐一下,那么用药时间控制在基础体温上升后的七到十天之内。为什么是七天到十天,之后就别再吃了呢?因为过了这个时间点,如果患者有好卵,该排已经排了,该有自然就有了,如果我们继续用当归就可能有两个“过”:一个是动了她已经形成的胚胎;再一个,可能干扰了她正常的月经来潮。
临床就是这么灵活,你们要学会举一反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