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尼勒克之恋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8099793
  • 作      者:
    卞优文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常州文联知名作家卞优文,以尼勒克县为背景题材,创作了文学作品《尼勒克之恋》。整本书兼具文艺、浪漫气息,让读者声临其境,感受美丽迷人的唐布拉大草原,以及尼勒克的山川风光。同时还有尼勒克的柯赛绣,作为民间传统刺绣技艺,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精美绝伦
展开
作者简介
卞优文,江苏常州人,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现任区文联主席。2015年开始文学创作,2019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在《钟山》《雨花》《青春》《四川文学》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长篇小说《行吟图》《山居图》发表于《钟山》长篇小说专号。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延州·尼勒克
京杭大运河迤逦南来,自扬州人长江后,过镇江进入延州,悠悠东去,曲折蜿蜒,流经一座名为“安桥”的江南小镇。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如棋盘一般密布安桥,展示着小镇的精致和优雅。
老街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上人来人往,有慢慢悠悠踱步的,有匆匆忙忙赶路的,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有身份的男人,身体虚弱的女人,还有不能走远路的小孩,也会坐在独轮车上经过老街。车轮子在青石板上滚过,发出格楞格楞的响声,像一首缠绵婉转的江南民谣。
街边有商铺,也有民居,有平房,也有楼屋,青砖黑瓦,错落有致。住在平房里的人,脚踩在门槛上,手里做着活计,半个头伸出门去,对着门外就说开了:
“老张,今朝怎么有空上街了?”
“稻要黄了,该买镰刀锄头了。”
“哦,不出门我倒忘了,这下张大哥要大忙了。”
“嗯,嗯。”
“进来喝杯茶?”
“不了不了,下回吧。”
“回见。”
“回见。”
住在楼屋里的人跟邻居说话,推开向街的雕花木窗就行,不需要大声。女人们要是晾衣裳,把晾衣竿搁到街对面人家的窗框上就可以了。这时一低头,恰巧街上有熟人走过,便大声打着招呼:
“阿姐,上街了啊,吃了吗?”
“吃了吃了,晒衣裳啊?”
“嗯嗯,买嗲东西了?”
“朆买嗲,扯了几尺花布。”
“过年还早呢,办喜事啊?”
“嗯嗯,老二要订婚了。”
“噢,真快,老二都长大了。恭喜恭喜啊。”
“谢谢,请你吃喜糖。”
“好啊,谢谢了。”
小镇人家的生活,年年如此,日日如旧,绵延了数百上千年,温情而安闲。
安桥东街运河边,我家有一座老屋。房檐上常年长着几株野草花,有瓦松,有狗尾巴草,还有鸡冠花。春天默默地发芽生长,等到长得高出了屋檐,便随心所欲地俯瞰了东街的繁华与冷清。在风雨中寂寞地摇曳了半年之后,待西北来的秋风无情地刮起来,再悄无声息地慢慢枯萎老去,以平和的心态期待着来年。
老屋虽是平房,却还算轩敞,排门对着老街,一年又一年,神定气闲。老房子内有一小院,院中有石榴树一棵,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石榴树系我爷爷手植,但不知何年所植。爷爷是老革命,在安桥却人人皆知。
淞沪会战后,日本兵沿沪宁线一路向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占一座城就留下一支日军,不久又培植一支伪军。目睹日寇暴行,为了不当亡国奴,也为了不在家里受气,许多年轻人投军了。有投国军的,也有投新四军的。我爷爷投的是新四军。新四军苦些,装备也差,但纪律好是老百姓公认的。当时年轻人投军,也不会考虑太多,似乎也没觉得有啥大区别,都是抗日的队伍,都是为了打鬼子。
我们祁家祖上是出苦力的。先是给人家挑水劈柴,日子久了也积了些钱,就开了个老虎灶,给人家送开水。老虎灶开成了,接着就蒸馒头卖馒头。有开水又有馒头,坐下来吃早点的就多了,在我太爷爷手上,就又开了个茶馆。烧开水蒸馒头之外,也给客人下面条,还雇了一个师傅专做贴麻糕。如此一来,一个茶馆兼小吃店就像模像样了。祁家的日子虽也小康了,却是手指头上做出来牙缝里省出来的。
佟家是我家斜对门邻居。佟家是书香门第,祖上曾出过一位举人老爷,所以一代一代传下来,以教书当官为主业。有人当官,有人教书,有人既当官也教书。佟茂祥在族中排行老三,最初当小学教师,不几年就当了校长。淞沪之战后,抗战烽烟蔓延到了家乡,佟茂祥便投了国军。后来国军撤往后方,佟茂祥因在当地有威望,便留在了家乡,当过延州国民政府县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
爷爷从小是佟茂祥的跟屁虫,叫他三哥。爷爷这声三哥算是没白叫,后来,三哥救过他的命。
抗战结束后,国共谈判,共产党撤到长江以北。爷爷留守江南,转入地下。地下活动空间小,暴露可能性大。一次爷爷出门急了一点,天还没有黑尽,被一个熟人认出来了。也是爷爷大意了,只晓得那人是个酒鬼,但没想到都是街坊邻居的,他会为了几个赏钱去告密。爷爷被捕后,我太奶奶去找了佟家老太太。大家都是老街坊,在女人眼里,什么党什么派,她们才不管呢,她们心里只有儿子。佟老太太出面了,拄着拐杖去找儿子。儿子不在。不知是真不在,还是躲开了。佟老太太生气了,拐杖在砖地上敲得笃笃响,让手下人传话给儿子,说必须放了我爷爷。老太太说我爷爷是她的寄儿子,临走时撂下一句狠话:“他是茂祥的弟弟,你们看着办。”
当天夜里,爷爷就被转移了。黑布蒙着双眼,黑咕隆咚的,跌跌撞撞走了不少夜路,来到一处陌生宅院。等到下半夜,月亮上来了,爷爷透过窗子,发现院落的墙上,竟然斜靠着个水车轴子。这种脚踏车水的东西爷爷太熟悉了,每到插秧季节,为了那几亩水稻田,一家人车水灌田,简直要“磨断轴心,车断脚筋”。但此刻见了这水车轴子,爷爷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心里默默念道,天无绝人之路,莫非就应在这东西上了?夜,阒然无声。他悄悄挣开绑他
展开
目录
自序一 你好,尼勒克
自序二 温情援疆楼
第一章 延州·尼勒克
第二章 魂断喀什河
第三章 《佟九妹自述》
第四章 远妮的回忆
第五章 到尼勒克去
第六章 亲近尼勒克
第七章 《爱的笔谈》
第八章 秋天的一个梦
第九章 白家的故事
第十章 喀什河论道
第十一章 《细君公主》
第十二章 导演和主演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