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的智慧:12个重要概念解读 从新颖角度解读《论语》 观点贴近现实生活 儒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911956
  • 作      者:
    陆振兴,刘英
  • 出 版 社 :
    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精彩书摘
  《论语》提出了开动脑筋、学思结合、温故知新、教学相长、择善而从、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等一系列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说明孔子师徒已经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学习的门径,拥有了登堂入室的钥匙。这些方法,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学习。在这些方法之中,最宝贵的是实事求是和温故知新。
  实事求是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是孔子学习思想的灵魂。学习的过程,是格物致知的过程,是探究人情物理、完善提高自己和改善社会的过程。学习的唯一正确的目的是求知明理,唯一正确的用途是促进人类的进步。因此,搞好学习,唯一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是实事求是,只能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我们学习的东西,研究的对象,对我们要获得的知识,要寻求的道理,下决心搞到手。不搞明白,决不罢休。我们要像愚公移山那样干,直到搞明白为止。一次弄不明白,可以搞两次、三次,搞一千次一万次都是可以的。一天弄不明白,可以搞两天、三天,搞一千年一万年也都是允许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积月累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真理,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和改善外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研究什么事物,推动什么工作,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习搞好,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的话,我们就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愚弄自己,自己挖断了自己前进的道路,自己为自己设下了退步与堕落的陷阱。
  对学习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讲明白不容易,做起来就更难了。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个道理是不太明白的,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中没有贯彻这个原则、这个方法。有些人并不是真正不明白,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常常知之装作不知,不知佯为知。
  比如,中国古代的帝王,那些开国君主,就像刘邦、朱元璋之流,本来都是普通人,都是靠造反起家当上了皇帝。他们反对社会腐败,反抗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完全是正义的。因为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这个道理是无可置疑的社会公理。他们反抗斗争取得胜利,是值得整个社会,特别是下层人民群众欢庆的,他们建立的新政权、新秩序,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合法性。但是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却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个道理、这个公理、这个天理,即使有一些宣传,也不是很到位。他们舍弃了捍卫政权、重建新秩序的最可靠的资本和最有力的武器,却因袭君权神授、王权天赋的歪理邪说,编造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来神化自己的统治。
  《史记·高祖本纪》开篇就说:高祖,“父日太公,母日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明史·太祖本纪》说,太祖朱元璋,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含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对这种蓄意编造的谎言,有谁敢抱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戳破呢?这其中既有知之佯作不知,也有真不知,更有其他一言难尽的原因。这样做使自己建立的具有天然合理性的新政权落入了与过去的反动政权同样的地位,也使自己建立的新社会逐步堕落为他们历经艰辛粉碎的那样的旧社会。
  再比如,1492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罪恶的侵略殖民活动。他们杀戮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财富,罪恶累累,罄竹难书。对他们的侵略行径,必须声讨。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是,遗憾的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总有一些人,无视殖民者犯下的罪恶,千方百计为殖民者辩护,甚至把殖民者美化为传播文明的救星。事实上,这些人对殖民统治的罪恶是清楚的,但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却知之装作不知。这种无视天下公理、认贼作父的罪恶行径,严重阻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反抗斗争,助长了西方列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阻碍了世界历史的前进。
  温故知新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再到知之更多的过程。一切新知,都是在自己和前人固有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孔子提出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
目录
(代序)写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篇大文章
第一篇 学
一、《论语》关于学习的论述
二、《论语》学习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
三、我们今天应当如何学习

第二篇 友
一、《论语》对交友问题的论述
二、《论语》交友思想的价值
三、我们今天应当如何交友

第三篇 君子
一、《论语》关于君子的论述
二、《论语》君子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
三、我们今天应当如何推进人的建设

第四篇 仁
一、《论语》关于仁的论述
二、《论语》关于仁的思想观念的价值及其局限
三、孔子仁学在中国的历史实践
四、进一步做好中国传统仁文化的转化、发展工作

第五篇 义
一、《论语》论义
二、《论语》论义的价值及其历史影响
三、继续做好道义文化的转化、发展工作

第六篇 礼
一、《论语》关于礼的论述
二、《论语》论礼的思想理论的价值及其局限
三、礼制在中国的历史演变
四、按照礼的本质要求继续推进现代礼制建设

第七篇 乐
一、乐的本质
二、乐与国家治理
三、乐与人的建设
四、乐文化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实践
五、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变革与人民音乐文化的诞生
六、推进实现新时代人民音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第八篇 知
第九篇 信
第十篇 忠孝
第十一篇 政
附录一:《论语》论学
附录二:《论语》论友
附录三:《论语》论君子
附录四:《论语》论仁
附录五:《论语》论义
附录六:《论语》论礼
附录七:《论语》论乐
附录八:《论语》论知
附录九:《论语》论信
附录十:《论语》论忠孝
附录十一:《论语》论政
附录十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简明历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