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与社工咨询门诊的设立
虹口精卫中心引入并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以后,陆续招募进几名拥有硕士学历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工在门诊、跟随医生坐诊、熟悉精神专科医院工作之时发现,许多病人和家属在医生诊断完以后会有聊天和倾诉的需求,其中还包括对于政策等问题的咨询,以及对于用药和疾病表现的反复确认等。而由于上海虹口精卫中心的门诊量非常大,门诊医生一般没有过多的时间专门一一解答所有医疗之外的问题。
因此自2015年起,针对以上需求,为同时满足门诊效率提升以及病患和家属的需求,虹口精卫中心开始在门诊区专门设立社工咨询门诊台,而后于2017年正式创立社工咨询门诊,形式为免费咨询,由专职社工轮流在每周二上午门诊时间坐诊,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各类问题。
(二)社工咨询门诊的服务内容
根据实际工作中患者和家属存在的需求,社工咨询门诊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政策咨询
由于精神专科医院的特殊性,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有大部分为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这部分患者享受来自民政、卫计和残联等不同部门的多种政策优待,但是较多的政策优待也让患者和家属对某些政策感到困惑。在社工咨询门诊设立之前,患者和家属会去询问门诊医生,而门诊医生并不一定完全知悉所有相关政策,社工则很好地填补了这一服务空白。
2.情绪疏导
严重精神疾病由于影响个人正常社交和生活以及存在社会污名等原因,对于患者本人和其家庭都是一个巨大打击。当这一打击降临时,患者和家属往往难以接受,此时则需要有专业人员介入进行情绪疏导。而社工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患者和家属的情绪疏导往往并不是要求彻底解决问题,而是只需要有他们能够信任的专业人员耐心地听完他们的倾诉,社工可以积极利用专业内的倾听等技巧来满足患者和家属的这一需求。
3.活动资源链接
自医务社工部设立以来,已经陆续在院内和社区开设了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同心圆系列俱乐部,其中包括同心圆家属俱乐部(精神障碍者家属互助组织)、同心圆“抑”起走俱乐部(抑郁症患者互助组织)、同心圆职业康复俱乐部(服务于有职业康复需求的患者)和同心圆志愿者俱乐部(志愿者团体,其中也吸纳状况较为稳定的患者参与)。而由于宣传等原因,许多患者和家属并不知晓这些活动或者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参加哪些活动。社工咨询门诊则对这一服务资源和需求者之间的不匹配作了有益的补充,能够根据患者和家属的实际需求为他们转介合适的活动,并且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筹划新的康复活动。
4.社区康复机构转介
自2009年起,上海各区县陆续在下属街道设立了阳光心园,专门服务于有社区康复需求的精神障碍患者。而阳光心园入园需要有包括医生评估在内的一系列手续,对于不明了这些手续的患者,社工咨询门诊可以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
5.对于医院门诊工作的建议
患者和家属前来就诊时,常会有针对门诊的一些改进建议,过往只能通过写意见的形式进行反馈,但这种反馈是单向的且可能进度较慢,而社工咨询门诊则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和有效的补充。
(三)社工咨询门诊的发展与困境
社工咨询门诊在经过3年的发展后,参与了2018年的虹口精卫中心组织的医院“品管圈”活动。在活动申报中,医务社工部认为社工咨询门诊应当改变的问题是院内外知晓率过低而导致社工咨询门诊量太低。具体的问题将在下一部分提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