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1 .I 湿地生态系统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1.2 磷化氢的主要性质
1.1.3 磷化氢的产生、迁移与转化过程
1.2 磷化氢的研究意义
1.2.1 磷化氢在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意义
1.2.2 低价磷对生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2 土壤环境中磷化氢的产生与分布
2.1 稻田中磷化氢的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
2.1.1 痕量磷化氢的冷阱二次富集机理与GC/FID分析方法建立
2.1.2 稻田中气体磷化氢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2.1.3 水稻土中结合态磷化氢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2.2 大气中CO2/O3浓度升高下水稻田土壤碳形态对MBP产生的影响
2.2.1 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田土壤碳形态对MBP产生的影响
2.2.2 O3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田土壤碳形态对MBP产生的影响
2.2.3 CO2/O3浓度升高对水稻田MBP的影响
2.3 FAcE条件下稻田磷化氢释放规律及产生机制
2.3.1 FACE条件下稻田游离磷化氢气体的释放规律
2.3.2 FACE条件下稻田土壤磷的迁移转化规律
2.3.3 水稻不同生长期土壤磷形态、金属含量与土壤MBP的相关性分析
2.3.4 钢铁腐蚀产生磷化氢的初步探讨
2.4 华南地区典型水稻土中磷化氢的分布与细菌群落的关系及其影响研究
2.4.1 华南地区典型水稻土中结合态磷化氢的分布、土壤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
2.4.2 磷化氢对水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2.4.3 连续培养水稻土的磷化氢产生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
2.5 强化磷转化电位条件下磷化氢产生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5.1 磷转化电位条件下磷化氢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建立
2.5.2 微生物电解池中磷化氢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2.5.3 微生物多样性及磷化氢产生分析
参考文献
3 磷化氢对水稻的影响
3.1 磷化氢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3.1.1 磷化氢对水稻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
3.1.2 磷化氢对水稻种子萌发期间生理特性的影响
3.2 水稻田磷化氢对水稻生理生化以及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3.2.1 磷化氢对水稻种子萌发期间生理生化影响
3.2.2 磷化氢对水稻幼苗的生理生化影响
3.2.3 水稻田磷化氢对水稻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环境中磷化氢对水稻根际土壤性质以及有效磷的影响
3.3.1 磷化氢对水稻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3.2 磷化氢对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3 磷化氢对水稻根际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4 水环境中的磷化氢
4.1 太湖溶解态磷的分布特征及形态研究
4.1.1 太湖水体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
4.1.2 水体中易被忽视的磷形态测定方法初探
4.2 太湖底泥中利用低价磷酸盐的微生物筛选和鉴定
4.2.1 利用低价磷酸盐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
4.2.2 微生物利用亚磷酸盐的机理初探
4.3 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释放过程及其产生机制研究
4.3.1 痕量磷化氢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分布
4.3.2 湖泊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释放过程的研究
4.3.3 湖泊磷化氢向大气中迁移的研究
4.3.4 磷化氢产生机制的探讨
4.4 江苏近岸沉积物中磷化氢的分布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4.4.1 大气环境因素及实验材料对磷化氢的吸附降解
4.4.2 江苏近海磷化氢、磷形态及有机质的时空分布特征
4.4.3 海洋生态系统中磷化氢产生机制探讨
4.5 磷化氢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与光化学氧化过程
4.5.1 温带海滨湿地磷化氢分布与释放的研究
4.5.2 河流湿地磷化氢分布与释放的研究
4.5.3 带海滨湿地磷化氢分布与释放的研究
4.5.4 不同类型湿地磷化氢分布与释放的比较研究
4.5.5 大气环境中磷化氢光化学氧化的模拟实验
4.6 亚磷酸盐在北太湖沉积物一水界面的迁移及其光转化特征研究
4.6.1 串联毛细管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含磷离子
4.6.2 北太湖沉积物一水界面亚磷酸盐释放通量研究
4.6.3 自然光照下太湖水中亚磷酸盐的消减研究
4.6.4 亚磷酸盐在水环境中的模拟光氧化研究
4.7 低价磷酸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4.7.1 钼锑抗法测溶液中的低价磷酸盐
4.7.2 亚磷酸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4.7.3 草甘膦及草甘膦异丙胺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