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精装本)(精)
0.00     定价 ¥ 11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132804
  • 作      者:
    编者:蔡汀//王义高//祖晶|责编:孔明丽//李馨宇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苏霍姆林斯基的两篇重要论著《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既有自己当中学校长的经验总结,也有对教师工作的诸多思考,更有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探索和沉思,对全面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大有裨益,对当今教育工作也很有启发。
展开
目录
帕夫雷什中学
前言
第一章 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
工作成功的保证
一、深思如何领导好学校
二、我们的教师和教育者
三、校务会议的组成和作用
四、我们怎样在校长和教导主任之间实行分工
五、帮助教师完善教育技巧
六、集体研究“思维与情感的统一”问题
七、我们的传统
第二章 学校的物质基础及学生周围的环境
一、培养对自然财富的珍惜爱护态度
二、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环境
三、校园及其教育作用
四、校舍内部陈设的教育作用
第三章 关注健康与体育
一、学生的健康与精神生活
二、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劳动和作息制度的卫生保健要求
三、劳动是增强体质的手段
四、课堂上的体育和运动
五、体育与空余时间和休息问题
第四章 德育
一、公民基础——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
二、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途径
三、信念在道德成熟时期如何发展和巩固
四、社会定向——信念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五、敏感性和同情心的培养
六、培养诚实和荣誉感
七、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
第五章 智育
一、智育的本质及其任务
二、智育与世界观
三、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知识的内容与智育
五、知识的掌握过程与智力发展
六、培养学生的智能
七、智育与教学法问题
八、科学无神论教育
第六章 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原则
二、劳动教育的物质基础(从教育学方面讲)
三、学生劳动活动的种类及其组织方面的教育学要求
四、劳动教学
五、学生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劳动方针
六、才能、爱好和志向的培养和发展
七、手工劳动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八、自我服务
九、劳动教育的方法同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法的联系
十、树立榜样是劳动教育的一种方法
十一、复习是劳动教育的一种方法
十二、集体劳动作业的完成
十三、竞赛是发展创造才能的一种因素
十四、劳动制度
第七章 美育
一、美的认识与情操的培养
二、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美育和美的创造
四、周围环境和劳动在美育中的作用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作者的话
第一次谈话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关键在于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
二、集体的教育信念和教师的个人创造
三、真正的脑力劳动是思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教师讲新教材时,学生头脑中在发生什么变化
第二次谈话 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一、学习与劳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
二、全体教师要团结成一支统一的教育力量
三、关于自我教育教育素养
第三次谈话 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
一、教师的业余时间安排及其一般素养的提高
二、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工作中的研究因素
三、“思想之室”
四、读书和创作
第四次谈话 难教儿童
一、难教儿童是些什么样的孩子
二、他们为什么变成了难教儿童
三、关键是要有富于经验的、懂得儿童心理世界的教师
第五次谈话 关于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
一、怎样才能使每个人心中确立起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原则
二、是否需要一个道德教育工作大纲
三、是数学的世纪,还是人的世纪
四、道德与知识之间、精神文明与知识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接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精神领域
六、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
七、尽量鼓励学生多参加积极的活动
八、道德标准(准则、规则、原则)要体现在事物、现象、关系之中
九、只有创造并且不断完善育人环境,才能使教育手段收到预期的效果
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年长同学与年幼同学、同龄同学之间这三种关系的细微性和人道性
十一、激发起学生心中想变得更好的愿望
十二、消除个别家庭环境对儿童教育的不良影响
十三、学生特别是少年不喜欢当被教育者
十四、想法、情感和内心体验构成的思想财富
第六次谈话 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一、知识的“关键点”
二、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第七次谈话 关于听课和分析课的几点建议
一、听谁的课,何时去听,听多少课
二、听课和分析课的目的是什么
三、教师怎样理解和达到课的目的
四、为什么及如何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五、是否注意教会儿童学习
六、学生对新课的学习
七、学生的知识是如何发展和深化的
八、能否让全体学生都牢固掌握知识是评价课的主要标准
九、教师应当怎样布置家庭作业
十、在分析课的过程中概括教学规律
第八次谈 话怎样做学年总结
一、学年总结为什么是必要的
二、学年总结的实质及做法
三、应当把师生的脑力劳动情况作为学年总结的重点
四、对教育工作的分析
注释
后记
再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