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予地方党委管理的干部重处分,应当经过哪些审批程序?
2.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被举报人澄清正名.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3.调查失职失责案件,应当如何考虑主客观因素?
4.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如何立案并移送审理?
5.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应当从哪些方面认定?
6.共同贪污涉案人应该如何处置?
7.违法行为发生时与立案审查调查时身份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
8.不同身份的人收受药品回扣,应该如何定性?
9.受贿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应该如何定罪?
10.挪用“小金库”资金用于消费是贪污还是挪用公款?
11.受贿犯罪的谋利事项是否可以认定为违纪?
12.民政局副局长亲属领低保金,为什么被判无罪?
13.如何认定以借为名的索贿?
14.如何认定收受干股型受贿?
15.只收钱没办事,构成受贿罪吗?
16.收受钱款11万元,该案为什么被撤销?
17.如何区分单位受贿与受贿后用于公务?
18.如何提出从宽处罚建议?
19.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应该如何认定?
20.逆向量刑情节竞合时如何规范量纪量刑?
21.怎样把握行贿犯罪情节较轻不移送起诉?
22.为单位利益而行贿,构成行贿罪还是单位行贿罪?
2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数额如何认定?
24.乱收费私设私分“小金库”,如何定性处分?
25.经集体研究决定的滥用职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6.玩忽职守罪的因果关系如何认定?
27.三审翻供,捏造虚构证明材料,为什么不适用缓刑?
28.行贿数额应该如何认定?
29.鉴定意见为什么不被采纳?
30.行贿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如何认定?
31.言词证据与客观证据发生矛盾怎么办?
32.如何追缴行贿违法所得?
33.被审查调查人免予刑事处罚,如何处分?
34.亲戚间的行受贿应如何认定?
35.未实际获取非法利益,是否构成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36.如何区分过失型渎职犯罪与工作失职?
37.帮助犯罪分子传递信件属于正常履职行为还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38.何种情况下可以以事立案?
39.没有与对方公司串通,是否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