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学(修订版)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40538335
  • 作      者:
    杨春时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美学(修订版)》对审美活动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考察,内容包括审美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审美的本质、审美的起源、审美意识、审美符号、审美文化、审美范畴、审美解释、审美的历史发展、审美的功能和美育等,全面揭示了审美活动的性质、特征。本次修订,教材进一步吸收现代世界美学的合理成果,突出美学的哲学性,确立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建立了严谨的逻辑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质。
  《美学(修订版)》既适合哲学学科的美学课程教学,也适用于文学、艺术、教育等学科的本科生学习。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学(修订版)》:
  基于存在论的现象学的方法是发现审美意义的根本途径,审美体验获致审美意象——现象,审美的本质即审美的意义就在这种审美体验中获得。
  现象学认为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实观念“悬隔”或放在“括号”里,直接面对事物本身。这种现象学的方法应该适用于审美体验,甚至可以说审美体验是典型的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的形式。要获取审美意义,首先要进入审美体验,或者说对现实意识进行“悬搁”并进行“现象还原”。因为现实经验的对象是表象,而非现象,它不是“实事本身”。审美体验就是要把表象“还原”为现象。在这个时候,要把现实意识和现实观念排除,以保证审美体验的纯粹性。这一步的任务与现象学的“悬搁”相似。在此前,我们还处于日常生活的现实体验之中,还没有进入审美状态。必须超越日常体验状态,屏除现实意识,把现实观念“悬隔”起来,直接面对审美对象。这就是一种带有直觉性的审美体验。但审美并不是一种先验性的“还原”,而是对现实体验的超越,是审美理想对现实体验的突破和提升。如何摆脱现实意识,进入审美体验,实际上是一个审美意识发生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审美理想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审美理想不是别的东西,乃是人的潜在的自由要求,它来自存在的召唤.是生存的超越性的冲动。它在具体的对象的刺激下,从无意识领域中发生并且转化为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审美的动力、审美的期待和审美的规范,使现实意识得以升华为自由的意识。在审美中,我们进入了一种超常的体验,也就是一种本真的生存体验。这种体验极其丰富、深刻,一言难尽,既有极度的愉悦,又有深刻的启示。审美体验中人处于自由的生存状态,获得身心一体的解放,但心理与生理、意识性与身体性尚未分离,还处于混沌未明的状态。此时自觉性的意义还没有发生,只是一种直接的、身心一体的感受。
  审美体验才是真正的纯粹意识,也就是前反思的、充分的非自觉意识,它比日常经验更全面、更深刻、更切近现象。杜夫海纳说:“审美经验在它是纯粹的那一瞬间,完成了现象学的还原。对世界的信仰被搁置起来了,……说得更确切些,对主体而言,唯一仍然存在的世界并不是围绕对象的或在形相后面的世界,而是——这一点我们还将探讨——属于审美对象的世界。”这个非现实的审美对象正是“现象”:“那个非现实的东西,那个‘使我感受’的东西,正是现象学还原所想达到的‘现象’,即在呈现中被给予的和被还原为感性的审美对象。”审美体验具有丰富内涵,是审美意义的所在。审美体验与现实经验相区别,是另一种体验方式,从意识论的角度来说,就是另一种意识类型。要进入审美体验,就要求摒除经验意识,也就是把经验意识“悬搁”,放弃对审美对象的现实观念。比如对一朵花的审美体验,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对它的欣赏中去,不去想它的非审美意义,包括它的植物学知识、商品价值、有用性等。这样就使花成为审美对象,或者说花由表象转化为审美意象,主体也就进入审美体验。这个过程相当于现象学的“现象还原”,也即使现实意识变成审美意识,使对象从表象变成现象(审美意象)。我们要真切地抓住这个体验,让审美的意象自动呈现,这就是现象。
  接下来就是所谓本质还原,即胡塞尔所说的本质直观。通过深度的审美体验,就可以把握“美”的本质,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前一个过程即审美体验的继续和深入。在审美体验中,世界作为现象而非表象呈现,这也是“本质”的显现,现象即本质。所谓美的本质就在审美体验当中,就在审美现象(审美意象)当中。审美体验就是美感,审美对现象的本质把握不是通过知性而是通过美感实现的,那个最使我感动、最启发我的东西就是审美的本质。这就是说,美感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而是现象学的本质还原的“现象学剩余”,那个让我激动难忘而又似有所悟的东西,就是所谓“美”。比如我们阅读《红楼梦》,感慨万千,我们痛惜宝黛爱情的夭折,悲悼大观园女性的命运,思考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审美本质何在?就是那种我们对人生命运的痛苦体验,就是那种不可磨灭的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美学的性质
一、美学的研究对象
二、美学的学科属性
三、美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 美学的意义
一、美学的知识学意义
二、美学的哲学意义
三、美学对艺术活动的指导意义
四、美学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美学的历史,
一、西方美学的历史
二、中国美学的历史
三、中国美学的现代建设和发展问题

第一编
★第一章 美学方法论
第一节 美学方法论的历史考察
一、西方古典美学方法论
二、西方现代美学方法论
三、中国古典美学方法论
第二节 现代美学方法论的重建
一、重建审美现象学
二、审美体验的现象性
三、审美本质的发现方法和证明方法
★第二章 美学本体论
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与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
一、西方古代的实体本体论哲学和美学体系
二、西方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和美学体系
三、西方现代的存在论哲学、美学体系
四、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体系
第二节 重建现代本体论
一、存在的重新界定
二、存在的本真性与本真性范畴:实有和虚无
三、存在的同一性与同一性范畴:时间和空间
第三章 审美本质的发现
第一节 发现审美本质的途径
一、现象学方法的应用
二、审美体验——审美意象
……
第二编
第三编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