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坦克战术:从诺曼底到洛林
0.00     定价 ¥ 12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941174
  • 作      者:
    [加]罗曼·约翰·亚里莫维奇
  • 译      者:
    王法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

(加)罗曼·约翰·亚里莫维奇(Roman Johann Jarymowycz),美国AHF杰出写作奖获得者,前加拿大陆军上校,资深装甲战术教官,于2001年获得加拿大长期服役勋章和加拿大功勋勋章。拥有军事史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和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任教,为有关加拿大和诺曼底战役的当代军事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译者】

王法,1985年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法学本科毕业,军事研究爱好者。现任职于辽宁省盘锦市司法行政系统。生而平凡,但不甘平庸。出版过《二战盟军牵引式反坦克炮》《双塔奇兵——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技战史》《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屠虎驱豹——英国“萤火虫”中型坦克技战史》《辉煌与泥泞——洛林坦克战》等多本军事历史类图书,在《海陆空天惯性世界》《现代兵器》《世界军事》《飞碟探索》《看电影·周刊》《看电影·午夜场》《环球银幕》等多种杂志上发表过60多篇文章,共逾140万字。军事历史研究的主攻方向为二战时期北非、西线和太平洋战场的陆战,西方盟军的装备、人物与战史。愿以笔为枪,以墨为剑,努力再现那段历史的烽烟,以飨读者。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的前半部分全面介绍了美加两国装甲战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进化和发展,用翔实的史料与缜密的分析,全面剖析美加两国装甲兵装备、战术的发展脉络。本书的后半部分重点着眼于美加两国装甲部队在1944年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后的表现,梳理盟军装甲部队从诺曼底的篱墙到洛林的山林间的血战历程。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亲历者回忆和数据图表,为读者展现了美、加、英、德四方装甲力量在1944年法国战场上的战斗过程与结果。


展开
精彩书评

了解二战欧洲胜利的必读书籍,作者对军事历史的了解是百科全书式的。

——《科克斯书评》


所有对军事行动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加拿大军事史》


这是一本伟大的书……所有研究战术、战役法和战略,以及以装甲作为决定性武器的战争的学生都应该在他们的包里装上这本书。

——《军事史》杂志


这是本有趣的书,但需要谨慎阅读与理解。

——迈克尔·麦克诺干少校,《加拿大军事》杂志


展开
精彩书摘

截然不同的陆军:1944年的作战理论

在诺曼底与法国北部的战役,为今天参谋学院的学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战术与战役问题:突破敌军防线后,在向纵深机动时,猛然发现敌军装甲兵远优于己方,甚至己方直射火力都无法撼动敌军重型装甲战斗车辆。在政治与军事上,盟军都对装甲兵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够迅速获取决定性的胜利。如果没有蒙上阴影,其获取的胜利将与1940年德军获取的胜利相媲美。在此之前,尽管进行了有效的宣传与热情洋溢的支援,但西方盟军的坦克并未产生预期效果。

盟军装甲兵看似赢得了战争,但除了在北非进行过些许宏大的战术机动之外,其再未对德军打出过致命一击。如果隆美尔能成功进抵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与巴勒斯坦,那么德军非洲军获取的战略性胜利,必定归功于德军装甲师。在阿拉曼,蒙哥马利获取的胜利则是场枯燥的消耗战,在英军消耗殆尽之前,就耗干了德军。德军撤退到突尼斯的战略结局,也并不是因为英军装甲兵在追击阶段精力充沛的表现,而是因为美英联军在隆美尔的后方登陆,迫使其进行战略撤退,以保卫自己的交通线。在东线,当苏军指挥“猛犸”般的坦克进攻并歼灭整编的德军集团军时,英军还在试验战役机动集群或限于“乔克纵队”的坦克突袭与特种空勤团(SAS)对德军后方的袭扰。蒙哥马利缺乏奥康纳的创造力与性格,未能通过其胜利扩展战果,只满足于遵循拿破仑的格鲁希元帅的“最佳传统”——跟随撤退的敌军。在突尼斯北部,北非会战终结于两条战线盟军竞速般的进攻中。尽管在最后的时刻得到了1个“虎”式重型坦克营、空军与步兵的增援,精疲力竭的德军还是放弃了。

意大利的地形使任何原本意义上的装甲战争都归于无望—在战略打击中以追击战进行的战役机动。尽管地形有明显的局限性,美军依然投入了其经验最丰富的装甲师——美军第1 装甲师。加军放弃了其坦克兵的核心,批准投入第1 装甲旅与唯一具备作战能力的装甲师——加军第5装甲师,到意大利半岛。这些装甲部队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承受了严重的损失,披荆斩棘地打通了通往罗马与意大利北部的道路,却从未进行过“闪击战”时代意义的装甲作战。盟军视其为“步兵坦克”,尽管其以中队、营或团为单位像古怪而壮丽的骑士那样发起冲锋,但依旧是移动速度最慢的部队。

法国是盟军装甲兵最后证明自己的机会。法国地形适于大规模地使用坦克,只要有个掌握先进战法的指挥官,盟军的“闪击战”就能轻松重演曼施坦因与伦德施泰特的胜利—实际上,甚至能遮蔽苏军在东线所获胜利的光芒。盟军作战的顺序一目了然:建立滩头阵地,突破德军阵地,纵深机动。1944年夏季,盟军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面对西线德军10个萎靡的装甲师,盟军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在诺曼底登陆日,盟军获得了胜利。然而,美军执着地在突击作战中使用“双重驱动”坦克,并且在“奥马哈”海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使盟军的胜利带上了污点。在诺曼底登陆当天,盟军未能攻占大多数的预定目标,但仍然获得了战略上的成功。随后3个月,盟军将为冲出诺曼底滩头而战。这场战役将是盟军经历过的最为血腥的战役。对盟军中那些推崇装甲兵的官兵来说,这场战役也是其最沮丧的时期。我们可以如此概括诺曼底战役:盟军取得了最初的胜利,德军装甲师坚定的反击,阻碍了盟军对胜利的扩展,双方在滩头陷入僵局。蒙哥马利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以装甲兵实施突破的战略攻势,屡败屡战,最终在法莱斯形成双重包围,包围了德军2个集团军,并因此解放了法国与比利时。

蒙哥马利试图通过4次战略攻势,从滩头达成突破:“古德伍德”行动、“眼镜蛇—春天”行动、“总计”行动与“驯服”行动。上述攻势首先是由英军与加军执行 ,随后是美军与加军。这些作战行动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其被认定为西方盟军装甲兵作战能力的首个例证与最大例证,且完全掩盖了盟军装甲兵随后的两次作战行动:美军装甲兵在洛林的作战与巴顿对德军阿登攻势的反击。突出部战役(阿登战役)成了一系列的战役猛攻,希特勒却未能获得战略胜利;洛林战役是战术级别的,却获得了决定性的战役成果。只有诺曼底战役,为坦克兵指挥官提供了证明装甲兵能够决定战役与战略走向的机会。同时,这场战役使较为劣等的装甲兵对抗在技术上占有极大优势的装甲兵。西方民主国家未能生产出与德军相同质量的坦克,未能创建与德军相同的作战理论,成了欧洲会战的丑闻。

对装甲兵学员来说,有充分的文献为这十数场战斗提供材料,以进行学术反思。其中,有5个重要例证,应予以深思:1.1944年7月,“古德伍德”行动与“大西洋”行动;2.1944年7月,“眼镜蛇”行动与“春天”行动;3.1944年8月,“总计”行动;4.1944年8月,“驯服”行动与“眼镜蛇”行动的追歼行动;5.1944年9月,在洛林的阿拉库尔之战。这些行动表现了当时盟军作战理论的状态,以及同盟国内部不同国家陆军不同的文化与技术。

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后,“古德伍德”行动是盟军向西北欧进行的首场攻势,以英军装甲兵的全体失败告终。“古德伍德”行动的第二幕——“大西洋”行动,短暂地夺取了至关重要的韦里耶尔岭(Verrières Ridge)。尽管承诺要恢复攻势,然而最终败于德军的一系列反击。

“眼镜蛇”行动与“春天”行动,构成了盟军在诺曼底的第二次战略攻势。“眼镜蛇”行动随即受困于灌木篱墙地带的消耗战,直到8月初才宣告结束。尽管如此,其仍然实施了成功的装甲作战,并引发了德军在诺曼底的首次战役级别反击。“春天”行动的目的是支援“眼镜蛇”行动,但遭到了惨败;尽管盟军掌握着绝对制空权,迪特里希的装甲兵还是向加军发起了军级规模的反击。

“总计”行动是盟军的第三次战略攻势,旨在补充“眼镜蛇”行动并歼灭巴黎以西的全部德军。最初,行动获得了胜利,随后就遭到了德军咄咄逼人的装甲反击,并再次印证了盟军在战役级别进行集中突破的无能。

“驯服”行动与“眼镜蛇”行动的追歼行动是盟军装甲兵在战役级别的绝佳之作与战略级别的拙劣之作。尽管各军与各师战果辉煌,然而巴顿的美军第3集团军剑走偏锋的机动与完胜,都为保守的布拉德利所不容。“驯服”行动则是唯一非美军的盟军兵力成功进行的战役机动。最终,波军第1装甲师、加军第4装甲师与加军第1集团军的某支兵力封闭了法莱斯包围圈。

阿拉库尔之战是日臻完善的美军战术指挥令人钦佩的例证,其通过运动战的优势对抗装备更好、具备技术优势的德军。

另一个纯粹的,可用于研究的装甲作战例证,是法莱斯围歼战之后,英军与加军对德军的追歼作战,尤其是英军装甲兵解放布鲁塞尔(Brussels)的战斗。盟军初期的行动,尤其是“赛马场”行动(使英军攻占卡昂与实施“春天”行动成为可能)与“蓝衣”行动(与“眼镜蛇”行动、“总计”行动同时进行),都是坦步协同战术的良好例证。“蓝衣”行动在诺曼底地区最糟糕的地形上进行,毫无进行机动或取胜的希望。英军装甲兵使用不当,导致其陷入灌木篱墙地带的消耗战,一直持续到诺曼底战役结束。与奥马尔·布拉德利不同,迈尔斯·登普西缺乏资源,蒙哥马利也不想为这场消耗战付出沉重的代价。作为格兰特将军优秀军事传统的最佳继承者,布拉德利小心谨慎地试探,直到达成突破。蒙哥马利似乎陷入无所适从之中——加军极有可能在卡昂以南获得成功,英军在中路达成突破的可能性较小。他没有支持任何一方,最终成了个“爱管闲事的看客”。

 

盟军战略指挥官

蒙哥马利是否具备战略思维,是个充满争论的问题。审视其在北非与诺曼底之后的行动,就会发现他并不擅长战役法,而更愿意涉足战役法之外的事物。蒙哥马利需要巨大优势的人力、物力、完全的制空权与规模极为庞大的炮兵,支撑他打一场对阵战,才能获取重大胜利。战斗一直持续到一方耗光了人力或装备。在北非,这似乎是奏效的。在突破德军防线阶段—亦称“第三次阿拉曼战役”,英军几乎可悲到无力组织起2 个装甲师作为追歼兵力,跟随英军第8 集团军进行重点突破,横扫逃往的黎波里的德意联军。作为沙漠战的宗师,隆美尔要比蒙哥马利狡猾得多。蒙哥马利对隆美尔的完胜,是在梅德宁,德军撞向了英军反坦克炮的线列阵地,英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蒙哥马利抵达诺曼底时,已经经历过井井有条的攻势,而且对盟军在意大利的攻势陷入僵局显得有些失望。

 


展开
目录

前言

作者序

引言

第1章 1918—1930年,骑兵与机械化

第2章 北美洲坦克兵

第3章 打造北美洲装甲兵:欧洲的影响

第4章 北美洲装甲兵的诞生:美国与加拿大组建装甲兵

第5章 打造北美洲装甲集团军:从欧洲与北非吸取的经验教训

第6章 盟军在诺曼底的战略攻势:“古德伍德”行动

第7章 1944年7月25日,“春天”行动:另一场 “眼镜蛇”行动

第8章 “眼镜蛇”行动:布拉德利实施战役机动

第9章 突破:1944年8月8日,“总计”行动

第10章 战略突破:“驯服”行动

第11章 执行“恰当任务”的装甲兵:追击作战理论

第12章 巴顿的中尉们在洛林:成熟的运动战

第13章 “‘虎’死谁手?”:坦克大丑闻

第14章 如果由苏军最高统帅部指挥诺曼底战役

第15章 结论:盟军战役法

附录1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坦克

附录2 欧洲战区的盟军装甲兵部队

附录3 M4“谢尔曼”中型坦克

附录4 美军与加军装甲兵伤亡情况

附录5 各战区盟军坦克损失抽样调查

附录6 德军“虎”式重型坦克对盟军坦克的穿甲效能表

附录7 1944年6月6日—7月10日,对诺曼底地区盟军坦克损失的分析

关于此书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