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秦腔》研究(“贾平凹研究资料汇编”丛书)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527285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蒋正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等方面的研究。

郭娜,主要从事小说美学及审美教育方面的研究,参与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故乡呀,我感激着故乡给了我的生命,把我送到了城里,每一作想故乡那腐败的老街,那老婆婆在院子里用湿草燃起熏蚊子的火,火不起焰,只冒着酸酸的呛呛的黑烟,我就强烈地冲动着要为故乡写些什么。我以前写过,那都是写整个商州,真正为棣花街写的太零碎太少。我清楚,故乡将出现另一种形状,我将越来越陌生,它以后或许像有了疤的苹果,苹果腐烂,如一泡脓水,或许它会淤地里生出了荷花,愈开愈艳,但那都再不属于我,而目前的态势与我相宜,我有责任和感情写下它。法门寺的塔在倒塌了一半的时候,我用散文记载过一半塔的模样,那是至今世上写一半塔的文字,现在我为故乡写这本书,却是为了忘却的回忆。
  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热爱的写作中不顾一切

贾平凹

按照惯例,获奖的人都要在这里说一段话的,我该说些什么呢?我只能如实地说,当前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予了史铁生、莫言、格非三位杰出的作家,我在遥远的西北曾热烈地为他们鼓过掌,在祝贺着他们的同时又不止一次地羞愧于我的年长和平庸。是的,前边走过了伟岸的身影,后边的大脚又跨踏而至,我想,我这个被争议的、在奔跑队列中又腿脚愈来愈沉重的作家,将无法靠近这项文学界重要的奖项。我没有料到第四届的大奖会授给我,真的没有料到!所以,意外的喜悦使我惊恐紧张又内心充满了感激,感激评委对我的理解和肯定。你们的理解和肯定将使我从此有更多的写作信心,如果我的野心还在,我会在我热爱的写作中不顾一切,继续那马拉松式的长跑。

今天是4月8日,天空清明,清明的天空肯定游荡着诸多的神灵。可以说,四年来的每一个4月8日,诸神里肯定有文学之神光临。沈从文称他的写作是要建一座希腊的小庙,就是为着文学之神的居住。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上建造了一座神庙,这倒让我想到了秦岭和秦岭上成百上千个现在还存在的庙。秦岭并不是国山,如泰山,但它的南麓和北麓是我生活和写作的地方,我太熟悉和热爱那里,就让我说说其中三个庙的事。

我要说的第一个庙建在很陡峭的一个崖头上,庙里供养的是叫娲的女神。女娲和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但长久以来庙里的香火并不旺盛,去朝拜的只是些老太太,跪在那里为求得孙儿而口中念念有词。我向往过女娲补天的神话,十数年前去过这个庙,正是冬天,雪下得撕棉扯絮,又狂风大作,冷得使我觉得天空有无数的刀子在翻搅。就是这个庙,在前两年,夜里庙内曾多次突然有红光放射,于是被视为民族要复兴的瑞兆,当地就大兴土木翻修,筹备大型祭典。女娲不再仅管生育,而被正名为民族之神。

还有一个庙在另一个山头。去这个庙不容易,羊肠小道要走几十里,乱石和杂草又把路覆盖得时断时续,而且得提竹棍打蛇,野蜂蜇了立即要在伤痛处涂上鼻涕。庙里的住持叫澄昭,弟子无数。去庙里的人绝大多数是草根蚁命的百姓,他们不会给庙里布施多少钱,能带的也只是一篮土豆,几块豆腐,或一瓶菜油和醋,在庙里祈求日子平安、身体健康和解除苦难,然后吃一顿斋饭。澄昭是佛学界的高僧,但他从来都说家常话。在他病得厉害的时候,去看他的人很多,哭声一片,他说了一句话:我会把心留给你们的。第二天就圆寂了。火化后灰烬里果然滚出一颗人心的舍利。这颗“心”现在仍保留着。

我还要再说秦岭上一座山上的另一座庙。这座山的下边是因保存最完整的泥塑而著名的水陆庵,游人如织,庵外各类吃喝小贩云集,热闹得像个集市。但是,水陆庵只是山上那个庙的一个道场,而庙叫悟真寺,却极少人登临,甚至好多人还不知道它。它冷落且破败,只住有一个和尚。这和尚每日除了习经诵课外,就几乎是一个农夫或樵夫,默默地在山林旁掘地种粮弄菜,提了镢头在岩巅涧底采灵芝挖药材。我喜欢这个庙,常常去那里,和这个和尚就成了朋友。是他让我领略了什么叫坚持,什么叫守候,需要如何的隐忍和静虑才能使生命处于大自在状态。这个和尚和我同岁,法名叫性云。

沈从文建造的是文学上的小庙,我说的尽是秦岭上那些我曾经探访的破旧小庙,这就在大师面前暴露了我蠢昧的村相。我时常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当年不以偶然的机会进大学读书,如果不是在大学里当时去向不明的状况下而开始了写作,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肯定是一位农民,一个矮小的老农。或许日子还过得去,儿孙一群,我倚老卖老,吃水烟,蹴阳坡,看着鸡飞狗咬。或许生活陷入了困顿,我还得揉着膝盖,咳嗽着,进城去打工。

也因此,我庆幸我从事了写作的工作,也更珍惜了手中的这支笔。


展开
目录
自述与对话
《秦腔》后记
在热爱的写作中不顾一切
——贾平凹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演说
《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感言
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访谈
关于《秦腔》和乡土文学的对谈
秦腔:一曲挽歌,一段深情
——上海《秦腔》研讨会发言摘要
《秦腔》:乡土中国叙事终结的杰出文本
——北京《秦腔》研讨会发言摘要
关于长篇小说《秦腔》的笔谈
众说纷纭谈《秦腔》

文本分析
关于《秦腔》的几段笔记
找不到历史
——《秦腔》阅读札记
尊灵魂,叹生命
——贾平凹《秦腔》及其写作伦理
乡村世界的凋敝与传统文化的挽歌
——评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
乡土经验与“中国之心”
——《秦腔》论
生活叙事与现实还原
——关于贾平凹长篇新作《秦腔》的几点思考
回到生活原点的写作
——贾平凹《秦腔》的叙事形态
对话与交响
——论长篇小说《秦腔》的复调特征
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文化反叛
——《秦腔》的后现代新汉语写作状态
《秦腔》的语言艺术
——骨子里的乡土气息
论《秦腔》在乡土小说史上的意义
缓慢的流水与惶恐的挽歌
——关于贾平凹的《秦腔》
《秦腔》: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
秦腔声里知兴衰
——论贾平凹作品中秦腔与文化的映照关系

宏观研究
论《秦腔》的现实主义艺术
……
比较视野
附录:研究总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