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践展开)/深圳律师实务丛书
0.00     定价 ¥ 7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775650
  • 作      者:
    编者:马成|责编:朱轶佳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金融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践展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对于刑事法律人来说,要运用好法律、处理好社会矛盾,仅凭经验不够,仅凭理论知识也不够,而是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既关注共性,更关注个性。本书分8个章节分述金融诈骗罪,不免会涉及对诈骗罪共性问题的讨论,如法益、形态、要件、共犯、罪数等。但在具体行文与布局方面,作者团队尽量做了较为妥当的安排,努力避免叠床架屋、重复累牍,在分析具体罪名的时候,更多的是注重运用刑法理论对具体罪名展开刑法教义学解读。 第三,既讲究体例,更讲究效力。本书在体例编排上依据刑法罪名规范顺序列排,具体章节也基本围绕犯罪构成要件展开,提炼常见疑难问题,运用案例方式分析、佐证,既能详明事理,也为实践中办理类似案件提供案例支撑,提高办案效率。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集资诈骗罪
 第一节 集资诈骗罪概述
  一、本罪的立法沿革
  二、本罪的修法演变
 第二节 非法集资的规范认定
  一、非法性特征:集资的含义
  二、公开性特征:“口口相传”是否属于公开宣传
  三、利诱性特征:仅承诺保本是否属于利诱性
  四、社会性特征:不特定对象的认定与私募基金的异化
 第三节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实质差异
  一、非法占有目的之一般认定标准
  二、非法占有目的之认定难题:以P2P案件为例
  三、犯罪转化问题: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到集资诈骗
 第四节 集资诈骗罪的主体界定与责任区分
  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分
  二、单位内部一般受雇员工的责任界定
  三、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责任划分
 第五节 集资诈骗数额的认定
  一、实际骗取数额为计算基础
  二、实际骗取数额的规范理解
  三、对刑事辩护工作的启示
 第六节 追赃挽损的实务疑难问题
  一、追赃挽损的实务状况
  二、追赃挽损实务的难题
  三、对刑事辩护工作的启示
第二章 贷款诈骗罪
 第一节 贷款诈骗罪概述
  一、本罪的立法沿革
  二、本罪的概念和基本构成特征
 第二节 贷款的认定范围和疑难问题
  一、信贷秩序应为贷款诈骗罪的主要客体
  二、诈骗“类贷款”行为的刑法认定
 第三节 贷款诈骗罪实行行为的规范判断
  一、“贷后诈骗”能否认定为贷款诈骗
  二、贷款到期之前还款行为能否认定为贷款诈骗
  三、对以其他方式进行贷款诈骗行为的同质性解读
 第四节 贷款诈骗危害结果与可恢复法益概念的运用
  一、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实际损害为犯罪金额
  二、应收利息、违约金等是否计入犯罪金额
  三、“案发前”归还的金额是否应扣除
 第五节 贷款诈骗罪主体认定的难点分析
  一、银行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本罪主体
  二、单位主体贷款诈骗问题
 第六节 贷款诈骗罪的其他问题
  一、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分
  二、内外勾结型骗贷行为的性质界定
  三、自然人和单位共同贷款诈骗之辨
第三章 票据诈骗罪
 第一节 票据诈骗罪概述
  一、本罪的立法沿革及依据
  二、本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第二节 票据诈骗罪客观行为的争议问题分析
  一、关于“使用”的规范理解
  二、“伪造”“变造”票据的认定
  三、“作废”票据的范围
  四、“冒用”他人票据的认定
  五、对“印鉴”的扩大解释
 第三节 票据诈骗罪之主观目的认定
  一、非法占有目的是本罪的主观要素
  二、票据诈骗非法占有目的司法认定
  三、票据诈骗与票据纠纷的通常界限
 第四节 票据诈骗罪的司法疑难问题展开
  一、盗窃空白票据并使用的行为定性
  二、骗取货物后以空头支票或伪造票据付款的行为定性
  三、内外勾结型票据诈骗的行为认定
第四章 金融凭证诈骗罪
 第一节 金融凭证诈骗罪概述
  一、本罪的立法沿革及依据
  二、本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第二节 金融凭证诈骗罪客观行为的争议问题分析
  一、行为对象的认定:金融凭证的范围
  二、客观行为的理解:“使用”的认定
  三、使用“作废”银行结算凭证的认定
  四、“冒用”他人银行结算凭证的认定
 第三节 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共犯界定
  一、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犯定性争议
  二、内外勾结型金融凭证诈骗共犯定性依据:主犯身份
 第四节 金融凭证诈骗罪与相近犯罪的界限
  一、本罪与普通诈骗罪
  二、本罪与票据诈骗罪
  三、本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四、本罪与贷款诈骗罪
 第五节 金融凭证诈骗罪司法认定难题展开
  一、伪造企业网上银行转账授权书骗取资金的行为定性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偷换存折支取储户资金的定性
  三、使用伪造的银行存单作抵押诈骗银行贷款行为的定性
  四、与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实施变造银行存单并使用行为的定性
第五章 信用证诈骗罪
 第一节 信用证诈骗罪概述
  一、本罪的立法沿革
  二、本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第二节 信用证诈骗罪的基础问题
  一、信用证的基本问题与交易架构
  二、非法占有目的是否为构成要件要素
 第三节 信用证诈骗罪的行为类型
  一、基础行为类型之一:虚假信用证诈骗
  二、基础行为类型之二:使用作废信用证诈骗
  三、非典型行为类型:骗取信用证
  四、兜底行为类型:其他方法
 第四节 信用证诈骗的司法认定
  一、信用证诈骗罪与其余七种金融诈骗罪的关系
  二、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量刑协调
  三、信用证诈骗罪的证据采集问题
第六章 信用卡诈骗罪
 第一节 信用卡诈骗罪概述
  一、本罪的由来与立法沿革
  二、本罪的概念与构成
 第二节 恶意透支的行为性质探析
  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实践现状
  二、恶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