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没收制度研究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773434
  • 作      者:
    作者:屈舒阳|责编:黄倩倩//杨悦芊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综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刑法典,可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犯罪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或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单纯依靠刑罚和保安处分难以取得期待之效果,惩治此类犯罪应当从经济损益着手。刑事没收能够增加行为人实施犯罪的成本,产生强烈的教训与警示作用,阻绝犯罪诱因的产生与犯罪的形成,恢复合法的财产秩序并防止财产权的滥用。 本书从实体法的角度出发,立足司法实践,以保障公民财产权利为基本立场,从刑事没收的总论(基本理论问题)与分论(违禁物的没收、供犯罪所用之物的没收、犯罪所生之物的没收、犯罪所得的没收)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参考并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刑法没收规范的立法趋势及运行现状,完善我国刑法没收规范,构建符合我国现实需求的“三轨制”刑事制裁体系。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刑事没收制度总论
第一章 刑事没收制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刑事没收制度的基本内涵
一、我国语境下的刑事没收制度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语境下的刑事没收制度
三、同一语境下的刑事没收制度
第二节 我国刑事没收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我国古代的刑事没收制度
二、我国近代的刑事没收制度
三、新中国成立后刑事没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刑事没收制度的正当性基础
一、财产权确立的先决性
二、财产权保护的相对性
三、刑事没收客体的特殊性
四、刑事制裁体系的完整性
五、合法财产保护的必要性
六、财产秩序维护的可能性
第二章 刑事没收制度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刑事没收的客体范围
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刑事没收的客体范围
二、我国刑事没收的客体范围及缺漏
三、刑事没收客体范围的精确划分
第二节 刑事没收的法律性质
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刑事没收的法律性质
二、我国刑事没收的法律性质及弊端
三、刑事没收独立法律效果的明确界定
第三节 刑事没收的前提条件
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刑事没收的前提条件
二、我国刑事没收的前提条件及缺陷
三、刑事没收前提条件的总体设定
第四节 刑事没收制度的法律效果
一、刑事没收法律效果的共性检讨
二、刑事没收法律效果的重新拟定
第三章 构建我国现代刑事没收制度的总体展望
第一节 构建我国“三轨制”刑事制裁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一、刑事制裁体系的“一元主义”与“二元主义”
二、我国现行刑事制裁体系的基本样态
三、“有实无名”双轨刑事制裁体系的发展趋向
第二节 构建我国现代刑事没收制度的具体路径
一、刑事没收基本价值取向的锚定
二、刑事没收法律定位与法律性质的明确
三、刑事没收与民事没收、行政没收的协调
四、刑法没收规范与刑事没收程序的融合
五、刑事没收客体范围的细化与增补
六、刑事没收前提条件的确定与法律效果的重塑
第二编 刑事没收制度分论
第四章 违禁物的没收
第一节 违禁物的具体界定
第二节 违禁物没收的法理依据
第三节 违禁物没收的法律性质
第四节 我国违禁物没收的现实情况
一、违禁物的范围界定
二、没收前提条件的设置
三、第三人的合法权利
四、没收客体的认定
五、违禁物没收程序的适用
第五节 我国违禁物没收规范的完善
一、明确违禁物的认定方法
二、没收前提条件的特殊处理
三、重视第三人合法权利的保护
四、化解不同客体间的冲突与竞合
五、违禁物没收程序的统一适用
第五章 供犯罪所用之物的没收
第一节 供犯罪所用之物的逆向界定
第二节 供犯罪所用之物没收的法理依据
一、犯罪实行阶段供犯罪所用之物
二、犯罪预备阶段供犯罪所用之物
三、犯罪行为结束后所用之物
第三节 供犯罪所用之物没收的法律性质
第四节 我国供犯罪所用之物没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收的前提条件有待明确
二、没收的方式比较严苛
三、没收的主体存在疑议
四、没收替代手段的缺失与用语的混乱
第五节 我国供犯罪所用之物没收规范的完善
一、比例原则下义务没收向职权没收的转变
二、责任层面下没收供犯罪所用之物以故意犯为限
三、物权理论下没收供犯罪所用之物的扩展与延伸
四、供犯罪所用之物没收的具体判断方法
五、统一用语并确立层次分明的执行措施
第六章 犯罪所生之物的没收
第一节 犯罪所生之物的基本内涵
一、犯罪所生之物的特性与范围
二、犯罪所生之物的认定方法
第二节 犯罪所生之物没收的法理依据
第三节 犯罪所生之物没收的法律性质
第四节 我国犯罪所生之物没收规范完善
一、职权没收方式的再思考
二、没收前提条件的再推敲
三、没收主体对象的再商榷
四、没收替代措施的再考量
第七章 犯罪所得的没收
第一节 犯罪所得的基本内涵
一、“违法所得”与“犯罪所得”
二、犯罪所得的界定与认定
第二节 犯罪所得没收的法理依据
一、一般犯罪所得的没收
二、犯罪成本没收的特殊考量——“总额原则”与“净额原则”的适用选择
第三节 犯罪所得没收的法律性质
第四节 我国犯罪所得没收的主要问题
一、没收的前提条件较为严苛
二、比例原则适用的空间有限
三、第三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存有疏漏
四、被害人合法财产权保护手段较少
第五节 我国犯罪所得没收规范的完善
一、明确没收的前提条件
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