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犯罪及其刑事追诉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412276
  • 作      者:
    编者:叶强//李雪健|责编:刘文科//刘照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网络社会”是我们感知与描述现代社会的重要语汇。当前,私人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与设备已经遍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分离的部分。信息网络技术以梦幻的方式不断融入、改变和定义着我们所处的时代,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高度融合,“双层社会”悄然来临。然而,信息网络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亦为犯罪行为提供了新的土壤,犯罪的行为方式及危害结果皆产生了“异化”,这无疑为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犯罪及其刑事追诉具有突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书竭力对学界最新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与考察,努力做到论证丝丝入扣,前后畅通,避免长篇大论的无用论证,紧紧围绕司法实践所出现的网络犯罪难题,通过详实的案例举引与理论分析,尽可能为实务人员提供决疑之术。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网络犯罪与网络刑法
第一节 网络犯罪的语境分析
一、网络犯罪的社会背景
二、网络犯罪的语义演变
三、网络犯罪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治理:网络刑法
一、网络刑法的必要性
二、网络刑法的规范体系
第二章 网络犯罪的实行行为与停止形态
第一节 网络犯罪的实行行为
一、网络犯罪实行行为的特征
二、网络犯罪实行行为的焦点:网络帮助行为
三、网络犯罪实行行为的认定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网络犯罪的既遂
二、网络犯罪的未遂
第三章 网络犯罪的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理论的问题点与争鸣
一、竞合论与罪数论的关系问题
二、犯罪个数的区分标准问题
三、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区别标准问题
四、牵连犯的认定与处断问题
五、连续犯的行为概念
第二节 信息网络犯罪现象对罪数理论的冲击
一、从犯罪构成说到规范违反说:犯罪个数理论的流变
二、从综合说到规范违反说:想象竞合限缩适用的探讨
三、从折中说到规范违反说:牵连犯的认定与处断问题反思
四、连续犯适用限制论的主张:基于现象的连续犯
第三节 信息网络视域中罪数理论的司法适用
一、犯罪个数问题的司法路径
二、信息网络犯罪视域下想象竞合犯、牵连犯与连续犯的司法适用
第四章 网络犯罪的共同犯罪
第一节 我国共同犯罪的立法模式
第二节 单一正犯视角下的网络共同犯罪问题
一、可罚的参与行为的识别
二、淡化正犯和共犯的区分
三、摒弃共犯对正犯的从属
四、承认秘密参加网络犯罪
五、破解对向参与犯罪问题
六、探究不作为的参加行为
第五章 危害国家法益的网络犯罪
第一节 煽动型危害国家法益网络犯罪
一、网络型煽动分裂国家罪
二、网络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第二节 间谍型危害国家法益网络犯罪分述
一、网络型间谍犯罪概要
二、网络型间谍类犯罪的实务分析
第六章 危害公共安全的网络犯罪
第一节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概述
一、我国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历程
二、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特征
第二节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司法适用
一、网络恐怖袭击
二、利用互联网传播恐怖活动相关信息
三、利用互联网联络恐怖活动犯罪
四、利用互联网收集恐怖活动情报信息和技术
五、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交叉
第七章 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网络犯罪
第一节 互联网经济发展与网络犯罪风险
一、互联网平台经济和评价体系变革:跨界经营风险和虚假评价风险
二、互联网和经济的深度融合:危害后果弥散化和犯罪手段新颖化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矫正与补正——以P2P网贷案件为切入的分析
一、P2P网贷平台的功能定位与异化
二、网络时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既有讨论的回顾与反思
三、网络时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价值与边界
第三节 侵犯著作权罪的挑战与回应——以网络著作侵权为例的分析
一、网络时代侵犯著作权罪面临的挑战
二、网络时代侵犯著作权罪回应的路径
第四节 非法经营罪的扩张与限缩——以网络刷单为视角的分析
一、网络经济的新秩序与非法经营罪的扩张适用
二、非法经营罪扩张适用的逻辑反思
三、非法经营罪限缩适用的解释归正
第八章 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网络犯罪
第一节 网络型诽谤罪
一、网络诽谤实行行为的理解
二、网络诽谤对象的区别对待
三、网络诽谤点击量型“情节严重”的理解
第二节 网络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
二、网络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的法益
三、“情节严重”的类型及理解
第九章 侵害财产的网络犯罪
第一节 虚拟财产的本体考察及其定性困境
一、虚拟财产的本体考察
二、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困境
三、直接与间接保护路径分歧的原因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虚拟财产间接保护路径之否定
一、分立说同社会发展不符
二、间接保护路径对《刑法》第285条理解存在谬误
三、法律解释并非单纯的涵摄过程
第三节 虚拟财产直接保护路径之肯定
一、相对同一说符合哲学本体论的最新发展
二、“财产”作为制度事实的证成
三、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证伪
四、虚拟财产作为不记名债权凭证的证成
五、虚拟财产的“占有”及其判断规则
第四节 结论
第十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网络犯罪
第一节 纯正型网络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一、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第二节 非纯正型网络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一、网络型寻衅滋事罪
二、网络型赌博犯罪
三、网络型淫秽物品犯罪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