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交通风险语境下间接危害行为犯罪化研究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632057
  • 作      者:
    作者:姜敏|责编:李璞娜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刑法修正案(十一)》设置妨碍安全驾驶罪以及实践中出现的诸多交通犯罪,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交通领域犯罪的热议。同时,自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设置危险驾驶罪以来,该罪已实施十年有余。因此,有必要研究刑法如何防止交通犯罪,尤其是如何设置交通风险管控法网,从而守护交通安全。本书对我国刑法规制交通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引入英美法系的危害原则及其衍生的间接危害行为,对我国刑法应对交通风险的立法,尤其是没有实害结果犯罪立法的完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交通犯罪领域的间接危害行为的种类、特征,提出完善我国交通犯罪刑事立法的解决路径。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国刑法规制交通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困境
第一节 我国刑法对造成实害结果的交通犯罪行为的规制现状
一、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要素及其决定的惩罚范畴
二、交通肇事罪中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构成
三、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
第二节 我国刑法对没有造成实害结果的交通犯罪行为的规制现状
一、危险驾驶罪立法分析
二、妨害安全驾驶罪分析
第三节 我国现行交通刑事法网的疏漏和缺陷
一、交通肇事罪诱发的问题和法理困境
二、交通刑事法网规制没有实害结果的交通犯罪行为之困境
三、交通犯罪刑事法网的困境化解:进一步犯罪化间接危害行为
第二章 “危害原则”及刑法立法确定罪质的根据
第一节 “危害原则”学术发展史简考
一、危害原则的始源:约翰·密尔之《论自由》
二、危害原则的发展:赫伯特·哈特与帕特里克·德夫林论战
三、危害原则的成熟:乔尔·范伯格之《刑法的道德限制》
第二节 “危害”之概念和范畴
一、规范意义的“危害”:对利益的不法侵害
二、具有规范意义的“危害”的范畴:限缩与扩大
第三节 “危害原则”:刑法的道德底线及其法哲学意义
一、危害“他人”:国家刑罚权强制干预公民自由的唯一缘由
二、不危害“他人”:公民享有自由的道德底线
三、危害原则作为刑法的道德底线之法哲学意义
第四节 危害原则遭遇的其他原则挑战
一、个体尊严原则和自主原则及其局限
二、危害原则保护个体尊严与自主权的可践行性
第五节 当代法治国家刑法立法确定罪质的根据:危害原则
一、“危害原则”与“社会危害性原则”的比较
二、法益侵害原则可否作为立法确定罪质的根据
三、以危害原则作为刑法立法确定罪质的根据
第三章 间接危害行为:概念和犯罪化依据
第四章 间接危害行为犯罪化的法治危机和公平归责路径
第五章 交通犯罪领域的间接危害行为及其犯罪化思考
第六章 规制交通犯罪领域间接危害行为的刑法立法完善
第七章 交通犯罪领域间接危害行为犯罪化后的配刑
余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