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论
第一章 法与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法”的语义解读及价值
一、“法”的语义解读
二、法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文化的形态和范畴
一、法和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文化的内涵
三、法哲学文化基础探源
四、法律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实践
第三节 文化对法的影响因素
一、器物文化对法的影响
二、制度因素对法的影响
三、观念因素对法的影响
四、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二章 中国的法哲学文化观
第一节 中国法哲学的文化记忆
一、“儒释道”相融合的中华文明
二、统一观的法哲学文化
三、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农业文明
四、中国古代法治表达的是“守成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法哲学的文化形态
一、以儒家思想为准线
二、仁治德治、霸道王道之治
三、德刑并用,追求无诉
第三节 法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建构法治精神的文化意蕴
二、法治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四节 中国法哲学文化的基本特点
一、人类文明具有历史传承性
二、中西方文化的融通和会通
第三章 西方的法哲学文化观
第一节 古希腊的“本体论”法哲学文化观
一、以“人”为核心的文明的孕育
二、法批判精神的文化起源
三、“本体论”法哲学的文化根源
四、法的“理性”因素的起源
第二节 近现代“认识论”法哲学文化观
一、人文因素的基因存在
二、西方法律文明的理性因子
三、以个人价值为核心的法治勃兴
四、民主政治的法律设计
第三节 现当代的“解释论”法哲学文化观
一、新自然法学派和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兴起
二、后现代主义为法哲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第四章 马克思的法哲学文化观
第一节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文化传承及形成背景
一、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文化传承
二、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
一、探寻“人的本性”的法哲学思想
二、追求“人的自由”的法哲学思想
三、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四、“罪责刑相统一原则”的刑法哲学思想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法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一、生产力是推动法出现的根本力量
二、“市民社会决定法”的法哲学思想
三、法是关于事物本质的反映
四、实践推动社会与法的发展
第五章 马克思法哲学指导中国法治建设
第一节 中国法治的历史选择与指导思想
一、法治是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性选择
二、法治建构的模式选择
三、法治文化的价值重构
四、马克思法哲学思想指导中国法治实践
第二节 人工智能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一、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系演进
二、智能时代司法制度的新发展
第三节 民法典体现的马克思法哲学思想
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哲学思想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哲学思想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哲学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