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货币的法律概念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8176454
  • 作      者:
    作者:(英)西蒙·格里森|责编:冯静|译者:张铮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涉及法律、金融和历史的专业图书。本书从法律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定义货币(包括硬币、纸币、信用和虚拟货币)所面临的挑战。随着新的电子支付机制的激增,这个定义问题很可能成为全球法律、商业、经济、财政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书首先对货币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概述,解释了货币与支付义务之间的区别,同时概述了货币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货币与信用、货币与价值。其次,货币在银行系统中的作用,探索了各种货币如何被用作金融机构的债权,考察了行业的系统稳定性是否受到非传统货币形式的威胁。最后,这本书提出并试图发展一个概念框架,指出虚拟货币与法律、新世界的金融管制等问题。
展开
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什么是货币
1.1 货币的社会学
1.1.1 作为制度的货币
1.1.2 货币制度的起源
1.1.3 新制度的形成
1.2 货币存在吗?
1.2.1 传统货币存在吗?
1.2.2 作为物的无体物
1.2.3 货币与支付工具
1.2.4 作为“物”的有形货币
1.2.5 对银行货币的社会认知
1.2.6 作为想象财产的银行货币
1.3 货币是商品吗?
1.3.1 我们需要“真实的”主权货币吗?
1.4 什么赋予货币价值?
1.4.1 为何货币具有价值?
1.4.2 法律可以使作为货币的物有价值吗?
1.4.3 法院应如何决定什么是货币?
1.4.4 法院应如何决定货币的价值?
1.4.5 对货币的定性是一劳永逸的吗?
第二章 货币,政府与主权
2.1 货币与主权权威
2.1.1 货币的起源
2.2 货币的功能
2.2.1 国家货币的替代物
2.3 经济中的国家
2.3.1 硬币
2.3.2 贵金属硬币——重量还是度量(tale)?
2.3.3 银行券
2.3.4 主权价值v实际价值
2.4 一国境内的多种通货
2.4.1 给硬币估值
2.4.2 为什么多种通货?
2.4.3 贬值与通胀
2.5 什么使货币具有主权性?
2.6 结论
第三章 货币与信用
3.1 信用的起源
3.1.1 货币与信用的共存
3.1.2 对信用的研究
3.1.3 商业与信用
3.2 区分信用与货币
3.2.1 作为货币替代的清算行
3.2.2 作为货币替代的转账银行(Girobanks)
3.2.3 作为货币替代的商人中介
3.2.4 开放系统v封闭系统
3.2.5 物化的付款许诺
3.2.6 物化的付款指示
3.3 信用义务的清偿
3.3.1 猪/蛋范式
3.3.2 支付对债务人的用处
3.3.3 支付对债权人的用处
3.3.4 作为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货币
3.3.5 作为贷款银行基础的信用风险转移
3.3.6 风险转移与风险汇聚(pooling)
3.3.7 作为风险转移机制的虚拟货币
第四章 货币与价值
4.1 物的价值v货币价值
4.1.1 时间内的价值再分配
4.1.2 作为价值储存的商业银行货币
4.2 货币价值的其它理论
4.3 金属主义
4.3.1 格雷欣法则
4.3.2 解读金属硬币
4.3.3 金属硬币与国际贸易
4.3.4 为什么保留硬币的金属内容?
4.3.5 作为货币创造约束的金属内容
4.4 作为对政府请求权的货币
4.4.1 央行纸币与政府债券
4.4.2 货币是信用请求权吗?
4.4.3 私人银行纸币
4.4.4 资产支持的私人银行纸币
4.4.5 央行纸币
4.4.6 央行货币
4.5 作为无风险资产的货币
4.5.1 货币的信息不敏感性
4.5.2 无风险的价值单位
4.5.3 准货币的风险性
4.5.4 虚拟货币的风险性
第五章 私人支付工具的兴起
5.1 私人支付与簿记信贷
5.1.1 簿记信贷的缺点
5.1.2 私人支付工具
5.1.3 物理代币形式的私人支付工具
5.1.4 汇票和本票形式的私人支付工具
5.1.5 作为私人支付工具的外国通货
5.2 私人银行券和银行支票
5.2.1 作为私人支付工具的银行券
5.2.2 创造私人银行券权力的限制
5.2.3 银行券与支票的比较
5.3 银行发行的虚拟货币
第六章 银行,支付与货币
6.1 现代经济中的支付
6.1.1 商品与信用货币
6.1.2 央行货币的角色
6.1.3 外生与内生信用货币
6.1.4 私人银行货币的形式
6.1.5 货币系统里的虚拟货币
6.2 为什么是银行货币?
6.3 私人货币和接受存款彼此依赖吗?
6.3.1 支付、接受存款与信用创造
6.3.2 支付工具
6.3.3 存款的所有权
6.4 私人支付工具的转让与流通
6.4.1 支付工具的转让实际转让的是什么?
6.4.2 以虚拟货币进行的私人支付
6.5 作为私人货币的商业银行信用货币
6.5.1 国家与银行信用货币
6.5.2 商业银行信用货币的支付
6.5.3 作为商业银行货币的虚拟货币
第七章 货币的法律性质
7.1 “货币”的法律定义
7.1.1 “货币”的定性
7.1.2 只有主权通货才是“货币”的观点
7.1.3 法院如何自由地承认私人意图决定货币地位?
7.1.4 是否允许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定性?
7.1.5 一事一议的定性还是一劳永逸的定性
7.1.6 一劳永逸的定性不可操作
7.1.7 法律定性的硬边界和软边界
7.2 货币的属性
7.3 通货
7.3.1 通货与流通性
7.3.2 作为通货的虚拟货币
7.4 抽象
7.5 混合造成的不可追索
7.6 提付(Tender)
7.6.1 法律提付
7.6.2 提付物价值的决定
7.6.3 混合货币案(TheCasedeMixtMoneys)
7.6.4 普通法与民法的分野
7.6.5 法律提付立法的实践意义
7.6.6 提付与债的清偿
7.6.7 债务的清偿——债务人可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