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本草药对与方药纵横(精)/寿而康医学丛书
0.00     定价 ¥ 1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433104
  • 作      者:
    编者:陆寿康|责编:董臻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155味中药、532个药对的药性药效、方药主治、医家经验为主要内容,方药一体,古今互参,系统阐述,是一本具有古今历史厚重感、临床经验实用性、学术理论纵深度显明特色的本草方剂临床书籍。 总论,有8个论题,分别详细论述药性和选药、药对配伍、引经和药引、煎服方法、用方规矩、大小用量成方和方药增效减毒等方面内容。 各论,按药效为主分节,全面叙述每味中药的药原、药性、药效、药治、药量、外用与内服,大量与小量,制用与生用,相关药对和相类药物效用比较等内容。并在各论开头,特地专列四逆加人参汤和人参、甘草、干姜、附子的主要内容,以冀引起读者对张仲景方药和相应经典药对的重视。 本书是一本具有古今历史厚重感、临床经验实用性、学术理论纵深度等鲜明特色的本草方剂临床书籍。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和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药对配伍论
一、药对概论
(一)药对
(二)偶治法和药对方
(三)药对的临床意义
(四)经典药对和经验药对
(五)现代医家药对研究
二、药对组成形式
(一)七情药对
(二)五味药对
(三)阴阳药对
(四)寒热药对
(五)升降药对
三、影响药对作用的因素
(一)炮制和药对
(二)剂量和药对
(三)分部同用
四、药对的临床应用和方剂研究
(一)药对的临床应用
(二)药对和治法
(三)药证和方证
第二章 引经药引论
一、引经药
(一)引经报使
(二)引经报使的应用
二、药引
(一)药引的分类及作用
(二)药引的示例
第三章 煎服方法论
一、汤剂煎药法
(一)常规煎药
(二)中药的特殊煎法
二、中药古代煎服法
(一)汤药煎服法与疗效
(二)古人煎药法
(三)《伤寒论》《金匮要略》煎药法
(四)《伤寒论》《金匮要略》煎药用水
(五)《伤寒论》《金匮要略》服药法
(六)《温病条辨》服药法
(七)胡慎柔不用头煎,只用二、三煎煮法
三、现代临床经验
(一)中药给药时间
(二)脾胃病煎服法
(三)小儿用量特点和服药法
(四)小儿调理浓缩糖浆用法
第四章 用方规矩论
一、类方记忆学用
(一)二陈汤
(二)四君子汤
二、古方加减变化
(一)古方药物加减的意义
(二)仲景方加减形式和原则
(三)后世方加减变化的方法
三、合方临床应用
四、方剂结构中的君药和反佐
(一)君臣佐使论
(二)君药的认定标准
(三)关于君药的思考
(四)反佐
五、调整君臣佐使药
(一)逍遥散
(二)补中益气汤
六、经方与时方联用
(一)经方与时方
(二)经方与时方联用
(三)联合方组应用
(四)用方进退法
(五)瞻前顾后法
第五章 大小剂量成方论
一、君臣佐使和药量比例
(一)君、臣、佐、使
(二)处方药量的梯度比例
(三)方例
二、君药量大、他药量小的名方
(一)君药量大,他药量小
(二)三两三和六一量比类方
三、傅青主用药组方特点
(一)君臣药大量以用
(二)佐使药小量以用
四、陈士铎用药组方特点
(一)陈士铎用玄参治痿证
(二)陈士铎用白术治腰痛
五、张景岳、王清任、张锡纯用药组方特点
(一)张景岳用大量熟地黄
(二)王清任用大量黄芪
(三)张锡纯用大量山药
第六章 增效减毒论
一、药量和增效减毒
(一)增量和减量
(二)不同主治,用量不同
二、配伍和增效减毒
(一)配伍增效
(二)配伍减毒
三、炮制和增效减毒
(一)炮制增效
(二)炮制减毒
四、去性存用与反激逆从
(一)去性存用
(二)反激逆从
五、四逆加人参汤刍论
(一)药对网方
(二)方剂药对分析法
(三)人参、附子相互增效例
(四)附子、人参与他药配伍
(五)生姜、大枣、甘草、人参减毒的意义
第七章 选药精当和方药风格
一、选药精当
(一)认真辨证
(二)熟识药性
二、方药风格
(一)古代医家方药风格
(二)现代医家方药风格
第八章 施今墨中成药制方研究
一、精、神、气、血、脏、腑同补
(一)两种丸药早晚分服
(二)延缓衰老重在补固精血
(三)药物配伍旨在相互调剂
(四)复方多法,采古方,取今理
二、现代慢性病的成药研制
(一)冠心病
(二)高脂血症
(三)糖尿病
(四)神经衰弱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补益药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 / 甘草 / 黄芪 /
党参 / 白术 / 山药 /
大枣 /
第二节 补血药
熟地黄 / 当归 / 白芍 /
阿胶 /
第三节 补阴药
麦冬 / 沙参 / 山茱萸 /
旱莲草 / 枸杞子 / 百合 /
第四节 补阳药
鹿茸、鹿角、鹿角胶 / 补骨脂 / 巴戟天 /
淫羊藿 / 肉苁蓉 / 菟丝子 /
蛤蚧 /
第二章 解表药
第一节 温解药
桂枝 / 麻黄 / 附:麻黄根 /
生姜 / 细辛 / 紫苏 /
白芷 / 苍耳子 /
第二节 和解药
柴胡 / 防风 / 荆芥 /
升麻 / 葛根 /
第三节 凉解药
桑叶 / 菊花 / 薄荷 /
牛蒡子 / 蝉蜕 / 浮萍 /
豆豉 /
第三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脏腑热(火)药
石膏 / 知母 / 栀子 /
夏枯草 / 龙胆 / 天花粉 /
芦根 / 黄连 / 黄柏 /
黄芩 / 苦参 /
第二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 连翘 / 蒲公英 /
土茯苓 /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 玄参 / 地骨皮 /
青蒿 /
第四章 除湿药
第一节 化湿药
藿香 / 苍术 / 厚朴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