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儒家心性论的历史演变
一、儒家心、性的内涵
(一)儒家对心、性的诠释
(二)儒释道对心、性的不同理解
二、先秦时期心性论
(一)孔子的心性理论
(二)孟子的心性理论
(三)荀子的心性理论
三、宋明时期心性论
(一)周敦颐的心性学说
(二)二程的心性学说
(三)朱熹的心性学说
(四)王阳明的心性学说
四、现代新儒学的心性论
(一)梁漱溟
(二)冯友兰
五、儒家心性论的当代价值
(一)内圣的人格建构与外王的价值理想的统一
(二)道德的形上追求与实践特质的统一
第二章 儒家心性论的理论特征
一、道德主体性
(一)排除鬼神的主宰
(二)人为天地中最贵者
(三)倡导独立道德意志
二、内在超越性
(一)内在超越性的本根:人是目的
(二)内在超越性的萌发:心为主宰
(三)内在超越性的实现:从心所欲
三、道德自我
(一)德性是自由理想人格的核心
(二)自主是自由理想人格的特征
四、道德思维
(一)道德与道德思维
(二)儒家心性论的道德思维特征
第三章 儒家心性论与理想人格塑造
一、人格与理想人格
(一)人格
(二)理想人格
二、儒家的理想人格教育思想
(一)儒家理想人格的历史溯源及演变
(二)儒家理想人格的设计
三、儒家心性论与君子人格培育
(一)君子人格
(二)儒家心性论与君子人格的关系
(三)君子人格的当代德育价值
第四章 儒家心性论与修心育德
一、尊德性,培育道德自我
(一)立志
(二)虚己
(三)存心
(四)培育道德自我:修心育德之基
二、道问学,提升道德认识
(一)学习目标:为己之学
(二)学习境界:孔颜乐处
(三)学习方法:守约博涉
(四)提升道德认识:矫思以为矢
三、变化气质,付诸道德实践
(一)果行育德
(二)变化气质
(三)事上磨炼
(四)内省慎独
(五)强调道德践履:以理御欲,积极进取
四、去遮蔽,追求崇高境界
(一)拾阶而上,追寻圣人
(二)“为己”立人,崇尚美德
第五章 儒家心性论与当代德育实践
一、当代道德教育的境界之维
(一)觉解与意义
(二)存在与生存
二、当代道德教育的信仰之维
(一)信仰与道德信仰
(二)生活世界的价值引领
三、当代道德教育的超越之维
(一)内在超越的德育智慧
(二)内在超越的实践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