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研究(第42辑2020年秋)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86018
  • 作      者:
    编者:陶东风//周宪|责编:吴超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辑共有三个专题。专题一“创伤与记忆”聚焦于创伤与记忆、道歉之间的关系,辨析了“个体记忆”“社会记忆”“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等概念之间的差异,讨论了道歉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及其机制、记忆的幽灵性质等关键理论问题。专题二“跨文化形象学”由三篇案例研究论文组成,分别讨论了葡萄牙史诗性文学作品《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的亚洲形象、当代中国科幻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近代上海催眠文化的传播、显示出形象学开阔的学术空间。专题三为“疾病叙事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文学艺术作品对艾滋病、瘟疫、流感等重大疾病的书写,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的背景下,这组论文的现实感和启发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三个专题之外,其他论文关注的活题非常广泛,如对本雅明和鲁迅生产者诗学的对读、对中国语境中“理论之后”讨论的反思、对《流浪地球》电影改编的讨论,对健身运动的身体经验的分析等,体现出文化研究宽阔的论域。
展开
目录
专题一 创伤与记忆
主持人语
道歉的机制和力量
记忆的幽灵及其挖掘
文化记忆:语言与情感启蒙
个体记忆、社会记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
创伤:记忆的探索
专题二 跨文化形象学
主持人语
艾菲尔的凝视:《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的性、帝国与亚洲形象
当代中国科幻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
技术与灵学之间的日常空间——以近代上海催眠文化的传播现象为个案
专题三 疾病叙事研究
主持人语
当代文学艾滋叙事中的身体表征
中国艾滋病题材影视作品的文化观照
论《失明症漫记》的看见与看不见
《流感》:戏剧化灾难叙事中的人性救赎
其他论文
作为未来诗学的生产者诗学——本雅明、鲁迅的对照阅读
伪命题还是真问题?——关于中国语境中“理论之后”讨论的思考
中国科幻新名片与后人类时代的中国故事——以《流浪地球》的电影改编为中心
当代中国健身运动的身体经验生成及其潜能
“创伤”的情感体验与文学表达——双雪涛地域文化小说论
《文化研究》稿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