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译学新论丛书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042566
  • 作      者:
    作者:段峰|责编:张晶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是当今中国翻译研究领域内的一部新著。作者的学术研究,包括这部学术专著,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并完成的。该书的基础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近年的翻译研究领域,包括研究生在内的研究者通常关注译作研究、翻译家、典籍翻译、翻译历史、翻译教学与教材等课题,有些研究生正是撰写了这类研究论文获得了学位。该书作者知难而进,勇于探索,以翻译的理论研究(即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论文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背景,在文化的视野下,运用文化诗学主体性、文化性和对话性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着重研究文学翻译的主体性问题,包括文学翻译主体从作者转换为译者的过程及其影响;作者主体性、译者主体性和读者主体性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译者主体性的结构、内涵和作用。论文从主题到论述既新意迭出,又有思想深度,给读者带来许多启迪。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拓展的这本专著中,读者可以从作者努力展现的文化视野新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文学翻译主体性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相信读者一定会在书中领略到当今中国翻译研究的新视角、新观念和思想深度。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理论与阐释:文化转向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第一节 在对话中重构:从文化诗学的理论出发
1.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研究范式转变
2.文化转向背景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的提出
3.文化诗学: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文学翻译主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1.主体性的黄昏与主体间性的黎明
2.翻译主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辨析
3.中国翻译界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第三节 译者的隐身与译者的显现
1.译者的隐身与译本的透明
2.译者的从属性与主体性
3.译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译者的显现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跨越差异与拥抱差异:当代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第一节 译者主体性与翻译伦理
1.译者主体性的文化阐释
2.翻译规范与翻译伦理的回归
3.翻译伦理与文化他者
第二节 “离散译者”与“趋同求异
1.文化的趋同和求异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2.跨越差异与拥抱差异
3.“离散译者”与第三种翻译方式
第三节 女性译者主体意识的文化意义
1.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翻译
2.女性主义的“重写翻译”与“身体翻译”
3.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他者的世界”: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与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
1.表现他者的世界:文化人类学与翻译研究
2.译者: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穿行
3.第三种文化:译者的文化归属
第二节 文学翻译与文化异质的传送
1.文学翻译与“歌德模式
2.文化相异性的本土化改造
3.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发起研究
第三节 深度翻译:译者的话语空间
1.深度描写与阐释之阐释
2.深度翻译:译本的语境化和历史化
3.深度翻译:译者在作者阐释之上的再阐释手段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文化认知与身体体验:文学翻译主体性再认识
第一节 文学翻译的文化认知
1.文学翻译的文学性与文化性
2.文学翻译的文化心理分析
3.语言学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翻译
第二节 转向译者与体验翻译
1.关于译者主体性的再认识
2.翻译的理性与翻译的感性
3.”个体身体学“与”从心所欲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的身体学
1.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
2.认知语言学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解释力
3.译者主体性:认知与体验、理智与情感的对话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倾听与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