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路乡土(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比较)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77454
  • 作      者:
    作者:张建军|责编:宫京蕾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从人身依附、个性束缚的传统共同体社会走向个体独立、个性自由的现代社会的进程。本书基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视角,审视比较了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与历史地位,分析指出了各自实践都归于无法避免的“失败”之关键所在,通过“无可回避的问题”分析阐述了梁、晏理论和实践的当代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化中的乡村
一 成为问题的乡村
二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问题
第二节 方兴未艾的民国乡村建设研究
一 从“运动史”到“现代化”的转变
二 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
三 晏阳初乡村建设研究
四 梁漱溟与晏阳初比较研究
五 研究反思与小结
第三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 学术价值
二 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主要观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思路与主要观点
第二章 乡土的衰败——民国乡建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科举废除、绅士解体与乡土社会治理的终结
一 乡土中国的双轨治理体系
二 士绅解体与乡村社会治理乏力
第二节 资本主义侵人、工商业发展与乡村经济破产
一 资本主义与乡土工业破产
二 国内工商业发展与农业经济衰退
第三节 复兴农村思潮与农民运动
一 农村复兴思潮的兴起
二 农民运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比较
第一节 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的缘分与思想转向
一 梁漱溟求学经历与三次思想转变
二 晏阳初留洋经历与乡村改造中的三次转折
第二节 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 梁漱溟:现代新儒学观下“社会”重建
二 晏阳初:现代民本政治观下“人”的改造
三 小结
第三节 梁漱溟社会改造理论的内核
一 新社会组织构造的内涵:民族精神、礼俗和乡约
二 中国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思儉
三 知识分子主导乡村社会改造.实现农民自觉
四 小结
第四节 晏阳初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建构
一 以一体化的乡村改造运动培养现代公民
二 地方政治改造——县政改革
三 小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邹平与定县的乡建实践比较
第一节 政治态度及乡建实践取向的差异
一 邹平:自主理想号现实的依附
二 定县:从中立自主到“学术与政治合流”
三 小结
第二节 社会动员方式的区别
一 乡村建设的动力:乡村居民和青年农民
二 邹平动员方式:地方绅士、教员与乡农学校
三 定县动员方式:博士下乡、青年学员与平教同学会
四 小结
第三节 实验社会支持的不同
一 邹平实验经费的地方政府支持
二 定县实验的海外援助
三 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 中华本色与西式现代化的乡土重建路径
二 实验的广泛社会影响
第五章 无法避免的结局——乡村建设运动缘何“失败”
第一节 现代化视野下的“革命”与“建设”
一 “革命”和“建设”审视
二 两种知识话语的乡村实践
第二节 从毛泽东看梁漱溟和晏阳初
一 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差异:现代化的方向
二 毛泽东和晏阳初的区别:现代化的路径
第三节 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 不合乎现代化取向的乡村建设,注定难以成功
二 社会取径的政治改革离开政府,必然是乌托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可回避的问题——乡村建设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梁漱溟、晏阳初问题
第二节 当代三农问题的本质
第三节 保障个人权利,确认农民主体地位
一 推进制度改革,保障农民作为公民的权利
二 凸显农民主体性,提升参与能力
第四节 个体独立基础上重塑乡村共同体
一 着力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第五节 重建乡土文化,重构乡村秩序
一 乡村转型与乡土文化的断裂
二 重建乡土文化、推动文化自觉
第七章 结语
一 “儒家哲学”与“西方科学”两种乡土重建理念
二 现代化视野下乡村建设运动的“失败”
三 当下依然无可回避的问题——乡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