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90年后爱沙尼亚城市转型发展研究/清华大学特大城市系列研究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2261864
  • 作      者:
    作者:赵文宁|责编:黄翊//陆新之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如何认识政府和市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是城市转型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书将制度因素纳入城市发展的社会-空间分析中,建立了基于“制度-社会-空间”的转型研究框架,并以中东欧地区转型国家典型代表爱沙尼亚为研究对象,对其1990年代以来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全面转型过程中的城市发展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描示了以产权结构为代表的制度转型及区域人口流动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影响。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城市建设亦面临着转型挑战。本书为深化对市场化改革中城市转型发展规律的认识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
目录
序/吴唯佳
第1章 绪论
1.1 缘起
1.1.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发展路径
1.1.2 社会主义市场化与城镇化“中国模式”
1.1.3 政府和市场在城镇化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1.1.4 中东欧地区转型发展的时代价值与启示意义
1.2 研究背景:中东欧各国转型概况
1.2.1 制度转型:分权化和私有化
1.2.2 去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带动经济重构
1.2.3 人口流动促使社会分层加剧
1.2.4 文化变迁:个人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兴起
1.2.5 空间重组:对资本主义城市的片段化借鉴
1.2.6 小结:中东欧的全面转型
1.3 研究对象、问题与意义
1.3.1 研究对象:爱沙尼亚——中东欧转型国家的典型代表
1.3.2 核心问题
1.3.3 研究基础
1.3.4 研究意义
1.4 研究面临的难点
1.4.1 研究价值观:如何客观认识中东欧各国的转型
1.4.2 理论层面:转型城市研究框架建构
1.4.3 技术层面:制度变迁难以量化分析
1.5 本书结构
第2章 分析框架构建
2.1 问题的提出
2.1.1 转型研究:以政治经济为核心
2.1.2 中东欧转型的外部约束
2.1.3 新的问题:如何认识中东欧城市转型与空间重组?
2.2 理论基础:城市空间理论解释的演进
2.2.1 早期新古典主义:个体迁移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2.2.2 结构主义:经济组织模式通过“结构”和“阶层”影响空间生产
2.2.3 新制度主义的认识:制度塑造经济组织模式
2.3 构建基于“制度-社会-空间”的转型研究框架
2.3.1 已有研究框架的参照
2.3.2 将制度因素纳入社会-空间分析
2.3.3 构建基于“制度-社会-空间”的转型框架
2.4 转型框架的关键要素
2.4.1 制度转型:市场化改革的实质
2.4.2 社会过程:非均衡的城市化
2.4.3 空间重组:转型城市景观呈现
2.4.4 三大要素之间的联系
2.5 核心变量
2.5.1 产权:将制度转型降维至城市发展
2.5.2 人口:社会非均衡发展的微观反映
2.5.3 建设量:转型城市的空间发展指标
第3章 爱沙尼亚及塔林早期发展与转型概况
3.1 爱沙尼亚及塔林的早期发展历史(中世纪~1990年)
3.2 中东欧国家包括爱沙尼亚的激进转型
3.2.1 转型初期衰退与恢复增长(1991~1994年)
3.2.2 加入欧盟阶段的高速发展(1995~2007年)
3.2.3 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至今)
3.2.4 爱沙尼亚转型发展的整体评价
3.3 市场化的整体影响
第4章 制度转型:爱沙尼亚产权改革和规划管理体系市场化转型
4.1 产权改革:私有化与地方化
4.1.1 产权改革方式:归还、出让和拍卖
4.1.2 产权改革的实践历程
4.1.3 土地兼并与产权交易
4.2 基于地方自治的行政体系
4.3 基于所有权的土地税制度
4.3.1 土地税制度安排
4.3.2 土地税制度的规划影响
4.4 基于地方自治和私有产权的规划管理体系改革
4.4.1 上下互动的规划调整机制
4.4.2 多方博弈与公众参与
4.4.3 对私人产权的有条件征收
4.4.4 “产权所有者协商”制度:详细规划简化程序
4.5 塔林的规划管理转型实践
4.5.1 1990年代市场导向的“专案规划”及其影响
4.5.2 塔林2000:产权私有背景下的总体规划
4.5.3 次级区域规划取代城市总体规划
4.5.4 所有者和开发者主导的详细规划
4.6 制度转型的整体框架
第5章 社会过程:爱沙尼亚城乡人口流动与分异
5.1 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5.1.1 国民经济的衰退与恢复增长
5.1.2 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比接近欧盟水平
5.1.3 外来资本的重要经济文化影响
5.1.4 首都地区的经济发展
5.2 爱沙尼亚城市化整体趋势
5.2.1 转型国家的整体情况:人口城乡流动与跨国流动相叠加
5.2.2 人口总量持续下降,老龄化趋势加剧
5.3 自由市场机制下的人口流动:规模效应与区位因素在不同尺度发挥作用
5.3.1 一级行政单元尺度(county)
5.3.2 二级行政单元尺度(municipality)
5.3.3 三级行政单元尺度(district)
5.4 社会分异与政策应对
5.4.1 塔林社会空问分异概况
5.4.2 各时期社会分异的空间模式演进
5.4.3 政策应对Ⅰ:社会融合的策略响应
5.4.4 政策应对Ⅱ:社会主义住区的管理与改造
第6章 空间重组:转型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以塔林为例
6.1 规模与趋势:爱沙尼亚及塔林的空间发展
6.1.1 爱沙尼亚空间发展整体概况
6.1.2 塔林空间发展: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
6.2 塔林:区别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空间发展方向
6.3 塔林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发展
6.3.1 中心城的衰败、保护与再开发
6.3.2 塔林CBD:外国资本推动下私人产权的整合与开发
6.3.3 第二产业的迁移和园区化发展
6.3.4 棕地改造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