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讨论了先秦时期几种主要话语体系中“观”所具有的内涵结构,并进而讨论了“观”在这些话语体系以及后世几种重要理论中所呈现出来的诗性建构。这项研究奠基于以现象学方法对美学问题所进行的清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看”与“听”这种基本感性。中国哲学中的“观”则为我们思考“看”与“听”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在早期礼乐文化中,“观”体现为一种仪式性、景观性、审美性的观看行为,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要达到一种本质性的洞见。在此背景下,先秦诸子普遍地将“观”视为把握对象本质或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本然地就包含了一种诗性建构的逻辑,并且这种诗性建构在后世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突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