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库概况
1.1 尾矿库及其环境效应
1.2 尾矿库的治理措施
1.2.1 物理固定法
1.2.2 化学改良法
1.2.3 植被恢复法
1.3 尾矿库修复的关键科学问题
1.3.1 尾矿库的原生演替理论
1.3.2 尾矿库废弃物酸化及其机制
1.4 尾矿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问题
1.4.1 尾矿库生态修复的植物筛选
1.4.2 尾矿库生态修复的基质改良
参考文献
第2章 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库原生演替
2.1 尾矿库原生演替过程中的土壤性质变化特征
2.1.1 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
2.1.2 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
2.2 尾矿库原生演替过程中的植物群落变化特征
2.3 尾矿库原生演替过程中的动物群落变化特征
2.3.1 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
2.3.2 螨虫群落的变化特征
2.3.3 线虫群落的变化特征
2.3.4 原生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
2.4 尾矿库原生演替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2.4.1 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
2.4.2 真菌群落的变化特征
2.5 尾矿库原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生物与土壤演化结构方程模型
2.5.1 土壤生物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演化
2.5.2 土壤生物与土壤养分演化
2.5.3 土壤生物与土壤重金属演化
参考文献
第3章 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库的酸化及其机制
3.1 尾矿酸化过程及酸化潜力预测
3.1.1 尾矿的酸化过程
3.1.2 酸性环境的微生物
3.1.3 尾矿的酸化潜力及其预测
3.2 尾矿的酸化机制
3.2.1 不同酸化阶段尾矿的理化特征和矿物学组成
3.2.2 不同酸化阶段尾矿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3.2.3 尾矿酸化的微生物机制
参考文献
第4章 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库生态修复中植物的筛选与配置技术
4.1 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
4.1.1 华南典型铅锌矿区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
4.1.2 两广地区典型砷矿区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
4.1.3 长江中下游典型铜矿区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
4.1.4 云南典型铅锌矿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
4.1.5 湘西地区典型铅锌锰矿区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
4.2 植物物种配置
4.2.1 重金属胁迫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
4.2.2 不同植物物种配置模式对铜尾矿库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
4.2.3 不同植物物种多样性对铅锌尾矿库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 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库原位基质改良技术
5.1 尾矿库理化性质
5.2 铅锌尾矿库基质改良的室内盆栽试验
5.2.1 有机废弃物对铅锌尾矿的改良效果
5.2.2 工业有机废弃物对铅锌尾矿的改良效果
5.2.3 有机废弃物配合氮磷肥施用对铅锌尾矿的改良效果
5.3 铅锌尾矿库基质改良的野外田间试验
5.3.1 三种工业有机废弃物对铅锌尾矿的改良效果
5.3.2 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的改良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章 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库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6.1 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6.1.1 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
6.1.2 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6.2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6.2.1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
6.2.2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6.3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变化特征
6.3.1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的总体情况
6.3.2 土壤微生物群落适应极端环境相关基因的变化特征
6.3.3 土壤微生物群落铁/硫氧化相关基因的变化特征
6.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碳固定相关基因的变化特征
6.3.5 土壤微生物群落氮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植物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