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链接技术的飞速发展。链接行为涉及的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已在我国出现多起。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提供淫秽网站以及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链接行为可以按照片面共犯或者正犯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九)》生效后,可以直接按照增设的网络犯罪正犯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也已经处理过多起这类犯罪案件。尽管如此,在追究网络链接行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巨大的理论争议。例如:在法律上具有意义的网络链接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深度)链接行为能否视为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行为?链接行为能否视为传播淫秽物品犯罪中的正犯行为?非法链接中的“明知”如何判定?片面共犯理论、共犯行为正犯化理论、不作为犯罪理论等在追究非法链接刑事责任的法律适用中存在哪些障碍?《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网络犯罪后,以网络链接实施的违法行为如何定罪处罚?等等。上述问题不可避免地与片面共犯理论、中立的帮助行为理论、共犯行为正犯化理论等纠缠在一起,使得相应的刑法理论在解释网络链接犯罪的定罪处罚问题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亟须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网络链接的刑法规制”的最终成果,分为五章,依次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