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链接行为的刑法规制
0.00     定价 ¥ 3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5340383
  • 作      者:
    作者:刘科|责编:杜向军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网络链接技术的飞速发展。链接行为涉及的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已在我国出现多起。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提供淫秽网站以及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链接行为可以按照片面共犯或者正犯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九)》生效后,可以直接按照增设的网络犯罪正犯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也已经处理过多起这类犯罪案件。尽管如此,在追究网络链接行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巨大的理论争议。例如:在法律上具有意义的网络链接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深度)链接行为能否视为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行为?链接行为能否视为传播淫秽物品犯罪中的正犯行为?非法链接中的“明知”如何判定?片面共犯理论、共犯行为正犯化理论、不作为犯罪理论等在追究非法链接刑事责任的法律适用中存在哪些障碍?《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网络犯罪后,以网络链接实施的违法行为如何定罪处罚?等等。上述问题不可避免地与片面共犯理论、中立的帮助行为理论、共犯行为正犯化理论等纠缠在一起,使得相应的刑法理论在解释网络链接犯罪的定罪处罚问题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亟须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网络链接的刑法规制”的最终成果,分为五章,依次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网络链接犯罪概述
第一节 网络链接的含义与分类
一、网络链接的含义
二、网络链接的分类
第二节 网络链接行为性质的研究进路
一、民法学界的研究进路
二、刑法学界的研究进路
第三节 网络链接行为可能构成的犯罪类型
一、针对互联网运行安全的网络链接犯罪
二、针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链接犯罪
三、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网络链接犯罪
四、针对人身、财产安全的网络链接犯罪
五、针对其他法益的网络链接犯罪
第二章 网络链接行为构成犯罪的定罪思路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刑事司法和立法惩治网络链接犯罪的基本走向
一、从普通共犯到司法解释中的片面共犯
二、从司法解释中的片面共犯到司法解释中的正犯
三、从司法认定上的正犯到立法上的正犯
第二节 共犯行为正犯化走向的徘徊不定
一、片面共犯认定标准提高,部分帮助行为难以按照共犯处理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司法解释适用范围有限,难以全面推广
三、部分帮助行为仍需借助共犯理论处理
第三节 正犯化走向徘徊不定的根本原因
一、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巨大
二、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意思联络难以认定
三、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中立帮助性质
第四节 链接行为正犯化后的认定规则
一、法定最高刑相同时的认定规则
二、共犯法定刑高于本罪时的认定规则
三、共犯法定刑低于本罪时的认定规则
第三章 一般链接行为的刑法规制
第一节 作为共犯形态处罚的一般链接行为
一、作为共犯形态处罚的一般链接行为概述
二、片面共犯理论的适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中立的帮助行为的适用及其面临的冲击
第二节 作为正犯形态处罚的一般链接行为
一、《刑法修正案(九)》生效之前作为正犯形态处罚的一般链接行为
二、《刑法修正案(九)》生效之后作为正犯形态处罚的一般链接行为
第四章 深度链接行为的刑法规制
第一节 深度链接的技术原理与侵权模式
一、深度链接侵权的技术原理
二、深度链接侵权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深度链接正版作品的社会危害性
一、受害主体广泛
二、侵害行为具有倍增效应
三、设链者在侵权中居于核心地位
第三节 深度链接行为刑法规制中的疑难问题
一、深度链接行为与刑法上的复制发行行为的关系
二、“以营利为目的”的认定与完善
第五章 网络视频链接刑法规制中的特殊问题
第一节 网络视频著作权刑法保护概述
一、网络视频的概念厘定
二、网络视频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
三、网络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刑事立法
第二节 网络视频著作权链接中的间接侵权问题
一、间接侵权行为概述
二、网络视频间接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三节 网络视频个数(集、个、份等)的认定
一、侵犯网络视频著作权案件中的集(个、份等)与近似术语的关系
二、侵犯网络视频著作权案件中“件(部、个)”的认定
第四节 网络点击量的计算问题
一、主要争议问题
二、关于淫秽电子信息犯罪定罪量刑的依据
三、关于电子信息的内容请求数
四、关于页面访问成功率问题
第五节 网络视频链接刑法规制中的其他问题
一、对“未经许可”的理解与认定
二、版权穷竭制度对侵犯著作权罪认定的影响
三、“复制发行”中的“复制”、“发行”的关系
四、对侵犯著作权犯罪定罪量刑情节的理解与完善
五、侵犯著作权罪之罪与非罪的界限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