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名师大讲堂系列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1302767
  • 作      者:
    作者:吴震|责编:田炜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总体上,本书有如下特点:一、注重思想发展的前后关联,从“近世中国”的思想脉络来审视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将宋明理学的衰落与明清学术嬗变勾连起来。二、谋篇布局上,以问题空间取代个案人物的线性结构方式,打破了一般哲学史以人头或学派来安排叙述的写作方式,凸显宋明新儒学的哲学性。三、简明扼要,突出对问题本身的脉络梳理及事实叙述,剔除与核心问题无关的细节讨论。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导论:思想史意义上的“近世中国”
一 唐宋变革与近世中国的思想走向
1.唐宋变革
2.近世中国
二 “刺激-回应”模式的问题省思
1.新儒学源自哲学的批判意识
2.新儒学源自文化的担当意识
三 儒释道三教的交错与儒学复兴
1.“三教合一”抑或“三教融合”?
2.儒释道是中国哲学的共同智慧
四 研究史的回顾与问题的展望
1.问题的反省与展望
2.一份简要的阅读书单
第二讲 广义理学视域中的朱子学和阳明学
一 作为思想运动的宋明理学思潮
1.道学、理学、新儒学
2.何谓“广义宋明理学”?
二 关于宇宙的认知图式:理与气
1.理气的建构
2.理气与体用
三 关于人生的实践进路:德与知
1.德性之知
2.德-知之争
四 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称谓来由
1.四海共宗朱子学
2.世遂有“阳明学”
第三讲 宋代新儒学与经典理学化
一 汉唐经学思潮的形成及其嬗变
1.汉唐经学的演变及其特征
2.对汉唐经学的“思想突破”
二 新经典的形成:四书系统的建构
1.《大学》《中庸》的独立
2.《四书集注》与“四书学”
三 经典诠释的重建与理学化思潮
1.注重经义的风气出现
2.经学理学化的展开
四 礼与理:礼教思想的社会化
1.何谓“礼不下庶人”?
2.礼即理与以理释礼
3.《家礼》学的出现
第四讲 朱子学与阳明学的思想时代
一 朱子的学思历程及其思想时代
1.接续洛学
2.东南三贤
3.参悟中和
二 阳明的学思历程及其思想时代
1.格竹事件
2.龙场悟道
三 作为理学传统的朱子学
1.理学道统论的重建
2.二程对道学的建构
四 作为心学传统的阳明学
1.心法、心传与“心学”
2.象山学旨趣:心同理同
3.朱陆之辩及其问题所在
第五讲 理学与心学的哲学基础
一 性即理与天理观的重建
1.性即理与性善证明
2.天理观的形上建构
二 心即理与心性论的重建
1.心即理与心外无理
2.心即理与心外无物
三 理一分殊与多元一体
1.理一分殊与具体普遍性
2.理一分殊与多元一体论
四 良知自知与当下呈现
1.良知自知与自反自证
2.良知遍在与当下呈现
第六讲 宇宙论、本体论以及气学问题
一 从气化宇宙论到本体宇宙论
1.太极即理
2.太虚即气
二 实理、实体、实有的观念论
1.“天下无实于理”的实体观
2.良知即天理的实体化趋向
三 朱子学的理气宇宙观
1.理在气先与理在气中
2.“理生气”何以可能?
3.不离不杂:理气二元论
四 阳明心学与气学的思想异动
1.一气流通与良知学宇宙观
2.“生之谓性”的意义重估
3.气质何以通向道德?
第七讲 儒家仁学的本体与价值的重建
一 二程仁学的本体论建构
1.仁性爱情与以生言仁
2.仁道、仁理、仁体
二 万物一体与以公言仁
1.万物一体
2.以公言仁
三 朱子仁学四句的全面重建
1.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2.仁者天地生物之心
四 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意义
1.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2.重建共同体的基础
第八讲 工夫论重建:格物与诚意
一 居敬穷理的工夫论重建
1.中和问题与居敬涵养
2.以心观心与以心使心
3.格物补传的工夫纲领
二 《大学》工夫是一套系统
1.格物诚意是两个关
2.格物诚意不是两事
三 物为意之所在的意知物
1.心意知物的贯通
2.意之所在便是物
四 以良知重建儒家工夫论
1.良知一念与念念致良知
2.致吾心之良知的格物论
第九讲儒家心性论的义理开拓
一 心体与性体的疏通
1.心是“恁地神出鬼没”
2.心性合一与知行合一
二 理欲与性情的分合
1.存天理、去人欲
2.道心与人心之辩
3.即人心而识道心
三 无善无恶与心性本体
1.晚年宗旨“四句教”
2.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四 现成良知与晚明心学
1.见在、现成与当下论
2.现成良知与满街圣人
第十讲结语:宋明新儒学的衰落与重振
一 后阳明学与明清学术之嬗变
1.承体起用与因用显体
2.儒学政治化与宗教化
二 从明清思想转型看戴震哲学
1.戴震思想与宋儒批判
2.由训诂寻义理的限制
三 传统与现实:儒学的时代性
1.近现代新儒学的命运
2.哲学、文化与新儒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